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三大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加快推进粮食仓储行业高质量发展,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 持续 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 , 发展 智慧农业 ”。当前,以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前沿性、革命性新技术的崛起和应用,为推进“智慧储粮”赋予了新动能。鉴于此,剖析和阐释新时代推进“智慧储粮”的价值意蕴和现实挑战,提出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对于促进粮食仓储行业转型升级、提质上档,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推进 “智慧储粮”的价值意蕴
(一)精准监控环境,提升储粮品质
通过 “智慧储粮”系统,可以实现对粮仓内部环境的精准监控。“智慧储粮”系统集成了温湿度传感器、气体浓度传感器等多种设备,能够实时监测和记录粮仓内的各项环境参数。 例如,通过安装温湿度传感器,可以准确掌握粮仓内的温度和湿度变化,从而及时调整通风和制冷设备,确保粮食储存环境的稳定性。这种精准的环境监控不仅有助于防止粮食受潮、发霉等问题的发生,还能延长粮食的保存期限,提高其商业价值。通过实时监测粮食的质量指标,如水分、脂肪酸值等, “智慧储粮”系统还能够及时发现粮食质量的变化趋势,为管理人员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例如,当粮食水分过高时,系统会发出预警,提示管理人员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粮食发霉或变质。此外,智慧储粮系统还可以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历史数据进行挖掘和统计分析,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储存条件,从而确保粮食始终保持最佳品质。
(二)数据驱动决策,优化资源配置
“智慧储粮”作为现代粮食存储技术的重要进步,其核心价值在于利用数据驱动决策,进而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通过融入传感器技术、云计算及大数据分析,智慧储粮系统能即时捕捉粮仓内的关键指标,如温湿度波动、粮食的生理状况乃至害虫活动,这些数据能够为管理者提供粮食存贮状态的实时视图,并构成决策的基础。深入剖析这些数据,能够洞察存粮过程中的隐患与风险,从而作出更明智的决策。同时,这些数据还反映出粮仓设备的运行效率与能耗,为设备的维护及更新提供科学指引。在资源配置层面,智慧储粮的数据驱动方式使资源分配更精准、高效。管理者可依据实时数据与历史分析,准确评估各粮仓的存储需求与风险,进而合理调配通风、制冷、除湿等资源,旨在节能降耗并确保粮食安全,不仅提升了资源使用效率,也大幅减少了储粮过程中的浪费与损失。
(三)智能化管理,提升运营效率
“智慧储粮”的推进,显著提升了储粮管理的智能化水平,进而大幅提高了运营效率。通过高度集成的智能化系统,“智慧储粮”不仅将传统的粮仓管理带入了全新的技术层面,更在运营过程中融入了先进的数字技术,从而实现了管理流程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具体而言,智能化管理体现在数据收集的智能化上,通过各种传感器自动采集粮仓内的环境数据、粮食状态信息等,为后续的分析和决策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源;数据处理的智能化则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挖掘潜在问题和趋势,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操作执行的智能化,体现为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远程操控和智能调节,提高了操作的精准度和效率。这一系列智能化的管理流程减少了人为误差,提升了储粮运营效率。
(四)强化安全保障,助力国家战略
“智慧储粮”的推进在强化粮食安全保障和助力国家战略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智慧储粮”通过引入先进技术,显著增强了粮食储存过程中的风险防控能力。这些技术能够实时监控粮仓环境,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从而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防止粮食受损或发生安全事故。并且,“智慧储粮”还提高了粮食质量追溯的效率和准确性。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智慧储粮”的实施与国家战略紧密相连,既提升了国家粮食储备体系的管理水平和应急响应能力,也通过数据驱动决策,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粮食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这种智能化的储粮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推进 “智慧储粮”的现实挑战
(一)技术挑战:技术融合与精准监测的难题
“智慧储粮”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着技术融合与精准监测两大核心难题。目前,信息数据库的建设缺乏统一标准,数据采集的覆盖面有限且深度不足,数据整合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也需提升,跨领域、跨行业、跨组织间的信息分享和利用难以实现,导致社会资源浪费。此外,数据安全问题突出,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可审查性都需加强。在精准监测方面,虽有自动化扦样、质检、检斤称重及AI摄像头等技术应用,但传感器精度与稳定性的提升,以及预警与决策算法的优化仍是难题。例如,温湿度模组的测量精度虽高,但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仍需验证和提升。
(二)设备挑战:设备兼容性与设备维护难题
由于 “智慧储粮”尚处发展阶段,不同设备生产厂家规模和技术标准不一,导致 设备间的接口大小不一,大大增加了 “智慧储粮”的推进环节和成本。同时,粮库设备维修也面临着专业性不足的困境。设备质量参差不齐,加之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容易在操作中无意损坏设备,而粮库内通常没有配套的专业维修团队,使得维修响应慢且水平有限,即便测温电缆这样的小故障也需依赖厂家专业人员远程处理,这无疑增加了维护的时间和经济成本。随着智能化设备的广泛应用,大量生成的数据亟待有效整合与管理,以便为设备的顺畅运行和及时维护提供数据支持,但目前的数据管理系统尚不完善,处理效率有待提高。实时监测设备状态的需求也日益凸显,但现有监测系统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并不能完全满足实际需要。
(三)数据挑战:数据 采集 与 隐私 保护的挑战
在数据采集方面, “智慧储粮”系统需要实时、准确地获取粮食储存过程中的各类数据,包括粮食质量、存储环境、运输状态等。这些数据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种类繁多,对数据采集的精度和效率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设备限制、环境干扰等因素,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往往难以保证,直接影响了智慧储粮系统的运行效果。在安全隐私保护方面,“智慧储粮”系统涉及大量的敏感信息和数据,如粮食供应情况、库存数据、运输路线等。这些信息一旦泄露或被非法利用,将对粮食安全和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安全事件频发,使得智慧储粮系统的安全隐私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保障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的同时,确保数据的安全隐私保护,是“智慧储粮”系统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管理挑战:制度不完善与人员培训不足
“智慧储粮”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工程,需要完善的制度来规范其运行与管理。然而,目前粮食仓储行业在“智慧储粮”方面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缺乏全面、系统的制度框架,特别是在数据收集、处理、存储和共享等方面,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 并且, “智慧储粮”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但当前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尚未完善,导致信息孤岛现象普遍,阻碍了智慧储粮系统的整体效能发挥。智慧储粮系统涉及的技术复杂、知识更新迅速,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现有从业人员对“智慧储粮”系统的了解不足,缺乏必要的操作和维护技能,导致在“智慧储粮”系统的实际应用中,人员操作不当、系统故障频发等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效能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