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是全国超级产粮大县,连续五年获得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全县粮食种植面积达140万亩,年产粮食110万吨。水稻种植面积110万亩,产量65万吨,主要品种淮稻5号、南粳9-108、苏秀867、华粳5#、武育粳3号等优质品种。射阳大米以米粒饱满,晶莹剔透,香纯绵甜,营养丰富,口感独特,倍受市场亲睐。
一、“射阳大米”品牌运作及取得的成就
“射阳大米”品牌经多年运作维护已是中国驰名商标,经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品牌价值51.53亿元,2017年,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交会上“射阳大米”被授予“2017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前100强称号,大米类排位第一。 近年来,射阳大米先后获得 “江苏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市知名商标、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认定。,2011、2015、2017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国十佳粮食地理品牌,获得两届江苏品牌紫金奖。“射阳大米”品牌效应日益显现,在上海、苏州、昆明等地市场,射阳大米价格比普通大米每公斤高出0.2-0.4元,仅此一项,全县农民年可增收2亿元以上,人均增收2000多元。资源共享、品牌共用、利益共赢,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射阳大米协会成立之初共有会员35家,其中加工企业28家,而真正 能 正常运营 且 较具规模的只有16家。现在发展到55家规模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国有和外资企业为辅,品牌地域内集体共享,已经达到日处理原料9200吨的产能,是协会成立初的5.6倍。大米产销量从原来的不足10万吨,发展到56万吨,形成26亿规模的产业群体。品牌战略提高了水稻种植的比较效益,调动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2013年水稻面积(含境内农场)已突破90万亩,较协会成立初期实现翻番增长,由于 射阳 县稻谷产量剧增,粮食总产不断提升, 从 2010年开始,连续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品牌,促进了效益提升。由于品牌信誉的提升,射阳大米销售价格高出周边地区,原料价格每公斤提高0.20-0.40元,射阳粮农因此可增收超亿元。大米加工业的效益也相应提升,能在“稻强米弱”的大环境下取得较好效益。品牌还推动了二三产业,带动了公路运输业。射阳大米主销区为沪、苏、杭等长三角地区,使得公路汽车配载、运输业务迅速发展,每年50万吨大米、近20万吨副产品,加之部分原料集并,年运输产值超亿元;随着用量增加,射阳彩印包装业应运而生,初具规模的主要为大米生产包装袋的印彩厂已有两家企业,数千万产值。孕育了经纪人产业。随着粮食流通的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启动了现代物流业。联结生产加工与销售终端的产品配送、物流业务已经启动,随着产业日趋成熟而发展壮大。
二、“射阳大米”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射阳大米”商标是县级地域名称注册的大米集体商标,无形资产具有很高价值。现在模式是射阳大米协会持有、运作、维护、授权、使用、管理。这就意味着间接行使政府对射阳大米商标品牌许可使用,一个依附着政府的社会民间团体机构能否行使和有能力行使这项权利值得商榷,就其这么多年运作使用效果来看,很不理想,没有实力和能力来进一步统一整合、做大做强大米产业形成全县支柱产业。我们还应该看到大米品牌创立至今存在着品牌普通化、加工分散化、营销自主化、质量大众化,存在着高端品牌地摊价格始终不上档次,有限的营销地域走不出国门。一是品牌链接的企业较为分散,没有大企业、大集团、大龙头的支撑,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二是产品包装档次不高,难以突破“高档产品、地摊价格”的困扰,实现不了应有的品牌价值。三是经营业态比较原始,大部分产品仍在农贸市场销售,大型商超销售少,高端产品少,未能形成集约化经营和抱团竞争的格局。四是产能过剩、原料供应不足,引导不力,管理失衡,往往引发不正当竞争,整体效益不高,极易导致产品整体品质下滑。五是稻谷品种、纯度在下降,老的当家优质品种将面临淘汰,新的当家品种尚未形成,将成为大米内在品质一大隐患。六是假冒“射阳大米”屡禁不止、屡打不绝,对“射阳大米”形成很大冲击,直接影响着射阳稻米产业的健康发展。七是销售网络单一,手段落后。目前射阳大米销售网络仅局限于长三角地区,没有走向全国,走出国门,加工量、销售量停滞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