[1]封志明.土地承载力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中国土地科学,1994,(03):1-9.
[2]何仁伟,谢磊,李立娜.基于人粮关系的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以丹江口库区河南辖区为例[J].生态经济,2020,36(09):142-150.
[3]王瑞杰,吴林荣,闫峰.基于人粮关系的鄂尔多斯砒砂岩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变化特征[J].水土保持通报,2019,39(06):142-148+154.
[4]王丽霞,钟旭珍,刘招,张娟,余东洋.基于人粮关系的关中-天水区土地资源承载力时空差异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8,45(03):501-505.
[5]杨倩,李山勇,孙铖,邱丽娟,林爱文.湖北省粮食生产及其影响下的土地资源承载力格局[J].水土保持通报,2015,35(05):345-350+357.
[6]孙秀锋,秦建,刁承泰,左太安.基于人粮关系的重庆市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平时空差异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6(11):175-182.
[7]张晶.基于县域单元的中国人粮关系及其变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11):13-17.
[8]史兴俊,靳贺杰,房鑫,刘明华,兀艺凡,代莺莺,丁冉.基于人粮关系的信阳市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3(02):265-269.
[9]封志明,杨艳昭,张晶.中国基于人粮关系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从分县到全国[J].自然资源学报,2008,(05):865-875.
[10]谢晓彤,朱嘉伟,周琳琳.河南省1999—2014年人粮关系时空变化分析[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7,51(02):266-273.陈明星,叶超,陆大道,隋昱文,郭莎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理论内涵的认知与建构[J].地理学报,2019,74(04):633-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