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是我国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是全国十三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和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是全国油料播种第一、产量第二的大省,在全国农业生产版图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高位谋划四川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
是
打造
新时代更高水平
“天府粮仓”的战略
要求
,是
擦亮四川农业金字招牌、
实现农业强省
的
重要
战略支点,更是
为夯实
国
家
粮食安全
根基
贡献四川力量的
政治
使命
。
一、四川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一)
是建设新时代
更高水平
“天府粮仓”
的题中之义
2022年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从全局着眼明确要求四川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
“天府粮仓”。推进四川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建设新时代
更高水平
“天府粮仓”
的应有之义,更是实现
更高水平
“天府粮仓”
建设目标的关键路径。
(二)
是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
现实需
求
推动四川粮油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不仅有助于实现粮油产业振兴,还有利于优化农业结构,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真正形成粮油兴、产业旺、经济强的良性互动,从而加速推动
四川
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三)
是
守好
国家粮油安全
战略
的政治使命
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构建国家安全新格局的关键支撑。四川作为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的战略基地,推动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既是全省
9000多万人口生存的现实需求,也是保障我国战略后院不可推卸的重大政治责任。
二、四川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
面临
的
制约
近年来,四川深入推进优质
粮油
工程,
川粮油产业振兴取得
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重要进展。
202
3
年,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
达
6
0
13
2.
9
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
6
0
5
6.
6
亿元
;
粮食播种面积
达
6
4
0
.
4
万
公顷
,
全年粮食总产量
达
35
9
3
.5万吨
,
比
上年
增长
2
.
4
%
;油料作物播种面积为
1
72
.
9
万
公顷
,比上年增长
2.
4
%,油料产量达
43
8
.6
万吨
。
过去
30年,全省粮油加工业
也取得较好
发展
,
入统企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约
10%左
右。
2022
年,全省粮油产业总产值达
2535亿元
,居全国第六
、
西部
第一
。
全省(粮油类)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
头企业
有
16家,(粮油类)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91家
,
打造了
99
个
“四川好粮油”、14个“中国好粮油”产品
。
然而,面对
日趋严峻的粮食安全形势,
特别是
从
新时代更高水平
“天府粮仓”战略
要求
审视
,
四川
粮油产业
高质量发展仍突出面临
下述
制约
与挑战。
(一)资源环境对粮油生产的刚性约束
一是耕地资源刚性约束。
四川人均耕地面积
约为
0
.0
7
公顷
,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
58%,特别是盆地丘陵和盆周山区的部分县(市、区)中低产田高达80%。
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耕地面积约束还将不断严峻,从而导致粮油增产、稳产难度加大。
二是水资源刚性约束。
虽然四川号称
“千河之省”,但是水资源时空分布
不均
,区域性缺水、季节性缺水现象较突出。更值得注意的是,四川近年的粮油增产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生产资源高强度开发和生态环境过度超载为代价的。实践中,占优补劣、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问题仍较严重,制约了粮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育种科技创新及产业化应用不足
一是育种创新能力不强。
虽然四川是全国种质资源大省、国家四大育制种基地之一,近年育成的粮食作物新品种也大幅增长,特色粮油作物及农产品也日渐丰富,但是,四川粮油研发机构实力仍然不强。
2021年,四川农业科技贡献率仅为59%。
高产优质的突破性新品种研发仍较
滞后
。
二是粮油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真正从研发
中试成功
并
转化到种植的品种不多,许多科技成果仍以样品、展品形态停留在科研领域。
2023年,四川仅8个粮油品种入选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
总体而言,四川目前的种业水平
难以
支撑新时代更高水平
“天府粮仓”的建设需求。
(三)粮油生产的现代化支撑
滞后
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仍较弱。
2022年,四川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仅为56.8%
。而且,部分新修建的农田水利设施分布散乱、管护不到位、配套不完善,部分坑塘井坝设施废弃、老化、失修等现象也较普遍,甚至存在渗漏、滑坡、淤积严重等问题。这些都严重约束着粮油生产能力提升。
二是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仍然偏低。
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仅为
6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
尤其是丘陵、山区,由于适宜农机具严重缺乏,粮油农机化服务供给更是明显不足。
三是
“五良”融合水平仍有待提升。
良种、良田、良法、良机、良制
“五良”要素的耦合叠加仍显不足。全程智能化管理水平亟需提升,粮油绿色种植方式推广面积较为有限。总体来看,全省粮油生产标准化水平滞后、质量指标控制体系缺乏等导致
产品品质良莠不齐,
制约了粮油品牌做大做强。
四是设施农业用地供给失衡。
农机具存放、烘干仓储、加工物流等设施农业用地供给点状分布特征明显,且面临高比例基本农田刚性约束,导致设施用地供需不足与结构失衡现象较严重,制约了粮油产业提质增效。
(四)粮油
加工
全产业链
发展
不充分
一是粮油初加工水平仍需提升。
四川粮油初加工
“小、散、乱、低”情况仍然严重,原粮加工率在粮食主产省份中长期排位靠后。
二是粮油
精深加工企业研发能力
整体仍
偏弱
。
全省大型粮油
精深加工企业
仍然较
少
,粮油
精深加工技术和设备
投入不足
。
2020年,四川仅13家产值过亿的“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粮油企业,过5亿元的仅4家。
面对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
,
粮油加工
产品
的
附加值和科技含量
仍普遍偏
低。
三是
粮油加工产业
的
集群
效应
尚未
有效发挥
。
各加工企业
之间
、加工企业与产业链前端的合作社、家庭农场
等生产主体
之间
的
联动性不强,尚未形成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
产业
利益共同体
。
特别是
龙头企业的
辐射带动能力未能
充分
显现
。
(五)粮油品牌市场影响力有限
一是市场认知度高、影响力大的川粮品牌仍然较少。
虽然近年来四川高度重视
粮油
品牌建设,打造了
“天府菜油”等区域公共品牌,也发展了一系列粮油名品
,
但是
与东北、齐鲁、荆楚等知名
粮油
品牌相比,四川
粮油
品牌的知名度、市场认可度和影响力等仍明显落后。
二是品牌运营机制尚不健全。
“公共品牌+企业特色品牌”的体系化品牌运营机制还未有效搭建起来,粮油公共品牌的
内涵挖掘、文化植入
、
形象塑造
与广告宣传等也有待加强。更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
经营主体
由于规模有限、短期内不缺销路,
往往缺乏
打造
品牌的
强烈动机
,品牌打造的合力效应严重缺乏。
(六)
“粮油+”业态融合水平
较
粗放
一是粮油产业与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之间的协同水平仍然较低。
全省以粮油为基础的复合产业体系初具雏形,但
“
景观化、景区化
”
的高标准粮油示范基地、稻乡旅游环线、大田创意农业、社区微田园等仍需
深度
拓展
。
丰富多样的
“稻田+”新业态所带来的流量效应也未充分转化为特色优质农产品和村庄品牌的营销优势
。
二是
“粮油+”业态融合发展的独特竞争性有待提升。
与四川丰富的各类商文旅体资源相比,
以粮油产业为依托的农事体验、榨油工艺、稻米品鉴
、
伴手礼
等特色项目的综合开发水平
亟待
提升
,
独特的农耕文化未能充分植入新产业新业态,以粮油产业为依托的乡村旅游场景不仅数量有限而且同质化现象明显。
三是
“粮油+”新业态发展的要素保障不充分。
以粮油产业为基底的田园民宿、康养、研学等新业态发展不仅用地保障难矛盾突出,而且普遍面临水电气等约束,旅游路、停车场、充电桩等设施也不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