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忆往昔,与粮食工作结缘
2019年6月20日 , 笔者 与区行政审批局签订粮食收购资格认定审批职能事项业务划转交接协议、办完交接后根据领导安排到机构改革职能整合后的新单位报到上班;这一天,终于不再担心从事近30年粮食工作了还会去陌生的新单位开始新生活;这一天,终于放心结束了十年之久的驻厅窗口工作后仍是一名“大粮食、新发改”人,在新的岗位继续从事一直爱好和擅长的 粮食行业领域 信息采编与新闻宣传等工作,续写 粮食情缘。
与粮食工作结缘,从一个打小向往跳出农门的山里娃,到长大后学习和从事粮食流通管理、法治建设,成为地地道道的粮食人纯属偶然;与粮食政策法规和理论探讨结缘,情融粮食, 追梦 粮改,快乐学习, 品味生活,杂谈随感,墨书粮魂则是幸运。 五十年的风雨,仿佛就在昨天;五十载的历程,仿佛就在眼前。描绘了许多愿景,经历了许多沟坎,收获了许多感悟,更是见证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的重要阶段和重大进程,记录了几代粮食人同心携手铸就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作为、无私奉献、争创一流、共保粮安的粮食之魂。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时年的我,是无知的顽童,不愁吃和穿,只知道跟在父母后面淘气、撒娇,和同龄孩子嬉戏、打闹,对粮食工作还没有太多印象。
直到19 81年因外出求学,父母将 家里的粮食送到十里外的粮所卖给国家,换成全国通用粮票,到校凭粮票购买饭票到食堂就餐。这个时候 的 才 第一次对农业、非农业人口的区别和凭票供应粮食有了印象。
1986年夏季, 利用假期回家时间到粮所助收,成了一名临时收粮员。在这里,第一次接触农村粮食购销工作,开始了解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掌握粮食购销业务,知道了粮食检斤、验级、论价、过磅、结算、付款等手续。助收结束后,粮所给了一笔补助费,金额虽不多,但也第一次知道了粮食工作的价值和劳动者的光荣。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接受在粮所任职亲友建议,二本第一志愿首选南粮,并以优异成绩有幸跨入全国唯一的粮食经济本科专业大门,成为一名 候补粮食工作者。 在校期间怀着对粮食工作的热爱和向往,主要学习了解粮食“购销调存加”等基础知识与经管业务, 侧重 于对 粮食政策法规和经济理论 知识 研讨 ,进一步加深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粮食经济发展的感知印象,夯实逐梦人生的前行根基。
九十年代初春,小平同志南巡谈话掀起了新一轮思想解放热潮。走出象牙塔的我们惜别南国故土,别离古都母校,第一批应聘北上,成为陌生滨海县城的粮食新兵,独自在文秘岗位开始新的征程, 牵手此生割舍不断的粮食工作情缘 。这一干就近二十年,直到2010年转岗从事粮食执法、行政审批等工作。
二、 “寻梦粮改舞台,书写精彩粮缘”
五十岁的历程,四十年的经历,三十载的实践,先后有农村耕种、学校求学、基层购销、文秘信息、调研宣传、执法监管、行政审批等不同 经历 , 对信息新闻宣传、业务理论研讨、政策法规评析、热点难点杂谈更是情有独钟。积极与部门机构、报刊杂志、广电传媒、网络平台的领导同仁、编辑老师交流沟通,参加学习培训,吸收新鲜养分,开阔思路眼界,丰富提高自己,摆正思想观念,把握大局方向,争取不掉队,尽量不落伍,与粮改合拍,与法治并轨,与时代同步,与业务实践、理论探讨、政策法规评析和新闻宣传同行。
“调研是基石,理论是指南,法规是保障,宣传是喉舌”。理论学习、调研探讨、法规政策、宣传交流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可或缺。回首五十年来的经历实践,学习了粮食流通管理基础知识,了解了粮经理论政策法规,参与了粮食流通领域重大改革政策、办法措施的调整落实,见证了粮食经济理论研究、流通管理业务实践、法规政策制度措施的不断完善重大阶段,记录了粮食流通领域改革和粮食事业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与亮点。更是割舍不断对调研宣传、热点探讨、法规评析、理论思考的业余爱好,利用闲暇码字,分享基层经验, 参与调研探讨,抒写工作情怀,品味油墨清香, 不觉已被《中国粮食经济》《粮食问题研究》《粮油市场报》等不同级别、不同类型报刊传媒、信息载体、网络平台采用稿件70余万字。近期也有《粮食部门要做现代农业与粮食安全拓荒牛》《中美经贸摩擦对粮食安全的启示》《寻标对标柏粮人,转型发展踏歌行》等体会观点不时见诸报刊传媒, 用文字记载、书写、交流了粮食流通体制和企业改革、购销经营管理、产业经济发展、应急保供调控、法治粮食建设、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的重大历史进程与主要热点亮点,也 深深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和深远影响。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回首建国70年来粮食流通体制和领域改革发展之路,笔者认为大体经历了六个阶段: 一是 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粮食经济制度形成和改造时期(1949-1953年); 二是 高度集中的统购统销计划经济形成和发展时期(1953-1978年) ;三是 粮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1978-1984年); 四是 粮食市场经济初步形成时期(1985-1992年); 五是 粮食市场经济发展时期(1993-2001年); 六是 粮食流通体制和流通领域全面改革发展时期(2002-至今)。虽然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管理和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与挑战不同,任务目标、工作重点和政策法规、保障措施也有不同,但都不难看出,不论哪个时期或阶段,党和国家对粮食工作都很重视,始终坚持改革发展不动摇,始终坚持积极应对,创新实践,主动作为, 发展了粮食生产,掌握了充足粮源,保障了粮食供应,平衡了粮食市场,引导了粮食消费,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实践了粮食之魂。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古今中外、历朝历代 都 十分重视粮食工作。近几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工作,将保障粮食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装中国粮,牢牢掌握主动权,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守住管好天下粮仓”;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20字战略方针;明确了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协调“五大发展”战略理念;坚持问题导向 和 底线思维,坚持“三条红线”不动摇,全面实施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 “三大战略”,加快粮食商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合理划定粮食生产基本功能区和核心保护区,巩固粮食生产发展能力,增加优质粮食供给,提高粮食产品竞争能力,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确保“国内粮食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逐步实现由“种粮卖得出、吃粮有保证”向“种粮有效益、收粮存得下、储粮保安全、储备有规模、应急全覆盖、吃粮保放心”转变;也开启了粮食流通管理新时代,描绘了粮食事业发展新宏图,吹响了深化改革开放新号角。
更令人欣慰的是,党的十九大等一系列重要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正确认识我国粮食流通从传统的抓收购、保供应、保数量到稳产能、保质量、增品种和不断满足市民群众优质、放心、多元、差异、特色、便捷化消费需要等特点,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快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产品供给、保障粮食质量安全和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为重点,找准着力点,抓住关键点,打好主动仗,加快推动粮食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扎实推进依法管粮治粮,切实强化自身建设,全面履行抓收购、管库存、保供应、稳市场等各项职责,积极推动粮食流通管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可持续、全面协调发展。
围绕这一战略目标愿景,全党上下、各级各地坚持高端规划,顶层设计,统筹全局,协调各方,坚持因地因企制宜,分级分区施策,稳妥组织实施,坚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抓好组织领导、政策法规、保障措施、宣传发动等贯彻落实。相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粮食市场经济新体制新机制的新理论,制定了粮食行业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并着手“十四五”规划;加快了《粮食安全保障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立法修规进程;整合了粮食、商务、民政等部门应急、救灾救济物资和能源储备等职责,组建了粮食和物资储备管理等专门机构;出台了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意见及考核办法,纳入各级各地党委、政府及涉粮监管部门单位责任制考核;加快了粮食收储制度改革,调低了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取消了玉米、大豆最低价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实行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完善粮食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实施“危仓老库”改造、“放心粮油”、“中国好粮油”等重点建设工程;加快粮食商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进程 ,大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激发内生活力,增强整体实力;开展了粮食行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大讨论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强化担当作为新思想新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兴粮”“科技兴粮”战略,深入贯彻落实“两规定一守则”,凝聚思想意志,汇聚智慧力量,全面提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层次、质量、效率,努力实现更可持续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