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问题研究  2022年02期 25-29   出版日期:2022-03-30   ISSN:1003-2576   CN:51-1058/F
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我国粮食进口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引言

  因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使得各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甚至 部分国家出现 经济负增长 [1] 为控制疫情期间的失业人口扩增、各类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各国均 民生领域特别是保障本国食品供应方面积极响应 以确保本国食品供应链的稳定 [2] 近年 ,除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而导致的部分国家第一产业减产外,非洲及亚洲部分地区爆发了大规模蝗灾 进一步使得这些地区粮食减产,部分蝗灾地区及疫情程度严重国家为避免粮食危机问题产生 针对部分粮食制定了禁止出口政策 [3] ,或有针对性的提高部分农产品价格以实现本国最大化利益,这将使得全球农产品市场可能出现上层供应链缺失或交易成本上升等问题。合理解决好国际粮食供应链问题是满足各国农产品进出口关键,同时也是保障全球粮食安全、避免粮食短缺 的重要手段。

  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常年对大豆、小麦、玉米等农产品保持巨额进口量 [4] 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累计进口粮食16453.9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8% ,其中大豆进口9651.8万吨,占进口总量的58.6% [5] 在全球疫情常态化及其它因素制约下,我国在针对部分粮食进口过程中势必将较疫情爆发前问题增多。 2022年“ 中央一号文件 提出 要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 6 ] 本文将针对我国粮食进口环节(仅从宏观粮食进口角度出发,未过分针对不同品类进口农产品进行分析)出发,结合我国粮食进口疫情前后的新旧难点,从宏观角度列举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我国粮食进口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探索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同时针对性的通过宏观角度对相关问题提供一定解决思路

  二 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我国粮食进口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新冠疫情爆发后,我国粮食进口领域发展又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因此出现了部分因受新旧特征影响而产生的新问题,在通过对相关文献 检索 [7-10] 及项目调研过程中,本文总结了以下在防疫常态化期间我国粮食进口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多国限制农产品出口导致国际粮食供应链渠道减少

  2020年年初因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传播引发了全球各国重大卫生应急响应。因水稻作为我国主要口粮,拥有广阔的水稻种植面积,且我国疫情控制在短时间内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各级生产均逐步得到恢复,因此我国主粮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依赖程度 低,仍能在国内市场保持价格稳定且仍能满足一定程度 出口需要。但针对其它部分国家受疫情影响,农业效能降低,其为避免出现粮食短缺颁布了一系列粮食禁止出口或限制出口政策,仅截止2020年4月已有6国正式颁布粮食出口限制办法或禁止出口命令,且随着疫情的持续升温并形成常态化趋势,国外部分地区农业相关问题已开始逐渐显现。其中诸如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作为我国小麦进口主要来源国家,因进口政策影响使得我国在进口相关农产品时需较往年进行更多公关工作,同时为满足我国对相关粮食的实际需求,还需更加积极的寻求更多渠道展开相关合作,这势必将增加我国相关进口粮食的采购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我国居民购买单位相关粮食费用将有所提高 此外, 可能因采购成本 提高导致部分副产品、相关工业制品成本上升。

  (二)检疫过程繁琐造成部分粮食损耗

  疫情期间进口物资的消杀工作是各国防疫的重点措施,且我国相较其它部分国家对进口货物的防疫要求 更为严格及彻底。较工业产品不同,部分粮食产品诸如:肉蛋、水果类因其具有极强的时间控制及防腐要求,在进口消杀过程中可能存在因消毒药品的药理特性导致部分进口粮食变质或因检查消毒时间过长导致部分进口粮食腐烂进而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另外因疫情影响,部分种类粮食在进口过程中较往年需办理的相关手续将因各国在针对疫情常态化下进出口推行的新流程及政策而变得更为复杂,这将极大程度的增加粮食进出口工作量进而影响国际农产品市场交易及物流效率,使得部分粮食进口周期增加继而可能造成部分粮食在贸易及物流等相关周转活动中发生更大的损耗。针对疫情全球化期间,如何降低部分粮食进口消杀过程中及国际粮食供应链周转过程中因交易、物流效率降低后所造成的损耗,同样是目前我国粮食进口环节有效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粮食有效进口数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进口价格较往年增高采购成本上升

  目前部分国家受疫情及相关自然灾害 影响 严重 ,农业生产遭到重大打击。 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中明确指出,因新冠疫情的持续蔓延,在2020年一整年中因粮食短缺而受困的整体人数已达到了近五年的峰值,这势必将导致国际农产品市场需求量扩增,同时因多国颁布的粮食出口限制或禁令导致市场供给量减少。多国因疫情而导致的供需关系变化将极大程度 影响国际农产品价格走势,据世界银行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食品整体价格已上涨超过20%, 年以来多数国家主要谷物价格也仍在持续上涨;另外联合国粮农组织编制的世界谷物价格指数显示其从2020年6月已 连续9个月呈上升状态,仅2021年2月就已达到7年来的最高水平。因我国主粮为水稻且每年产出足以保证自给自足, 故在 保障粮食充足这一方面并不像其它部分国家一般任务紧迫,但针对我国产出不足的粮食通过进口是在全面完全调整农业部署过程中必须进行的重要步骤。

  三 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

  针对以上三点主要问题,结合国际及国内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有
  
  (一)多国粮食产出量减少短缺问题显现

  因疫情及自然灾害原因,多国农业遭受重创,部分发展中国家及落后国家粮食短缺问题严重。经202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相关报道,印度等国部分地区出现断粮现象,非洲多国饥荒程度进一步加重。随着多国防疫政策失误导致感染人数持续增 ,特别是其农村地区较城市而言防疫条件更为不足使得农村感染比例更高,这使得相关农业劳动力不足从而导致了部分地区粮食减产。多国因已存在粮食缺口或根据相关预测分析出可能在近年存在粮食缺口风险开始限制相关农产品出口或直接开始禁运措施保障自身粮食最低需求。就目前而言,疫情已呈现出常态化特征,何时能够彻底消除疫情对全球的影响尚不明朗,据相关专家推测在未来几年内全球范围内的粮食问题将进一步扩大,保障好我国粮食进口工作是疫情时期维持我国粮油多样化、供需平衡最重要的工作。

  (二)贸易与物流成本增高进一步影响农产品进口价格

  因进口服务业领域问题增加而造成的第三产业成本增加也是造成农产品进口价格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为保障进出口货物卫生安全性,各国加大相关监测设备的投入,同时因疫情原因导致生产成本、人员管理成本等有所上升进而导致了企业总体成本的提高。因目前多国限制或禁止部分粮食出口,拓宽国际市场渠道也是目前各国在粮食进口环境必须面对的局面 加大粮食进出口新合作伙伴的相关粮食质量安全考察与粮食产量考察、确定新进口路线等势必将会提高贸易活动前期投入成本。另外通过展开新合作需针对性的进行物流路线的规划工作,且新增的贸易路线将加大各国粮食进口布局的复杂程度,在新贸易路线的初期运营过程中或因准备期间工作不到位及物流路线不熟悉等原因导致物流成本的进一步扩大。

  (三)疾病防控力度与进口工作效率呈负相关

  针对疫情防控管理而言,复杂的防疫流程及隔离措施将使粮食抵境后相关检查及停滞时间增 ,这将使得部分粮食产生损耗。防疫工作的复杂程度对病毒入境的控制呈正相关关系,但会使得相关粮食进入我国市场时间增长,加大了我国该资源分配的调控难度,可能在部分企业加工生产过程中因原材料滞留海关检查消杀等原因使得所需粮食无法准时到位,存在制约相关加工、工业生产的情况。

  (四)多国经济负增长多方贸易活动放缓

  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使得国际间大量贸易活动停滞,根据2020年世界各国GDP增长形势 ,诸如:美国、英国、印度等大量国家GDP出现负增长。多国经济形势的恶化直接造成了疫情期间国际相关合作及市场交易的减少,使得各国的进出口工作量较以往有所提高。因国际间贸易效率的减弱,为保证进口粮食食品安全问题、规模及进口时效,使得各国在粮食进口前期准备过程中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在相关市场信息搜集及确定中;其次在交易达成后的国际物流运输环节,因疫情影响部分地区及企业停工抗疫导致海外物流时间增长,同时货物抵境后的相关海关、防疫检查同时会增长贸易周期时间。因疫情导致的整条国际粮食供应链各阶段耗时增长是导致疫情期间部分国家粮食周转出现严重问题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造成包括 交易、物流等采购整体成本的客观原因之一。

  (五)部分种类粮食国内种植规模不足严重依赖进口

  就目前而言,我国部分农产品种植面积占比程度低是造成 部分粮食进口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方面这是因较往年而言相关粮食进口成本远远低于本土收购成本引起的;另一方面就目前产业形势而言,从事农业相关工作周期时间长,投入成本高且收益较其它产业而言略低,导致了农业投资的不足、农业人口流失及部分耕地的荒弃,这也使得我国耕地有效化程度有限导致了部分本土农产品产出不足。另外,因我国相较于其它农业发达国家而言具有更为复杂的地势环境,且农业产业大多为小而散的种植模式,无法进行单一模式的农业生产使得我国种植成本普遍偏高影响了农户对相关农产品种植的积极性。因此合理解决好农业相关管理问题、提高农业科技投入是我国自身农业发展必须同时跟进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