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
蔓延
,给全球的经济发展和粮食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也对国际安全问题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使得粮食安全成为眼下极为重要的话题。在此背景下
,
我国提出了
“
双循环
”
新发展格局
,
其
主要目标在于:刺激国内消费需求,激发市场活力
,
推动产业升级
,
保障国内经济
的
高质量发展;同时
,要
合理利用国际市场
,
借助国际资源来
激活
我国的
经济
发展潜力
。
河南省作为我国排名第二的
粮食大省,粮食
年
产量保持在全国
10%
以上
,对
全国粮食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推动河南省粮食产业与
“双循环”的结合,不仅可以巩固河南省“粮食大省”的地位,而且对加快河南省粮食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下,推动河南省粮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已势在必行。
二、
河南省粮食产业的发展现状
(
一
)
粮食产量保持稳步增加
从生产层面来看,
近年来
河南省的粮食产量保持在
3
500万吨以上
,
仅次于黑龙江省。其中
,
小麦和玉米的产量
分别
名列第一
、
第二,稻谷和大豆
次之
。如图
1
所示,
2015
-
2020年,小麦、稻谷和大豆的产量基本
呈现出
逐年稳定上升的趋势,但上升幅度不大;
而
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变动,使得玉米的产量相较于其他三种粮食作物有
较大变动
,但仍保持在合理区间。总体来看,虽然河南省的粮食生产增长幅度有限,但整体上一直保持着稳步向前的态势。
(
二
)
粮食收购体系不断完善
作为产粮大省
,河南省的粮食收购问题始终备受关注。自
2
004年国家实行最低收购价以来
,
河南省不断完善各项收购预案
,积极发挥政策的托底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农民增收。
2
017年以来
,
河南省积极响应国家
号召,抓住“
优质粮食工程
”这一重要机遇,不断完善本省内粮食产业的产后服务体系,推动了优质粮食收购工作的展开。
2
020年
,
全省粮食收购总量达
3
000万吨
,超额完成了既定目标,保障了粮食收购工作的有序进行。
(
三
)
粮食储备制度更加全面
2
019年
,国家
出台了
《关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粮食储备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对积极推进我国粮食储备体制的发展和革新。在此基础上,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不断积极推动国家政策的执行,并
制定了分层次的粮食应急保障
计划。
2
021
年
8
月,
河南省颁布
《关于建立粮食加工企业社会责任储备的指导意见》,强调了粮食加工企业对社会粮食储备的重要责任,尝试采取政企互补的全新模式来丰富粮食储备主体,将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明确到社会范围内。不仅减轻了政府调控的负担,也可以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了政企互补、协同高效这一新局面的开启。
(
四
)
粮食加工实力不断增强
河南省是我国的产粮大省
,
同时也是主要口粮的加工大省
。面粉、方便面、以及各类速食等加工食品的产量均保持在全国第一。目前,
河南省的成品粮加工企业多达
7
74家
,可实现每日处理粮食超
26.45万吨
;拥有
粮油食品加工企业
3
04家
,每天产出的
粮油食品可达
1.1
万吨
。此外,双汇、思念、三全等省内一大批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了河南省的名片,推动了河南省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河南省
粮食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加工实力不容小觑
。
(
五
)
粮食
消费潜力仍然很大
据河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显示
,河南省人口总数为
9
936.6万人
,位居全国第三。
从消费层面来看,
2
019年河南省城镇居民的人均粮食消费量为136.09kg,乡村居民的人均粮食消费为137.13kg,均高于全国
人均消费量
130.1kg
。
这表明
,
河南省粮食消费市场的潜力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此外,
据统计数据显示,
2020
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为
6825.80
万吨
,与
2
019年全省的粮食消费总量1495.7万吨
比较
而言,仅占
2
1.9
%
。
由此可见
,虽然河南省
人口
众多,但粮食自给率已达到
1
00
%
,
完全可以满足本省居民的消费。
三、
河南省粮食产业“双循环”发展的制约因素
(
一
)
粮食产业自身的脆弱性无法避免
由于粮食生产对自然环境有很强的依赖性,而自然环境的变动属于不可抗力因素,因此粮食产业中所承担的风险高于其他产业。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投入的增加和化肥的使用,对粮食增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自然条件的影响还是无可避免。从粮食自身来看,粮食的储存具有时效性,需要在其保质期内通过流通将粮食销售出去,否则会对粮食的使用价值产生负面影响,进而会影响到粮食的质量和价格。粮食生产层面和粮食自身在流通过程中所固有的脆弱性使得粮食产业自身也存在着脆弱性,这属于不可抗力因素,是无法避免的,会对粮食产业链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
二
)
产业各环节间未实现有效对接
粮食供应链主要包括粮食的生产
、
收储
、
加工
、
销售等环节
,
各个环节之间看似独立
,
实则关系紧密
,
整个粮食供应链的完成需要各环节主体之间必要的相互配合
。但现阶段来看,河南省粮食产业各环节之间的联接仍相对薄弱。河南省的粮食生产经营相对比较分散,大部分农民还是选择直接将粮食出售给粮食采购商,而非直接与粮食加工企业进行对接。因此,农民在粮食生产加工环节几乎没有话语权,种粮收益也相当有限,无法融入到粮食产业链环节中。其次,农户大都选择留存部分自用之后直接将剩余的粮食卖给粮商,农民手中没有多余的存粮。这就使得粮商对市场中的粮食具有定价权和话语权,同时可能会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柠檬效应”,这就导致了市场上陈粮广泛流通的循环链条。
(
三
)
国
内外
粮食循环受阻严重
从河南省历年粮食进出口贸易的综合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
,河南省的粮食进出口量都不多,但是进出口比例严重失衡。由于我国粮食进口关税较低,而国际粮食市场价格持续偏低,使得我国的粮食进口量不断增加,这对我国粮食的流通产生了
一定
的负面影响,对河南省产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并且,由于我国进口的粮食种类较为单一,使得我国的对外依存度相对偏高,不利于河南省粮食的内循环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受贸易保护主义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粮食出口的受限范围不断扩大,使得粮食出口变得更加不易。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得我国粮食出口所遭受到的贸易壁垒不断增多,不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际上各国对于粮食贸易的出口保护状况也在进一步的增强,严重阻碍了国际层面上的粮食循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