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问题研究  2023年01期 18-23   出版日期:2023-01-30   ISSN:1003-2576   CN:51-1058/F
当前新安县粮食储藏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粮 储藏工作是一项长期的 工作 粮食储藏过程是粮食生产过程的继续,而在储藏过程中发生数量或质量损耗,就 造成实际的不增产。 在当前实际工作中, 完善粮食仓储设施, 粮食储藏 管理, 实施 储藏 高新 技术, 防止不应有的数量或质量损耗,是一项科学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一、粮食储藏的做法

  粮食是一种有机体,它本身会起生物化学变化,外部易遭微生物、虫害和鼠雀的侵蚀和危害,并 容易 温度、湿度的影响,尤其是不带壳的小麦与米类,稍 不慎, 便 会发生霉变或生虫 。在 新安 常见的储粮害虫 玉米象、米象 (麦牛) 、大谷盗、锯谷盗、谷蠢、绿豆象、麦蛾、一点谷蛾、米虱等。

  (一)防治方法

  新中国 成立 初期, 新安县粮食系统保管人员大多来自 农村,业务知识、技术水平 有限 ,粮油 储藏 品种少 数量小, 方法较为落后, 清杂用手筛、风车吹,翻倒全凭人力,粮食生虫、返潮 都是采取 曝晒 防虫 、冷冻 治虫 驱虫 的办法,鼠咬、虫害、升温、霉变时有发生。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 品种 和数量越来越多, 保管任务日趋繁重,原有 的经验和方法难以 适应工作发展的要求,粮食部门针对实际,坚持 “以防为主、防治并举、防重于治、治中见防”和“安全、经济、有效”的方针,按照 国家粮 食储藏 管理办法 ,建立 严格的 岗位责任制和 出入库制度, 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和大量保粮仪器在粮食保管上的应用, 储藏 始终处于 安全 状态

  1、清洁卫生防治 通过搞好清洁卫生,铲除仓库害虫寄生场所,杜绝其生长、繁殖和传播感染,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各库、站制定严格的清洁卫生制度,实行任务到组,责任到人,分片包干,各负其责。 粮仓内 的墙壁、梁柱的缝隙进行掏、刮、刷、扫、洗、堵, 嵌缝粉刷, 做到仓内六面光、仓外三不留(不留垃圾、污水、杂草), 达到上不漏,下不潮 对仓房、器材和装具进行清洁消毒 杜绝虫害病毒感染和异物异味污染,把清洁卫生贯穿于粮油保管的全过程。

  2、 鼠雀害虫防治 定期喷布防虫线,安装 “三防门”(安全门、防虫门、防潮门),防止害虫进入仓内。 严防鼠类活动, 保持仓房内外清洁卫生,疏通沟渠、水道,及时整理包装器材,仓房门窗、墙壁洞缝和鼠洞及时堵塞,仓门安装防鼠板,经常检查鼠迹、鼠粪和其危害情况,摸清老鼠活动的各种规律,采取器具捕打、 杀鼠夹 和毒饵诱杀等,彻底消灭鼠害。预防麻雀必须做到地脚粮及时清扫,露天囤垛及时遮盖,仓房门帘及通风洞设防雀网,堵塞仓库屋檐、瓦缝及其它空隙,以防麻雀进仓栖息筑窝等 除积极预防外,发现麻雀 立即捕打。同时, 做到储粮库与器材库、加工车间、生活区、办公室等的隔离,虫粮与无虫粮、干粮与湿粮、成品粮与原粮、商品粮与储备粮的隔离,对符合入库储存的粮食,按其品质特征和仓库具体情况采取不同 储藏方式,对不符合入库储藏条件的粮食,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储粮的清洁度。

  3、 霉坏事故防治 国成立前,所建仓库的防潮方法,下有通风口,上有通风窗,仓底铺麦糠、谷草等,仓内四周袋围散装,离墙 50公分隔潮。20世纪50年代,粮仓建设中开始制作防潮层实现无器材库,新建的苏式仓地坪改为沥青沙,即用沥青炒沙,轧光作地玶,平整光滑,减少铺垫,效果较好。60年代,由于沥青缺乏,改用仓库下边干沙铺底,上边干砖造面,防潮效果明显。70年代,为进一步提高仓房的密闭性能,尽量减少外温外湿侵入,除仓库地面下边用沥青、上边干砖铺面外,有的将窗户减少,或另加一层透明塑料布 有的以房顶梁檩为骨架,上钉麻杆芭表面涂泯麻刀灰,或用纤维板对屋顶进行改面 有的采用塑料布、苇席和麻袋复盖粮面,达到 “进仓不见粮,储粮不露面” 有的加珍珠岩隔热层,进一步提高防潮防热性能。 80年代,由于沥青沙地坪 含有毒素有碍粮食储藏,干砖办法 又因 不够平滑而落后,便 采用两油一毡,青砖铺底 两毡三油铺底,上加水泥地坪的方法,防潮效果也好。现在, 新安县 0312、0321库新建的仓库按照现代化标准进行建设,采用的是双T板工艺,密闭性好,配备通风设施、环流熏蒸系统、电子测温系统,仓底使用冰纶布,墙上防潮胶,存粮时用塑料薄膜底部及四周铺垫,加上地上笼铺设,在储粮安全、节能减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物理机械防治 20世纪50年代,利用粮食的物理学性质,采用自然或人为,高温或低温的作用, 降低粮食水分,杀灭虫害,抑制霉菌繁殖。如 粮面压盖防治麦蛾 法、 小麦趁热密闭 入仓 储藏法 豌豆囤套囤法 玉米连续暴晒冷凉入 、消毒用石灰防治法、 风筛降低水分防治霉变法 等。 此外 还推广使用了一些物理机械保管方法, 若发生虫害,尽早倒仓翻晒用风车和筛子除虫。 1990年后,各粮库普及机械通风测温技术,消防措施全部到位,具备对各种原粮、成品粮的常规化验、检查和安全保管能力,粮食管理智能化向前推进一步。

  5、隔断传播防治 隔断是防止感染、蔓延和传播的重要措施,工作中用塑料薄膜盖粮堆进行密闭,利用虫害好氧性、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将含氧量降低到一定程度,使害虫窒息死亡。 1976年, 新安国家粮食储备 库首先采用塑料 薄膜 布密封缺氧储粮技术, 以缺氧气杀虫, 还自制充氧机 1部。随后,全县各粮库都推广 这一方法,不但 避免粮粒残毒 又有利于保障粮食的食用卫生和保粮职工的健康 缺氧储粮技术 推广以后,保管的粮食逐年增 加且均 符合 “四无”标准。

  6、化学药剂防治。1955年以后,逐步推广使用化学药物消灭粮食害虫,具体办法是,新粮入库前, 对仓房认真进行药剂消毒,入库后发现感染了虫害,迅速地采取相应消毒措施, 予以及时消灭。用于空仓喷布防虫线药剂的有六六六粉剂、敌百虫、敌敌畏水容剂、高丙体六六六烟剂等,用于熏蒸的药剂有磷化锌、磷化铝、溴甲烷、氯化苦、磷化钙等, 根据害虫密度 程度 可全仓熏蒸,也可局部熏蒸,治虫既迅速又彻底 20世纪60年代采用氯化苦、磷化锌、 溴钾烷 等化学药剂熏蒸杀虫,杀虫效果虽好,粮粒却留置残毒,不利于食用。以后又 使用 磷化铝片杀虫, 10万公斤粮食放进100 - 150克磷化铝,使用磷化铝自然潮解,能产生磷化氢气体杀虫,由于具有操作方便,杀虫效果好,残毒低等优点,在全县得到迅速推广,成为仓库主要 熏蒸 剂。 70年代, 随着缺氧保管技术的推广, 相应减少 磷化锌仓外碱试投药、磷化钙水试药, 药剂处理逐渐减少 改用低药理埋藏粮堆熏蒸 80年代后, 大力推广 ”( 低温、 低氧 低药)保管方法, 操作简便,既避免粮粒残毒,保持了营养成份,还能达到防治害虫的效果。 现在 ,随着科技的发展,按照 “高质量、高营养、高效益、低损耗、低污染、低成本”的发展要求, 对虫粮 分别进行综合处理,积极推行低温储粮绿色环保等措施,向 “无公害”化储粮迈进

  7、露天贮藏方法 1984年后,粮食收购量大增,大量的粮食进行露天外垛,其方法是,在晒场上铺上牛毛毡,高于地坪40公分左右的水泥垛基,铺上沙、砖、塑料薄膜,周围边缘垛袋,内装散粮或中留孔道,上边和四周盖防雨帆布。为防鼠害,垛周围加筑防鼠墙,平时注意帆布密闭,每隔半月垛顶通风一次,起到不霉不变质不生虫的效果。

  (二)出 入库 管理

  1、入库。 粮油 入库 前, 组织足够的人力 对仓房内外清扫和药物消毒, 检修设备,补充器材, 校正度量器具,购置磅码单据,培训磅粮和填写码单技术,分包到人 包接粮任务。入库中 按验质、过磅、开票、 接收 的程序进行, 不弃容器不估数量, 准确检斤两。 根据仓容定额和不同的仓型条件,结合入库粮油的 种类、 数量、 好次、干湿、 等级、存期, 按质分等 分类储存 虫粮、水分大的险粮及时处治、 分别储存。对有异味的物品,严禁与粮油同仓储存,防止污染 建立健全仓库卡片和粮账,做到满一仓,封一仓,熏蒸一仓。

  2、 出库。出库包括城镇居民供应、军粮供应、市场销售、调出等。 粮油出库凭上级粮食部门调拨令或调拨计划, 列出品种、数量、等级,装包检斤,办理出库单,不得私自开仓或无令出仓 。出库前首先取样化验,仓房内是装具的抽取 10%进行化验,是散装者按“三层五点”法(即粮仓分上、中、下三层,四个仓角加中间为五点) 抽检, 填写化验单据,按化验质量标准外调,如发现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库方负责降级、降价处理。出库时由出库仓号的保管员负责组织标磅、装袋、封口、装车,直至 粮食出完,保管员负责到底。对出库粮食填 调拨明细表,以自存表冲账建卡,一仓调完后,清理账目,若超耗必须认真审核原因,作出处理 ,保持账、卡、粮 相符。

  (三) 保管

  保管是粮食入 出库过程中,根据不同粮种的特点,所采取 灵活 的储藏方法和保粮方针, 保持粮食在储藏期的相对稳定性,避免损失,保持固有品质。

  粮食在保管过程中,易受外界风雨、湿度影响引起霉变和生虫,既要防潮结霉失去食用价值,又要防高温降低营养成 ,还要密切注意生虫、盗窃、失火和出入仓中的差错。 保管 过程中, 贯彻执行推陈出新,先调销原粮,保管新粮、商品粮、备战粮、附加粮、种子粮等,做到专粮专管,各归其位,保证各种需要。充分利用仓容,合理将原粮散装堆放,便于药物熏蒸防治、检查取样和机械操作,节约保管费用。 妥善安排小品种粮食的存放,对 仓内成品粮及露天垛的四周,用麻袋或布袋装粮缝口后堆放,仓内通风垛、仓口包装垛 合理使用 春季及时密闭覆盖粮面,夏秋季库房周围喷打防虫线 冬季通风降温降湿,冬春季每季化验一次,夏秋两季每月化验一次,掌握水 变化。库内做到粮食出入卡、器材收支卡、粮情检查卡和四无卡 四卡 ”齐全 。年终在全县普查的基础上总结经验,评选先进,树立旗帜,推动保粮工作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