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问题研究  2017年06期 31-34   出版日期:2017-11-30   ISSN:1003-2576   CN:51-1058/F
资阳国有粮食企业发挥购销主渠道作用的思考


  资阳, 1998年区划调整组建 的地级市 在近 20年里,粮食行业经历了多次改革,资阳市粮食局并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保留市粮食局称谓);国有粮食企业经历了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和转变职工身份。 企业在不断的改革中成效突出。则随着国家粮食政策的变化, 粮食流通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国有粮食企业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为此,笔者就全市国有粮食企业的 现状 及对策作如下 析。

  一、全市粮食企业改革与成效

  全市粮食系统,在1998年至2016年的近20年中,前 7 年经历了1998年、2002年、2004年三次重大改革,后 11 面临了 不断深化改革, 全市粮食企业 认真贯彻落实了中央、省、市粮改精神,严格执行了“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敞开收购、顺价销售、资金封闭运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购销市场化(取消 购和定量供应)和企业“减员增效”、了断国有职工身份、产权制度改革、经营机制转换的粮改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国有粮食企业通过重组、破产、拍卖等方式,由1998年的94个(其中购销企业53个,加工经营企业41个)减为2016年末的12个(其中简阳3个于2016年5月区划调整划入成都市粮食局),均为购销存企业;国有企业职工通过分流减员,了断国有企业身份等方式,从1998年末的8603人,减为2016年末的163人(1998年后逐步分流减员、2002年减员分流在册职工的50%、2004年全员了断国有企业职工身份、提前退休下岗自谋职业);粮食政策性亏损,从1998年至2004年实现了减亏、扭亏为盈,2004年后的十余年均为盈利,年均实现利润近110万元。因此,资阳国有粮食企业在近20年的三次重大改革和不断深化改革中,全体粮食人付出了无私的奉献和牺 ;为辖区国家粮油库存、粮油食品供应安全,为及时有效的军粮、救灾粮供应 切实保障军需民食,为严格执行国家粮食保护价、托市收购价格政策,保护农民利益,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做出了艰苦的努力和积极的贡献。

全市粮食企业发展中存在的 问题

(一)客观因素制约、企业经营困难

  一是本地粮源不足。 简阳区划调整前、全市粮食产量常年均在220万吨左右,但常年口粮、饲料、种子、工业用粮总需求均在230万吨左右; 食用油及料常年生产20万吨左右,需求在25万吨左右。农民进入市场流通的粮油较少,企业经营粮油绝大多数需从省外市外购进,且呈逐年增加态势。从2013年开始,全市年平均纯购进粮油达30万吨以上。因此,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以2016年为例,全市现有三个县(区),粮食总产量为162.7万吨,但总需求达185.7万吨,产需缺口达23万吨;油料产量19.8万吨,食用油料需求达26万吨,供需缺口达6万余吨。 二是流动资金缺乏。 粮改后,农业发展银行保证国家储备粮油、保护价、托市收购贷款,对经营粮油名义上要给予支持,但贷款门槛高、手续繁琐、时间缓慢,不能满足企业经营需要。国家政策性贷款也要交保证金,影响企业资金流动。而目前的现实是,不管是政策性还是经营性货款都很艰难。因为农发行的县支行无公章、没有审批权,每办一笔贷款都要到资阳市分行盖章审批,数额较大的还要经省分行审批,有的一笔贷款审批完毕需3-5个月。因此,不仅增加企业经营成本,还使企业错失市场良机,严重影响企业经营。 三是粮油轮换困难。 省、市、地方储备粮计划集中下达,轮空期也只有四个月,导致粮食出库集中价格低,所有存储企业集中入库抢购,新粮价格较高。以 2016年为例,全市四个国库储备粮出库价平均2063元 /吨,入库价平均2600元/吨,新陈价差平均达450元/吨,而国家拨付轮换费用每吨只有 200元,实际亏损每吨达260元。加之人工费、运输费等费用逐年增长,更增加了粮食轮换难度。同时储备粮油贷款,农发行按贷款总额的8%交纳风险保证金,长期占用企业流动资金、更加增大企业轮换亏损。以资阳市粮食储备库为例,市级储备粮贷款2445万元,每年保证金要交200万元,增加财务成本达20万元 四是资源配置单一。 全市12个国有粮食企业中,无一家独立上规模的大米、菜油、面粉加工企业,因此,企业经营米、面、油和市场多元主体需求,都只有到市外、省外采购,增大企业成本。企业收原料、卖原料,难以体现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效益 也使企业名优品牌缺乏,难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知名度。 同时还有两家企业属国有粮食资产管理公司, 只有资产租赁, 不能保管经营粮油,业务单一,不利于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