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粮食
						经纪人
						队伍
						概况
				
		
		
				
						
				
		
		
				  粮食
				经纪人
				伴随
				粮食
				收购
				市场化
				应运而生
				,
				是
				一支
				夏秋
				时
				季
				活跃在
				农村
				收购
				农民
				余
				粮
				的
				队伍,
				他们大多
				来自
				农村
				,
				平时
				参与
				种地
				或
				外出打工
				,
				一到粮食收购季节
				他们
				一般
				以
				家庭为单位
				到
				田间
				地头
				收购
				农民
				出售的
				余
				粮
				,
				再
				转手
				卖给
				粮食
				收储
				企业
				或
				加工企业
				赚取
				差价
				。
				他们
				为
				活跃
				农村
				粮食
				收购市场
				起到了
				积极的
				作用
				。
				2
				018
				年
				12月20日,由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主办的“2018全国粮食经纪人培训班暨工作经验交流会”和“2018全国粮食经纪人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表彰颁奖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的130多位粮食经纪人模范集体代表和模范个人齐聚一堂,学知识、传经验、受嘉奖。
		
		
				
						
				
		
		
				  这个会议应该是中粮协首次召开的
				粮食
				经纪人
				会议,会议的召开,让粮食经纪人感受到了从事粮食经纪行业的光荣和骄傲。这次会议,也表明了粮食主管的高层已经注意到了粮食经纪人这支队伍的
				
						作用和问题,对粮食经纪人的管理,已经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了。据中粮协的不完全统计,我国粮食经纪人队伍数量惊人,已超过百万人,粮食经纪人的粮食收购量占粮食收购总量的70%
				—
				80%,在一些粮食主产区甚至高达95%左右。可见,他们已经成为粮食流通领域不可忽视的生力军。中粮协负责人强调,必须充分认识粮食经纪人的重要性,并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粮食经纪人的出现,形成了一支不可忽视的粮食产业队伍,他们游弋在村头、田
				间
				,农民的粮食不用运回家,直接被粮食经纪人买走,运到粮食收储企业
				、
				加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享受到了足不出户售粮的方便,又解决了粮食收储企业和加工企业的
				粮
				源
				问题
				;在企业和农户之间架起了便捷的桥梁,是目前其他平台
				无法
				替代的重要环节。
		
		
				
						
				
		
		
				  可以这样来评价这支队伍:没有他们,粮食
				流通领域不会如此
				灵活便捷
				,他们是国家储备和企业商品粮
				源
				重要的贡献者、提供者和粮食储备源头的有力的保障者。然而,利弊总是共生,我们也应该客观地看到,在有的经纪人身上,还存在着这方面那方面的问题。有专家认为,对于粮食经纪人,既要培养,也要管理;既要激励,也要约束,要尽快健全一套机制,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和内在活力,又要管理好监督好,使其规范有序地活跃在粮食购销环节。
		
		
				
						
				
		
		
				  二
				
						、
						粮食
						经纪人
						队伍建设
						中的
						不足
				
		
		
				
						
				
		
		
				  目前,这支粮食经纪人队伍活跃在田间地头、农户家门,经过调研,我们发现
				他们的身上或多或少呈现出一些先天不足,这些不足,有的是自身的素质造成的,有的是社会的因素
				导致的。
		
		
				
						
				
		
		
				  (一)
				
						人员
				
				
						自由分散,
				
				
						难以组织
				
		
		
				
						
				
		
		
				  收购粮食的工作季节性
				强,一年
				集中在
				夏秋两个季节收购粮食,这就决定了粮食经纪人的工作特点,忙完两个季节,就难见踪影。用来无影、去无踪来形容
				粮食经纪人
				的
				工作
				特点,还是比较真实生动形象的。有的农民说:
				“
				们有些神秘,一到卖粮的时候,
				就纷纷出现了,收完粮就走,平时很难找到他们
				。
				”
				经纪人
				队伍
				成分比较复杂。不少人是兼职做这行的,平时该种庄稼的种庄稼,该打工的打工,只有
				到了
				收购季节,他们才会出现在田间地头。相当一部分是家庭作战,一个家庭成员组成
				的
				团队,夫妻俩、父子俩比较常见,分散在产粮区的各个角落,犹如一盘散沙,散兵游勇,各自为战,不容易组织、不容易集中。
		
		
				
						
				
		
		
				  (二)
				
						少数人法制观念
				
				
						淡薄
				
				
						,
				
				
						有
				
				
						压
				
				
						级
				
				
						压
				
				
						行为
				
		
		
				
						
				
		
		
				  粮食经纪人本质上
				是商人,追求利益
				的
				最大化,这是必然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少数人利用信息不对称的
				现状
				
						,收购中压级压价,低级低价从农民手中收购,转手高质高价卖给粮食承储或加工企业,
				以
				赚取高额差价。有些粮食经纪人有着农民小聪明式的狡黠,
				对法律法规的认同性较差
				,
				不肯遵守法律法规
				,有的
				更
				是
				目无法纪,见利忘义,因而,在他们身上损害农民利益的事情
				时有发生。某地粮食部门在夏粮托市收购期间,根据上级指示,把按照混合麦收购的小麦价格及时调高为按照白麦价格收购。为了让广大农民及时知道这一政策,某地粮食部门专门编印了大量的宣传广告,组织人员在村里的村务公开栏以及其他显要位置张贴,
				但是
				后来粮食部门发现,农民并不了解国家的惠农政策。粮食部门很纳闷,于是,便安排专人进行调查,国家的政策,为何到不了农民的手中。原来,粮食部门张贴的宣传广告都被当地的粮食经纪人连夜撕掉了,他们的目的就是阻止农民及时了解国家的惠农政策,
				他们就可以继续
				压低收购粮食价格。有基层粮食工作人员说,如果粮食经纪人制度再不健全和规范,那就会
				产生
				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国家给农民的优惠农民享受不到,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也就无从谈起。
		
		
				
						
								
						
				
		
		
				
						  (
				
				
						三
				
				
						)
				
				
						有的
				
				
						诚信意识较差,
				
				
						缺乏
				
				
						农民的
				
				
						信任
				
				。
		
		
				
						
								
						
				
		
		
				
						  他们的正规职业名称叫“粮食经纪人”。然而,在农村,他们被老百姓俗称为“粮贩子”,所以,有些粮食经纪人的认识水平也是把自己等同于粮贩子,没有上升到粮食经纪人的高度去要求自己。作为粮食流通这个大的循环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可以这样说,农民对有的“粮贩子”是又爱又恨。在收购粮食的过程中,农民盼望粮食经纪人快点来到田头,
				把刚收割脱粒的粮食买走。有的经纪人针对农民卖粮要拉到粮站
				路途远、装卸车难、卖粮麻烦
				,
				卖了粮食又拿不到
				现款
				等
				心理,
				趁机见利忘义,百般压低粮食品质,一家一户看起来损失不大,但是从
				农民切身利益来看,那就不是小数字了
				。
				所以,少数粮食经纪人的不良行为导致了产粮农民对其信任度也不高。
		
		
				
						
								
						
				
		
		
				
						  (
				
				
						四
				
				
						)
				
				
						文化素质低,教育管理难
				
		
		
				
						
				
		
		
				  难组织,这些人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大多为小学初中文化,自由散漫惯了,不希望有人管理他们;难教育,他们学习政策缺少主动性、积极性,不愿意接受教育,这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最大障碍,遵纪守法的知识很难进入他们的
				头
				脑
				,
				总
				强调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坐不住,说实话,是从内心里也不想坐下来学习国家的有关粮食的政策以及法律法规;难管理,某地成立粮食经纪人组织,想开个大会,通知多少遍,有的还不愿意参加,让他们象征性地交一点会费,作为活动经费,但是,有的人
				就是
				不愿意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