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rown, L.R. Who will feed China? Wake-up Call for a Small Planet[M]. Worldwatch Institute, 1995.
[2] Anderson and Chao Yang Peng. Feeding and fueling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J]. World Development Vol.26, No.8, pp. 1413-1429.
[3] Mark W. Rosegrant, Fai sal Kasryno and Nicostrato D. Perez. Output Response to Prices and Public Investment in Agriculture: Indonesian Food Crops[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55:333-352.
[4] 陈晨.粮食安全概念的演变及重要意义[J].学理论,2015(30):14-15.
[5] 傅泽强,蔡运龙,杨友孝,戴尔阜.中国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变化的相关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1(04):313-319.
[6] 封志明,刘宝勤,杨艳昭.中国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趋势分析与数据重建:1949~2003[J].自然资源学报,2005(01):35-43.
[7] 封志明,李香莲.耕地与粮食安全战略:藏粮于土,提高中国土地资源的综合生产能力[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03):1-5.
[8] 余振国,胡小平.我国粮食安全与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关系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03):45-49.
[9] 马静,汪党献,A. Y. Hoekstra,夏海霞.虚拟水贸易在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中的应用[J].水科学进展,2006(01):102-107.
[10] 张正斌,徐萍.中国水资源和粮食安全问题探讨[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05):1305-1310.
[11] 竺可桢.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J].地理学报,1964(01):1-13.
[12] 杨晓光,刘志娟,陈阜.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 Ⅰ.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北界和粮食产量可能影响的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02):329-336.
[13] 潘根兴,高民,胡国华,魏钦平,杨晓光,张文忠,周广胜,邹建文.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09):1698-1706.
[14] 史培军,王静爱,谢云,王平,周武光.最近15年来中国气候变化、农业自然灾害与粮食生产的初步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1997(03):2-8.
[15] 陈卫平.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与效率变化:1990~2003年[J].中国农村观察,2006(01):18-23+38+80.
[16] 全炯振.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实证分析:1978~2007年——基于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J].中国农村经济,2009(09):36-47.
[17] 陈飞,范庆泉,高铁梅.农业政策、粮食产量与粮食生产调整能力[J].经济研究,2010,45(11):101-114+140.
[18] 吴连翠,谭俊美.粮食补贴政策的作用路径及产量效应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09):100-106.
[19] 肖国安.未来十年中国粮食供求预测[J].中国农村经济,2002(07):9-14.
[20] 程国强,陈良彪.中国粮食需求的长期趋势[J].中国农村观察,1998(03):3-8+13.
[21] 高启杰.城乡居民粮食消费情况分析与预测[J].中国农村经济,2004(10):20-25+32.
[22] 陆伟国.对我国饲料用粮数量的测算[J].中国粮食经济,1997(03):38-40.
[23] 胡小平,郭晓慧.2020年中国粮食需求结构分析及预测——基于营养标准的视角[J].中国农村经济,2010(06):4-15.
[24] 唐华俊,李哲敏.基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模式的人均粮食需求量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1):2315-2327.
[25] 史培军,杨明川,陈世敏.中国粮食自给率水平与安全性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6):7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