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问题研究  2018年01期 17-24   出版日期:2018-01-31   ISSN:1003-2576   CN:51-1058/F
宁夏粮食生产力布局、结构演变及调整对策研究


  多年来,宁夏人均粮食生产量位居西北各省区第一、全国第五,每年为区外提供约100万吨的粮食[1] 。但同时,宁夏粮食生产的效益和种植面积也处于下滑态势,粮食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持续调整,水稻生产发展受水资源限制,小麦生产处于不断趋弱状态,玉米供给过剩,粮食生产和消费结构性失衡,供给侧矛盾突出,给粮食安全和未来发展埋下了隐患。目前,在国家推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背景下,粮食结构调整是未来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2]。为此,有必要对宁夏粮食布局、品种结构及其调整对策进行深入研究,未雨绸缪,尽早谋划调整对策,使“塞上米粮仓”持续发挥光彩。

  关于宁夏粮食生产的布局和结构演变,一些学者进行了有益的 探索。其主要结论和观点包括:引黄灌区粮食生产布局的主体地位有所减弱,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粮食生产能力明显提高[3];宁夏粮食生产的空间布局正在向中部地区扩展[4];宁夏水稻产量高,种稻效益好,发展水稻生产可以优化调整种植业结构[5];小麦新品种综合抗性不强,适应性不广,配套技术的研究、推广滞后,造成引黄灌区春小麦新品种推广难的局面[6];粮食作物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传统的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排序已逐渐转变为玉米、马铃薯、小麦、水稻[7];宁夏粮食生产消费结构已经失衡[8]。研究方法方面,有学者运用因素分解法对“十五”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力布局演变进行了研究[9];运用重心模型方法对宁夏改革开发以来粮食产量重心移动轨迹进行了研究[10]。在对策方面,有学者认为应以水调优作物布局[11];应关注粮食区域布局的演变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宁夏粮食供给面临的结构性、区域性、安全性问题[12]

  关于种植业结构调整应遵循的原则,有学者提出粮食安全原则、市场导向原则、比较优势原则、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原则、最佳效益原则、尊重农民意愿原则等[13] ;关于当前我国粮食种植结构调整思路,有学者认为应控制非适宜产区的发展,减少非适宜产区、非优势产区的粮食品种种植面积,增加优势品种种植面积[14]

  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宁夏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的布局和品种结构的演变及其演变的原因和后果、“三大区域”粮食作物演变的因素分解进行分析研究,并尝试针对问题、运用相关原则提出有针对性的生产布局和结构调整对策建议。

  一、宁夏粮食生产力布局演变

  由表1知2005年,宁夏水稻、小麦、玉米、薯类、豆类五种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0.19万公顷,其中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分别占47.2%、17.5%和35.3%;到2015年,五种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下降到69.55万公顷,其中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各占41.5%、25.4%和33.1%。引黄灌区的面积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了4.24万公顷,占比下降了5.7个百分点;南部山区下降了1.73万公顷,占比下降了2.2个百分点;中部干旱带增加了5.33万公顷,占比增加了7.9个百分点。由表2知,2005年,宁夏水稻、小麦、玉米、薯类、豆类五种主要粮食作物产量292.7万吨,其中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各占69.1%、11.8%和19.1%;到2015年,五种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增加到367.4万吨,其中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各占59.6%、19.0%和21.4%。全区粮食产量增加了74.7万吨,其中引黄灌区产量增加了16.79万吨,占比下降了9.5个百分点;南部山区增加了22.53万吨,占比增加了2.3个百分点;中部干旱带增加了35.38万吨,占比增加了7.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