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问题研究  2020年04期 43-45   出版日期:2020-07-31   ISSN:1003-2576   CN:51-1058/F
国有粮企应对托市政策调整路径探究



  粮食托市收购是国家为稳定市场粮价、保护农民利益、防止 “谷贱伤民”、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而采取的调控手段。当市场当年生产的小麦、稻谷等重要原粮价格低于国家最低收购价格水平时,国家确定的部分粮食主产省启动托市收购预案,相关获得最低收购价资格的委托收储库点(主要是各地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按照托市收购政策和标准收购农民余粮,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也给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带来新的生机。

  一、托市政策对国有粮企的作用

  粮食最低价收购政策的初衷是稳定我国粮食生产,提高粮农种粮积极性,确保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由于在收购一线具体执行托市收购政策的一般都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由他们来承担向粮农收购托市粮任务,因而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作用水涨船高,甚至是起死回生的作用。

  (一) 挽救了国有粮食企业

  以南通市通州区为例,2000 2001年,通州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实行资产出售,职工买断工龄,同时,根据企业需要进行返聘。全区粮食系统共返聘干部职工50多名,维持政策性经营业务。开始,由于业务量少,经营难度大,留下的10家企业还是濒临倒闭,不少单位只得以出租仓库资产 维持企业 基本运转。最低价收购政策的实施,为 通州 区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打了一支强心针,给企业带来了生机 活力,使之有了稳定的业务和收入来源。后来经整合的3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积极腾仓并仓,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尤其是近年来,全区托市收购库存量平均保持在5万吨以上,不仅较好地执行 国家托市政策,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服务了国家粮食宏观调控, 企业自己 赢得了不菲的 经济利益 ,使濒临倒闭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重新焕发生机。

  (二) 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

  托市收购带来的政策性红利,使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大幅度增加了企业资本积累,为企业基础设施 投入、 环境面貌的改变、职工工作条件的改善,提供了坚强的物质基础;托市政策的执行,也提高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职工收入,充分调动了职工工作 积极性。 托市 收购政策实施 10多年来,通州区3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济效益稳中有升,年利润在800万元左右。截至目前,企业累积自有资金超亿元,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稳定了职工队伍,以前粮食购销企业有仓没粮,有人没钱(工资没保障),人心涣散,管理混乱,机构几乎瘫痪,很多专业人才流失,粮食企业名存实亡。通过10多年的托市收购,逐渐恢复并发展了粮食仓储业务,库容库貌焕然一新,职工队伍基本稳定。

  (三) 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除了必须经 关部门的资格审核,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才能开展托市收购,而且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在公开收购价格,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收购农民余粮的同时,切实改善服务态度,收购期间,做到早开门、迟打烊,服务好最后一名售粮者,因而较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同时,企业还自觉加强了与种粮大户对接,开展预约收购,上门服务;为售粮农民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在收购现场免费提供茶水及休息场所;积极推广“满意苏粮APP”,及时发布相关信息,方便广大售粮群众。另外,为了确保托市粮安全,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不断提升科学保粮水平,也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

  二、托市政策对国有粮企的不利影响

  近年来,随着托市预案的连续启动,托市粮入库量远远大于出库量,托市收购政策的弊端日益显现,也对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一) 加剧企业仓容紧张

  由于托市收购粮食价格要高于市场收购价格,因而种粮农户将售粮希望绝大部分寄托在托市收购上,特别是在粮食丰收、市场价格低迷的情况下,许多粮农把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托市收购作为唯一渠道,多元化市场收购主体也只是保持观望,入市收购积极性不高,造成国有粮食企业收购压力增大,仓容紧张,甚至出现农民 “卖粮难”现象。通州区目前的库存粮食中50%以上为最低价收购的托市粮,库存积压严重,近五年来,每年夏、秋两季收购期间,仓容矛盾十分突出,企业不得不采取租借仓库、利用临时储粮设施等来缓解仓容紧张的矛盾。

  (二) 加深企业经营惰性

  由于托市收购政策的实施,给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带来了稳定的政策性补贴收入,消除了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生存上的担忧(一般情况下,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只要抓住两季托市收购及地方储备粮食经营,基本能确保企业运转和职工收入),企业干部职工普遍安于现状,忧患意识严重缺乏,致使企业市场化经营驱动力下降,加上国有粮食企业在经营效益分配制度上的局限性,粮食市场化经营积极性大幅度降低,企业经营惰性逐渐增加,经营人员的能力退化、年龄老化、后继力量匮乏。

  (三) 加大企业经营难度

  由于托市收购实行全国统一政策,当年生产的小麦、稻谷,不问品种、品质,只要符合托市收购质量标准,全国统一价格。由于托市只谈简单的粮食物理指标,农民种粮只顾产量不顾市场需求和品质,减少了粮食经营品种、品质上的价差,致使市场上粮食没有了空间距离上的地区价差,造成了粮食市场经营条件的减弱甚至丧失。最终,在 托市收购政策的 影响 下,粮食价格异常平稳,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盈利能力越来越小,企业开展额外的经营难度不断加大。

  三、国有粮企应对托市政策变化的路径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托市政策的不足逐渐显现,针对托市收购政策带来的不利因素及国家粮食收储政策的调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如何审时度势、积极应对,值得探讨。

  (一) 瞄准市场,适当增收优质粮源

  根据目前托市收购政策的局限性,广大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不折不扣执行国家托市政策的同时,根据当地粮食生产和市场供需实际情况,积极收购优质粮源,实行优质优价,在粮食收购中做到市场需求品种的粮食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以满足市场对优质粮食的需求,提升自身经营能力和水平。

  (二) 充分研判,洞悉国家政策变化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关注国家粮食收购政策走向,比如国家发布的次年粮食托市价格,如果粮食登场前生产形势一片大好,而市场 该品种粮食价格疲软,估计托市收购启动的可能 极大时,要主动去寻找市场,采取办法尽快销售库存粮食,腾仓并库,积极做好托市收购准备,保证粮库经营良性循环和收入的稳定性。

  (三) 主动服务,深度对接种粮大户

  根据当前种粮大户规模化种植的实际,要主动与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全托管”、农业龙头企业等农村新型种粮大户联系、对接、沟通、交流、指导和服务,建立专业的全方位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种粮大户解除后顾之忧。同时,在收购点分布方面进行完善改进,并实行订单种植收购,确保 粮源 稳定

  (四) 转变观念,积极开拓购销业务

  当前,粮食经济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政策经济,必须最大限度用足、用好,要主动作为,在充分利用现有仓容的基础上,在确保储粮安全的前提下,积极租借社会仓容,用以地方储备粮、自营粮食的储存,腾出仓容用于托市收购,一旦托市收购政策取消或发生重大调整,就能灵活应对。同时,应跳出政策寻出路,要转变吃政策饭的固有思路,主动转变观念,到市场经济的大海中寻找生存发展之路。开展市场化收购,灵活经营,实行边购边销、内购外销、外购外销、合作经营等方式搞活粮食经营。要寻找大型客户,靠大靠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经营过程中要做到抓质量、控成本、抢机遇,确保经营效益最大化。要积极培养锻炼年轻的经营与管理队伍,为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奠定基础。

  (五) 未雨绸缪,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主动与大粮商开展合作, 充分 发挥现有的粮源优势、仓储优势、码头优势、资金优势、人才优势、专业知识优势以及国有粮食购销企业 品牌优势,服务大粮商大客户,摸索联合经营、代购代销、中转服务等经营方式;利用已建的产后服务中心为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开展“五代”服务,重点在粮食烘干、代农储存、代农销售以及品种兑换上多做文章,在服务中赢得尊重、赢得形象、赢得口碑、赢得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