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问题研究  2018年04期 10-14   出版日期:2018-07-30   ISSN:1003-2576   CN:51-1058/F
大力发展四川油菜籽产业的思考


  一、四川油菜籽产业发展具有良好基础

  近年来,四川油菜籽生产持续增长、快速崛起,油菜籽品种优良、质量可靠, 四川菜油特别是浓香菜籽油需求旺盛、消费活跃,油脂加工企业不断发展、茁壮成长,这均为加快油菜籽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

  (一)四川油菜籽产量持续增长,跃居全国第一。 油菜籽是四川的主要油料作物,菜籽油是城乡居民主要食用油料。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2007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油菜籽生产发展的意见》, 通过发放油菜籽良种补贴、加大生产基地建设、奖励油菜籽生产大县、国家启动临时收储等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四川 省油菜籽种植生产持续稳步发展。到2017年,种植面积达到1557万亩、年均增加20万亩,已超过小麦成为小春第一大作物;产量达到250.3万吨,年均增加近7万吨,总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四川油菜籽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已连续16年创历史新高。单产由2000年236斤增加到2017年的318斤。
 
  (二)四川油菜籽是非转基因作物,产品出油率高。 由于四川特殊的气候和地理条件,成都平原、川中盆地丘陵是传统的四川油菜籽种植区域。近年来,我 省坚持龙头企业带动,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生产模式,逐步形成了以邛崃万亩绿色高产高效油菜籽种植示范区等为代表的特色粮油产业园区,四川油菜籽种植规模化水平有所提高。随着种植面积的持续扩大,四川 省高度重视油菜籽种植的品种改良和品质改善,不断加大优质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加大“双低油菜籽”等品种推广,优质油菜籽种植面积占比逐年增加。四川油菜籽品质较好,平均出油率达38%,比域外油菜籽普遍高出3-4个百分点。同时,四川油菜籽均为非转基因作物、更具安全性和独特性。

  (三)四川浓香菜油产品优势突出,市场销路较好。 川产浓香型菜籽油普遍采用传统工艺(小榨)压榨,“色、香、味”独特,是“川菜”不可缺少的原料,深受消费者喜爱。随着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川菜”走出去战略,川菜调味品工业迅猛发展,四川浓香菜油消费市场占有率持续扩大。目前,四川菜油在全国菜油市场占据30%左右份额并逐年递增,云贵渝和西北地区等地市场需求较大。绵阳市大陈油脂公司的“菜籽王”品牌油已销往北京、广东等十多个省(市),并进入台湾、香港市场,省外销量占企业年销量的70%;德阳市年丰油脂公司的菜粕出口到英国、德国等欧洲市场。同时,四川菜籽油价格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压榨菜籽油8000元/吨(其中:小榨菜籽油14000元/吨),高于进口菜籽油7100元/吨的价格,产品销路较好,市场供不应求。

  (四)四川油脂加工企业发展稳健,实力有所增强。 近年来,国家逐步取消了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全国最后一批临储油即将抛售完毕,影响国内菜油市场多年的库存压力“泄洪”完毕。四川省境内一批现代化大型油脂加工企业茁壮成长、逐步做大做强,形成骨干龙头,带动油脂加工业“逆势”而上,同时,还有效带动了以高芥酸油菜籽为原料的化工产业加快发展。据统计,2006年,全省油脂加工企业总产值仅为74亿元,2016年总产值达到190亿元,11年间产值增长1.56倍。目前,全省产值上亿元的油脂加工企业达到20个,其中益海(广汉)粮油、中粮粮油公司年产值30亿元以上,中储油脂公司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德阳年丰食品、绵阳大陈油脂、安州辉达粮油、成都新兴油脂公司等本土企业年产值也均达到10亿元。

  二、当前四川油菜籽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短板

  尽管四川油菜籽生产、加工和流通行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尚缺乏产业规划、整体打造;油菜籽量大质优品种少;菜油加工企业多,龙头企业少;品牌较杂,知名品牌少;长期“小散乱”经营,导致“劣币驱良币”,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

  (一)优质油菜籽基地建设不够。省、市两级种粮大户补贴只针对水稻、小麦两个品种,油菜没有纳入补贴范围。地方政府优化种植结构时更多鼓励种植“短平快”的经济作物,对种植经济作物和土地流转给予的补贴更具吸引力。油菜籽虽然收购价格在2.8元/斤左右,但种植农户受收割机械化程度低、损失较大等影响,收益仍然相对较低。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率不高,优质订单种植基地较少,导致优质品率相对不高。

  (二)骨干龙头产业化企业不多。四川本地居民有自产自加工自存菜油习惯,油菜籽有三分之一到一半为农民自种自留。2017年,全省油菜籽收购量76万吨、占总产量30.4%,意味着近七成油菜籽流入小作坊,各地“小杂乱”加工经营模式较为普遍。据不完全统计,菜籽油加工企业作坊4000多家,绝大多数都是家庭式小作坊,规模小、底子薄,生产集中度不高,加工工艺落后,抗风险能力弱,管理水平低。省级及以上涉粮产业化龙头企业110个,油菜籽加工企业21个、仅占19.1%。

  (三)四川菜油的知名品牌较少。2016年度新认定和续认定的四川省著名商标中,食用植物油商标仅为8个,约占其中涉粮商标总数的10%,浓香菜籽油著名商标更少,与四川油菜籽生产、消费大省不相适应。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四川菜油产品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特别是缺乏浓香菜油的产品标准,缺乏强有力的产品监管制度和质量体系,导致市场产品发育不足,品牌繁多、鱼龙混杂,尚未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支撑性的知名品牌。

  (四)四川菜油原料有效供给不足。四川是全国油菜籽生产和消费大省,产量占全国的17%,消费量占全国的20%,均居全国第一。由于优质油菜籽生产基地建设数量较少,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和加工不够,全省菜籽油常年消费量达100万吨左右,其中省内自产85万吨左右、缺口仍有15万吨,也就是折合40余万吨油菜籽要从省外及国外购入解决。总体上看,在四川菜籽油生产原料供给总量不足的同时,种植结构、区域结构也亟待优化,黄油菜籽、双低油菜籽等优质品种有效供给更为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