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问题研究  2020年06期 31-34   出版日期:2020-11-30   ISSN:1003-2576   CN:51-1058/F
农民合作社是粮食产业化经营的有效选择



  农民合作社是联结分散农户与大市场的桥梁纽带 是加快推进粮食产业化 经营、 增强规模效应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组织形式 在促进 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粮食产业 发展和农村经济中起到了 积极 作用 有效解决了生产、加工、销售相脱节 ,以及 进入市场 种地 不划算 怎么种好地”的难题 ,能够 实现粮食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 推动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打造产业链,共享价值链, 蹄疾步稳地 促进 粮食产业 发展。

  一、主要问题

  如何加快推进粮食产业化,事关粮食企业能否做大做强和一个地方粮食生产安全大局。虽然国家 出台了 鼓励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创新其经营管理模式的有效 政策 措施 但多数农民合作社 发展上依旧速度较慢 有效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不断降低

  (一) 利益联结不紧密

  近年来,粮食种植类农民合作社联合组织发展迅速,但生产规模偏小、运行不规范 竞争能力不强, 使其发展缓慢,加上 扶持政策精准性不 够, 没有在实际工作中 贯彻落实,企业与合作社之间利益联结 不紧密 ,产销联系不稳定 市场 行情 时,合作社 舍不得把粮食卖给企业 行情不好 时, 企业也不愿多掏钱收购订单粮食,承担市场波动风险

  ( 创新能力不足

  科技创新体系中 的一 些环节、要素过于闭塞,缺少与外界人员、资源、信息交流, 特别是合作社的粮食加工 企业普遍 存在着 科技水平低,运用体系不 完善 市场反应慢、组织松散、计划性不强、投入规模较小、结构层次和产品附加值低 产业整体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影响力不强等问题,需要更多先进设备和技术来填充。

  ( 管理相对 滞后

  企业与 合作社 地位不平衡, 粮食 处于相对 势地位,具有支配利益分割的主导权, 认为农民合作社本身的经营 绩与企业关系不大,不能积极 主动 地将全新的市场信息和技术支持提供给合作社。而合作社 具有投入大、周期长的特性,处于市场的最末端,相对缺乏市场经济意识,各类信息不畅通,掌握市场资源、市场手段 适应市场的能力 滞后,导致 参与度低、反应能力弱。

  ( 融资 渠道不畅

  农民合作社无法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缺乏 资金 ,由于 国家对其的资金资助还有所欠缺,资金短缺、信贷政策瓶颈难以突破, 加之缺少 抵押 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存在,严重 影响 和制约着农民合作社 规模化经营

  ( 服务体系不健全

  推动产业发展的资金、电力、运输保障等环境条件 运作机制 够完善 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 以及 技能人才短缺 不能适应新技术、新工艺 推广应用 ,导致 农民合作社 发展停滞不前

  二、对策建议

  发展 农民 合作社 是推动粮食 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种粮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措施,也是粮食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根本出路。 把农民合作社办得更加红火,就要围绕规范发展和质量提升,不断增强合作社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

  (一) 提升 农民 合作社规范管理水平

  坚持合作原则,把 农民 作为合作社主要服务对象,深入开展各级示范社创建,培育一批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带动力强的 粮食 合作社 让农民在参加合作社的过程中得到更大实惠。 不断 丰富联合方式 鼓励农民合作社与其他主体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联合,合作社成员可以带资入社 资产入股 土地托管 实物 作价,也可以 通过兼并、合并等方式 “小、弱、散”的农民合作社进行组织重构和资源整合 增强市场竞争力。 积极组建粮食 联合社,通过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把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联结成一体化农业经营组织联盟,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实现分工协作、利益共享 ,提高 抗风险能力。

  (二) 培育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在粮食产业化经营中起着 联结市场 企业和广大农户 的纽带作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主动争当龙头,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现有仓储设施为依托 通过收购、参股、 合资、 承包 、联营 等多种形式,壮大一批骨干带动 龙头企业 ,提高 企业规模和实力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打破行业、地域和所有制限制,吸纳多种所有制粮食经营主体入驻 实现强强联合、以强带弱,推进粮食上下游产品加工的联合与合作 围绕“产购储加销”粮食全产业链,重点扶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创新升级,形成在规模、技术、市场等多方面的竞争优势,全面带动粮食产业化的发展。

  (三) 加快实施“五优联动”

  实施“五优联动”, 解决 当前粮食产业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矛盾的迫切要求,也是不断提高 农民合作社发展质量 、实现粮食安全的根本任务。

  1、 积极推进优质粮基地建设 ,促进 “优粮优产”

  优质粮源是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完善和创新农企联结机制 按照“协会+农户+农民合作社+基地+龙头企业”的产业化模式,通过定向投入、专项服务、优种培育、订单收购等方式,组织农 民合作社 发展优质粮食种植基地,为粮食加工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质粮源。 力推动由增产向提质导向转变, 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为主线 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的标准,扩大优质 粮食 规模化 种植面积 。充分发挥激励机制作用, 建立龙头企业、 农民 合作 与种粮农户形成紧密联结的利益共同体, 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原粮,就同农民 合作社 签定什么样的订单,提高订单粮食的优质品率。

  2、发挥政府与市场协同作用 ,促进 “优粮优购”

  健全粮食价格市场形成机制 优粮优价导向 适当拉开不同品种粮食之间的差价, 做到 优质粮食卖得 好价钱,切实保护 农民合作社的 利益。优化粮食收购保护价调整机制,执行预案和具体操作办法,搞好信息发布、产销对接、信贷协调等服务,将质量导向体现到政策性收购和市场化收购中,促进粮食供求平衡和结构优化。充分利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规范订单收购合同,明确订单双方的权利义务、履约方式、违约责任等,粮食购销企业应把订单履约的成效与员工的薪酬收入挂钩,确保订单任务落到实处。坚持农民 合作社 粮食 企业互利的原则, 通过构建专业化服务、社会化组织、信心化建网和全程覆盖、全链延伸、全面提质、全程服务,实现“优粮优购”。

  3、 强化技术与管理创新 ,促进 “优粮优储”

  大力推广绿色储粮技术, 着力强化仓储环节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持续推进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加强库存粮情、粮食质量、安全防护等动态监测,提高绿色储粮技术应用比例 积极创造条件,推动质量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在收储、加工企业中推行分品种、分类、分仓储存,提高精细管理水平。完善操作规程,实施绿色低温储粮工作,逐步构建低温储粮技术规范、标准体系,实现储粮的高质量、高品质、高效益和低损耗、低污染、低成本。

  4 、提高科技创新 能力,促进 “优粮优加”

  面对新时代消费升级的新特点, 尽快淘汰落后产能,在产品创新和提高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实施粮油精深加工的设备换代升级,不断提高粮食加工深度、加工层次和技术装备水平, 通过 企业投资、市场融资、吸引外资等多种途径吸引更多资金,新上一批起点高、效益好的骨干粮食加工项目,为粮食产业化发展积蓄力量。综合应用现代生物技术 ,提高粮食产品技术成果转化, 积极推进粮油加工向深层次延伸 开发适合不同营养口感、绿色健康的粮油产品 以特色满足多元化膳食消费需求。 鼓励支持农业科技推广单位与 粮食 龙头企业、农民合作 的横向联合, 加快 科技创新项目 立足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向“名优特新”方向发展 。完善品 标准体系,增品种、提品质、创品 精心打造区域品牌 以质量创品牌 以市场闯品牌 以信誉保品牌,提升品牌社会影响力。

  5、 合理布局粮食物流节点 ,促进 “优粮优销”

  提高对市场信息的拥有量和更新速度,扩大视野和信息来源渠道,利用大数据发展粮食电子商务 ,或 运用快递寄送 专项推介 私人订制等方式发展个性化营销新模式 强化 放心 粮油 供应 专项营销。充分利用已经形成 产业优势、资源秉赋 遍布城乡的经营网络优势 ,大力 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 进城 乡活动,确保城乡居民消费质量安全。 突破区域市场的增长瓶颈,实现销售从简单布点到全面布局的转变,以“进卖场、入商超、占连锁、拓街市”为主攻方向和阵地,推进销售渠道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