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问题研究  2020年05期 27-30   出版日期:2020-09-30   ISSN:1003-2576   CN:51-1058/F
云南省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应用的研究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随着我国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政府主导的政策性收储将逐步淡出,市场化收购条件下农民面对收粮、储粮、卖粮、清理烘干等诸多难题,对粮食产后服务提出了 更多的 需求。2012年开始 四川省粮食局在广汉、仁寿、宣汉三县(市)试点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解决了收获期阴雨导致 粮食烘干、清理难等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 6〕87号)提出“建设一批集收储、烘干、加工、配送、销售等于一体的粮食服务中心”。 2017年 国家粮食局出台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方案,建设以“五代”为主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各省各地根据国家粮食局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方案,因地制宜开展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云南省具有立体气候和粮食多样性等特点,在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上与其他省份存在较大差异。

  一、云南省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

  (一)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国家粮食产后服务体系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位于东经97°31′至106°11′,北纬21°8′至29°15′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南部,属低纬度内陆地区。立体气候特点显著,类型众多、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季节分明、气温随地势高低垂直变化异常明显。滇西北属寒带 气候,长冬无夏,春秋较短;滇东、滇中属温带 气候,四季如春,遇雨成冬;滇南、滇西南属低热河谷区,有一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进入热带范围,长夏无冬,遇雨成秋。云南省种植的粮食作物种类繁多、品种资源丰富。粮食作物种植结构 ,基本涵盖了我国种植的粮食作物, 稻谷、小麦、杂粮、薯类等 种植 杂粮 高粱、玉米、大麦、荞麦、绿豆、蚕豆、豌豆等。 种植的 薯类 红薯、马铃薯等。 云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立体气候, 使 云南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 具有 特殊性 有助于 国家粮食产后服务体系 进一步 完善

  (二) 现实上促进粮农持续增收,确保云南粮食安全

  建立粮食产后服务体系, 一方面 减少粮农在粮食收割、储存、运输等环节的损失和浪费, 粮农提供市场化条件下的粮食产后服务,对解决粮农粮食收 销问题、减少产后损失、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保护种粮积极性 增加农民收益 具有 积极 作用 。另一方面, 云南省在粮食供给上属于产销平衡区 ,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可减少粮食损失,藏粮 民,对确保 云南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云南省粮食生产基本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发布数据显示,云南省2019年 粮食总产量达1870.03万吨,比2018年增加9.49万吨,增长0.51%。全省稻谷、小麦、玉米产量约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25%、4%、46%左右。 全省粮食产量比较靠前的6个州市分别是曲靖、昭通、红河、大理、文山、保山。稻谷产量前6个州市分别是红河、保山、大理、文山、楚雄、普洱。小麦产量前6个州市分别是楚雄、文山、曲靖、昆明、红河、昭通。玉米产量位于前6个州市分别是曲靖、昭通、文山、红河、大理、普洱。 红河州沪西县、昭通市昭阳区周边荞麦种植面积较大,丽江市、南华县周边白芸豆产量较高,迪庆州青稞种植面积有一定 规模。

  三、云南 粮食流通体系现状

  云南省存在着粮食流通体系不 全,国有粮食企业“小、散、弱”,粮食流通基础不牢,全省粮食仓容、干燥能力、清理能力严重不足,粮食加工产业简单粗放,粮食科技支撑能力较弱。

  (一) 仓储容量严重不足

  根据云南省粮食局相关数据, 2017年,云南省仓容规模为550884.72万公斤,其中仓容规模在2000万公斤规模以上仓容合计为358395.27万公斤。仓容大量集中在中央储备粮直属库,国有粮食企业,多数县级粮食收储公司、民营企业、合作社仓容量较小,全省仓容严重不足。

  (二) 粮食干燥能力严重不足

  云南昭通北部、普洱市、文山州、玉溪市南部、临沧市、保山西南部为中温高湿储粮生态区,德宏州、西双版纳州、红河州为高湿储粮生态区,对粮食干燥需求较大,但由于目前配置的烘干设备严重不足,烘干能力缺口较大。

  (三) 粮食清理能力不足

  云南省县级及以上国有粮食收储公司基本配置了振动筛、圆筒初清筛等粮食初清设备,但形状、品牌、型号不一,生产能力偏小,主要用于粮食出入库杂质过高时的应急处理。民营企业、合作社初清设备配置 少。投入到帮助农民“代清理”的工作,从生产能力、数量及实用性等存在严重不足,缺口较大。

  (四) 粮食加工简单粗放

  随着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从2003年起,云南省绝大多数粮食加工企业都进行了民营化或股份制改制,现只有极少数是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民营粮食加工企业由于缺乏维修改造资金,设施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国有粮食加工企业“小、散、弱”的状况仍然没有 发生 根本性 改变,发展不足、发展不快,设施设备老化、设备间不配套,产业发展水平低。龙头企业实力较弱,形不成规模效益,市场竞争力、带动辐射能力不强。省内粮油精深加工项目少,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小,品牌知名度低,名牌产品少,发展后劲堪忧。

  (五) 粮食科技支撑能力不足

  云南省 粮食 科技 水平相对落后 粮食科技人员匮乏 科技贡献率较低 约着粮食产业现代化发展 粮食行业现有从业人员专业业务能力欠缺,粮食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落后 。科研资金投入 力度不足 技术装备欠缺 信息化水平较低 虽然中 储粮云南分公司所属 粮库 、省属粮食储备和昆明市粮食储备库 在仓储保管上 采用 新技术 但大部分基层粮库采用科学保粮技术 有限 难以满足当下安全储 务要求, 无法保证粮食品质

  四、云南 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措施

  云南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 要紧紧围绕“服务种粮农民,减少粮食损耗,提高农民收益”这个核心目标,做到“五坚持,五突出”的建设思路。

  (一) 坚持规划一盘棋,突出布点科学化

  云南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要坚持整体规划,服务中心布点要科学合理。云南不是产粮大省,粮食产量各县区不均衡,有的县产粮较少,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意义不大。云南省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实施的范围,主要应 围绕 以下五 方面进行规划和布点,一是根据财政部划定的云南省28个产粮大县名录,原则每个县建设1至2个服务中心。二是云南省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17〕85号),划定的 云南 70个产粮重点区县,原则上 应在 每个县区建设1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三是结合 中国好粮油 品牌建设情况,布点若干个服务中心。四是在有一定规模的产粮地区,选择发展条件好的企业建设产后服务中心。五是综合考虑藏区等特殊因素,建立青稞产后服务中心。在粮食品种上,云南主要粮食作物为稻谷、玉米和豆类,因此,粮食服务体系建设应重点考虑建立稻谷、玉米、豆类三种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按需建设荞麦、白云豆等其他杂粮粮食产后服务中心。

  (二) 坚持需求导向,突出分步推进

  云南 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要 坚持以当地需求为导向,实事求是地确定建设内容,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通过整合利用现有市场主体及其土地、仓房、设施等资源,改造提升功能,尽量避免新建;坚持采用绿色能源,杜绝环境污染;做好建前可行性论证,减少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在建设 分步推进,做好宣传引导,按照企业自愿申报的原则,第一批建设好28个产粮大县的产后服务中心,第二步建好除28个产粮大县外的42个产粮重点县区产后服务中心,第三步建设好“三州三区”怒江州、迪庆州产后服务中心,在迪庆重点建设青稞产后服务中心,第四步按实际需要,动员鼓励一批其他产粮有一定规模 地区、 自身条件较好的粮食企业建设产后服务中心。分步推进上可按三年集中实施,2018年完成30-40个粮食产 服务中心建设,2019年完成30个左右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2020年建成10个左右粮食产后服务中心。

  (三) 坚持区域功能,突出建设重点

  在稻谷产区建立的产后服务中心,要以服务稻谷为主,一是加大仓库的改造, 按照产后服务需要 以改造为主,把仓库改造为低温仓或准低温仓,并具备环流熏蒸设施设备。二是鼓励采用先进的稻谷处理 技术、 设备。三是配置粮食清理设备、烘干设备、旋转式干燥机、移动式烘干机、就仓干燥系统等。四是建设碾米加工厂,实现代加工,加快稻谷深加工,提高稻谷附加值。

  稻谷、玉米综合产后服务中心要兼顾服务稻谷、玉米产后服务功能。根据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在红河州沪西县、昭通昭阳区建立荞麦产后服务中心,在丽江市、南华县建设白芸豆产后服务中心,在迪庆州建设青稞产后服务体系。

  杂粮产后服务体系要配置深加工设备和 代销 服务。 昭通北部、普洱市、文山州、玉溪市南部、临沧市、保山西南部为中温高湿储粮生态区、德宏州、西双版纳州、红河州为高湿储粮生态区,要加强服务中心烘干设备、清理设备投入,把 清理、烘干、玉米脱粒 延长到田间作业,切实解决农民粮食收割过程中因天气变化、劳动力不足等造成的损失。

  (四) 坚持政府引导,突出社会参与

  加强省、市、县政府对项目建设的协调和指导作用,确保项目建设 有序和顺利进行。树立“大粮食”发展理念,按照粮食服务产业的思路,主动参与到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充分发挥基层国有粮食企业在粮食产后服务体系中的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五代”服务,实行谁投资谁受益。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独立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鼓励和支持产后服务中心与农民合作社或其他企业采取合作、托管、订单、相互参股或签订协议等多种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充分挖掘农民合作社在收割季节延伸到田间清理、烘干、运输过程中的服务。优先扶持粮油加工企业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重点扶持八宝米、墨江紫米、遮放贡米、勐海香米、元阳梯田红米、卧龙谷香软米、楚雄优质米生产企业建立代清理、代烘干、代销售、代加工、代储存的稻谷产后服务中心,提高云南高原特色优质大米的品质和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