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消化正处于关键时期,由于政策性粮食市场运行多重矛盾交织、新老问题叠加,部分粮食品种阶段性供过于求特征明显,去库存形势不容乐观。
加快政策性粮食去库存,
不仅能
事关促进粮食有序流通,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还能
促进粮食供需平衡向高水平的快速跃升,对着力构建动态开放、稳健可靠、运转高效、调控有力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也有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构筑高层次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选择。
一、当前政策性粮食去库存形势
尽管我国政策性粮食去库存工作已经提出了4年左右
,尤其是近年来,政策性粮食去库存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其成绩有目共睹,但是从整体
上看
,全国各地去政策性粮食去库存任务仍然比较艰巨,
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
,有的地方还很不理想,甚至可以用进度缓慢来形容
,影响了当前粮食工作
的
高质量发展。
(一)
全国
去库存
形势依然严峻
来自中华粮网的数字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数量7126万吨,同比下降250万吨,其中江苏地区1359万吨,同比增加82万吨;稻谷库存国家临储已超过一亿吨,按目前的库存数量和销售进度,即使以后不再启动托市收购,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消化,粮食去库存形势依然严峻。另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主管
的
《中国粮食经济》
在
2019年第九期
的
信息公开栏报道,来自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的统计表明,2019年7月,国家有关部门共安排国家政策性粮油销售计划3579.8万吨,实际成交587.2万吨,成交率仅为16.4%,与6月相比成交量减少709.3万吨。截至2019年7月底,全年通过国家电子交易平台累计拍卖粮油3219.3万吨,同比减少4362.9万吨,其中成交政策性小麦242.7万吨,同比减少419.8万吨,成交稻谷1103.6万吨,同比减少21.3万吨,可见政策性粮食拍卖任务之艰巨。
(二)
旧粮在库新粮又增
情况更为复杂的是,就在去库存路漫漫的同时,新的库存又在增加。据《粮油市场报》报道,截至
2019年9月30日,当年小麦托市收购结束,苏皖地区收购托市小麦900万吨左右,而2018年两地仅收购托市小麦235万吨,2019年托市小麦的收购量是2018年的3.83倍;同样来自《粮油市场报》的消息,截至2019年10月中旬,考虑到主产区2019年小麦托市收购量,全国政策性小麦库存量超过9000万吨,其中苏皖豫地区超过8000万吨,去库存形势之严峻可见一斑,可谓旧粮库存还未明显消化新粮库存又在增加。
(三)
基层进度同样缓慢
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16
—
2018年,全区共收购托市粮4.2277万吨,通过拍卖和定向销售,
仅去库存1.4412万吨,只占收购量的34.09%,去库存压力可见一斑。在江苏省刘桥粮食储备直属库,2016
—
2018年,共收购托市粮3.2587万吨,国家仅在2018年移库小麦1295吨,2018年4月销售2015年产稻谷3000吨,2019年5月定向销售2811吨,目前还有托市粮2.5481万吨,占该库托市收购量的78.2%,可以说去库存进度十分缓慢。
二、政策性粮食去库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政策性粮食去库存
存在进度不快等
问题
,
很大程度是因为多少年来我国粮食收购政策滞后所致,近几年来,除了托市价格进行了一定幅度的下
调
和收购等级适当提升以外,其他如收购其他标准等内容一直没有根据实际情况
及时跟进完善和实质性修改,致使
十
多年前的政策,在收购现实和市场之间逐渐脱轨。
(一)
收购标准与市场脱轨
托市收购政策已执行
十
多年,由于当时的特殊情况,侧重于对粮食数量的
要求
,对粮食质量
的
要求没有考虑市场化需求,尤其质价标准脱离粮食加工企业的采购要求。比如稻谷的收购国家以出糙率定等定价,而市场以品种、出米率和内在品质定等定价;小麦以容重定等定价,不考虑面筋率,有些粮库收购的烘干小麦面筋率被破坏,根本无法满足面粉厂之需,收购点也只好按规定收购,而市场恰恰是以小麦面筋率等内在品质定等定价的,导致出库时面粉加工企业无人问津。
(二)
拍卖价格与市场脱轨
由于托市收购价格高于国内市场价,更高于国际市场价,
再
加上有时部分托市粮采取的又是“顺价销售(以粮食收购价格为基础,加上合理费用和最低利润形成的价格)”,在制定拍卖底价时,有时明显高于市场价很多,造成无人问津,导致库存难以及时释放。随后,由于
库存粮食年限越来越长,质量越来越差,
最后不得不以远远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进行销售
,造成大家哄抢。如,2019年对2013、2014年稻谷的定价,每斤价格一下子调低好多,许多米厂见状纷纷抢购,加工后掺入新米出售,造成2019年新稻价格低迷,库存企业大面积亏损。
(三)
拍卖手续与愿望脱轨
客户注册报名、入库、出库、交割、结算
等手续也是纷繁复杂,导致许多加工贸易企业不愿意参与,造成拍卖参与者寥寥,影响了粮食加工和贸易企业参与拍卖的积极性。
(四)
出库意愿与初衷脱轨
粮食库存消化涉及利益主体多、影响面广、各方关注度高,尤其是随着库存消化持续推进,有些库点的托市粮即使已经拍卖完毕,有的却拒不执行交易规则,尽量拖延出库时间,千方百计抬高出库门槛,变相阻碍出库,以获取国家更多保管费或补贴,有的甚至故意设置出库障碍、额外收取费用,其出库意愿与国家去库存的初衷背道而驰,使去库存难度加大,也打击了买方的积极性。
(五)
企业生产与需求脱轨
许多粮食加工企业经营效益差,尤其是有的加工企业出现严重亏损,影响粮食加工需求。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为例,目前,列入粮食部门统计的
8家民营粮食加工企业,其中4家面粉加工企业,除了1家租用外地一家有生产能力的面粉企业设备生产加工面粉以外,其他3家从2015年以来,基本不生产了;4家列入统计的大米加工企业,目前两家只能暂时维持收支平衡,还有两家很少生产,最多在粳稻上市到春节前后4个月左右暂时生产,需求量明显减少。
(六)
库存质量与现实脱轨
少数托市库点,尤其一些民营或国有承包库点的粮食,存在粮仓上下质量不一等现象,加工企业望而却步;有的
公示
信息与实际不符
有出入
,使参与拍卖的粮食加工企业的利益受损,影响了他们参与拍卖的积极性。
三
、加快政策性粮食去库存路径建议
当前的粮食收购政策,对粮食市场具有较大的引导作用,破解粮食高库存难题,要在改革粮食收购政策上下功夫做文章,通过收购政策的改革和改善,有序引导市场供需,同时引导粮农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有效促进供给侧改革。
(一)
改国家包揽为地方协助
改变中央政府对粮食安全的大包大揽,实行全国统一托市收购政策,按照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下的县(市、区)长负责制进行运作,
充分
发挥地方政府应有作用,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收储责任,在确保粮食种植有所作为的同时,对收储也能有所作为(可以像一些地方那样出台粮食收购价外补贴政策),协助中央共同做好粮食安全大文章,既扩大本地粮食生产产能,稳定本地粮食供应和市场价格,又提高本地种粮农民的收入,还有效弥补了现行政策的“隙缝”。将粮权适当下放,允许地方拥有一定自主权。中央已经明确了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然而省长负责不能只负责没权限,去库存和托市收购等政策的一些权限
也
应该适当给予地方,在下放权力的同时,中央财政该支持的还是
应该提供支持
,比如专项资金、金融贷款政策等,只有中央和地方协调好责权利的关系,同时加强对地方的监管,才能进一步促进粮食去库存,才能确保粮食安全高质量。
(二)
改敞开收购为计划收购
当市场粮食价格低于国家规定的托市价后,国家立即启动托市收购预案。然而,托市收购预案启动后,常常导致市场粮食纷纷涌向托市收购点,造成国家粮库
“粮满为患”,而市场流通的粮食日趋减少。建议改变托市收购中敞开收购为计划收购,按照当地粮食产量的一定比例予以收购,保证市场上有一定量粮食流通,活跃粮食市场。或者在粮食收购季节,直接启动托市预案,每次收购,一定比例(如70%)的粮食按托市价收购,其他的按当时的市场价收购,托市收购的粮权属于国家,市场价收购的属于企业,粮食价格在一定时间内上涨,由企业自我销售,粮食价格在一定时间内下跌,国家给予一定的补贴。
(三)
改托市收购为托底收购
取消原有托市收购政策,坚持粮食收储市场化,由市场需求指导粮食的价格与种植结构,在保证主粮绝对安全的同时,国家对水稻和小麦实行“托底”收购(以普通稻麦的市场价为参考,综合考虑成本等因素确定收购价格,一般比普通稻麦的市场价略低),这样,把市场和政策这两部分有机结合起来,守住底线的同时,保证种粮百姓的利益和种植积极性。国家把节省下来的资金,一部分由地方政府按农户实际种植粮食亩数予以补贴(现在的托市收购政策最大受益者往往是粮食贸易和农民经纪人,他们从农民手中收购的价格一般每公斤至少要低0.1元,按种植量补贴,可以避免种粮农民不是托市收购的最大受益者的尴尬和不足),另一部分对收购环节的粮食企业按照夏秋各4个月的托底收购期(夏粮6
—
9月,秋粮10
—
次年1月)内的实际收购库存量,实行补贴,所收粮食由收储库点自行组织销售,盈亏由粮食收储企业承担,国家不再大包大揽。
(四)
改人为定价为市场定价
当前政策性粮食库存高的原因
之一
就是
收购价高于国内外市场价,同理,去库存缓慢的关键之一就是国家制定的起拍价过高,由于国内粮价与国际倒挂,在拍卖托市粮时,有时实行“顺价销售”的政策,导致成交率不高。国家在拍卖时,最好综合收购价和当时的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合理确定拍卖价,使拍卖价与市场价接轨,让托市粮尽早出库,尽快减少财政负担,否则财政亏损会像滚雪球
一样
,越
滚
越大。尤其拍卖价不能一会儿高于收购价
很多
,一会又低于收购价很多,杜绝价格大起大落,避免流拍和一哄而抢现象。充分发挥全国粮食统一竞价交易系统作用,灵活运用竞价销售、定向销售、邀标销售、轮换销售等多种方式,合理确定销售价格,根据库存实际,科学安排库存粮食销售进度和次序。
(五)
改传统收购为特色收购
目前的粮食市场,优质粮食价格坚挺且供不应求,但是,由于最低收购价政策不体现优质优价,近年来,许多地方优质粮的种植面积不断萎缩(优质粮往往产量相对要低些),这也加剧了普通粮高库存的内在矛盾。从长远看,要发挥国家托市收购政策的引导作用,在执行传统收购政策的基础上,是否可以开展特色收购,积极引导农民加大种植结构调整,鼓励农民种植优质、特色品种,收购时做到优质优价,在增加市场优质粮流通数量、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有效减少普通粮食的库存(当然,如何确定优质粮,其标准也有待于探索,收购价格也有待于
进一步
研究)。
(六)
改小打小敲为产业发展
粮食去库存,首先要提高粮食加工企业的收购意愿和积极性,要鼓励粮食产业加快经济发展,加快推进传统米面制品的工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升主食产品社会化供应能力。其次,加快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努力打造一批产品叫得响、质量信得过的粮食新品牌,大力提高优质粮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对此要在政策、科技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关注。再有,就是进一步扶持生猪等养殖,既可以缓解猪肉供需矛盾,也可加快政策性粮食去库存速度,可谓一举两得。
另外,有关部门单位及企业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执行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于
2019年7月发出的《关于做好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监管工作的通知》精神,压实政策性粮食去库存的监管责任,把粮食库存销售监管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好抓实抓细,为合理消化粮食库存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确保政策性粮食去库存更加顺畅、更加快捷、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