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粮食产量连年丰收,部分粮食品种产量过剩的现象十分严重,但粮食产需缺口仍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粮食品种供需不平衡和粮食过度进口所导致。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题,要求从各方面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供给领域中的最重要的部分,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起决定性作用,但粮食供需矛盾问题和粮食贸易问题严重阻碍了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实施。因此,在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为促进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粮食供需矛盾问题和粮食贸易贸易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与分析。
一、
中国粮食供需现状
(一)粮食供需总量现状
2004年—2015年,中国粮食实现了“十二连增”,2016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61624万吨,比2015年减少518万吨,虽出现小幅减产,但仍是我国粮食第二高产年。从生产总量上看,我国粮食产量由2004年的46946.9万吨增长到2016年的61625万吨,但由于人口总量的增加和城乡结构的变化、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的持续较快增长,全社会对粮食的需求总量也在持续增长,尽管2015年是我国粮食最高产年,但对于64000万吨以上的粮食需求量,仍存在2000万吨以上的粮食供求缺口。
(二)粮食供需结构现状
从粮食主要品种产量变化来看,我国小麦、玉米、稻谷产量在2003年-2016年整体呈上升趋势:小麦在2003年产量为8648.8万吨,在2016年上升到10900万吨,增长率为26.1%;玉米产量从2003年的11616万吨上升到2016年的22500万吨,增长率为93.7%;
稻谷在2003年的产量为16065.6万吨,在2016年上升到19800万吨,增长率为23.2%;在小麦、玉米、稻米产量上升的同时,大豆产量在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大豆在2003年产量为1539.3万吨,在2016年下降到980万吨,减少率为36.3%。自2016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后,我国小麦、玉米、稻谷产量增长趋势有所减缓,同比减少率分别为2.9%、10%、4.9%,大豆产量同比增加8.9%。
从粮食主要品种消费变化来看,我国小麦、玉米、稻谷、大豆消费量在2003年之后呈上涨趋势,其中小麦、稻谷增势较缓:小麦消费量由2003年的10896.2万吨增加到2016年的11610万吨,增长率为6.6%;稻谷消费量由2003年的18892.2万吨增加到2016年的19800万吨,增长率为4.8%;玉米、大豆增势较为明显,玉米消费量由2003年的11889.2万吨增长到2016年的21500万吨,增长率为80.8%;大豆消费量由2003年的3324.9万吨增加到2016年的9163万吨,增长率高达175.6%。自2016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我国稻谷消费同比较少0.3%;而小麦、玉米、大豆仍呈增长趋势,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7%、15.5%、2.9%。
二、undefined中国粮食贸易现状
粮食贸易是我国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调整粮食品种结构、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促进国内供需平衡有着积极作用。如今中国已成为当前世界主要粮食进口国,在粮食贸易市场化背景下,进口量逐年增加,出口量却不断下降,粮食进出口比重和进出口市场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
(一)我国粮食进出口量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和粮食消费大国,其粮食进出口贸易量每年都很大。中国粮食贸易出口量从 2000年的1381.9万吨逐年降低到2016的128.4万吨,但是进口量在2000年为1154.3万吨,在2016年却增加到11605.2万吨,由此可见,中国是一个粮食进口大国,其进口总量远远超过出口总量。中国粮食进出口量在2000年至2011年这12年期间具有很大的变化:粮食出口总量在2003年时达到最大值,但是在2004年又迅速下降,在2004年到2008年期间有一定的升降波动,直到2008后,粮食出口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粮食进口总量2000年后逐年增加,在粮食产量连续增产的形势下,中国在2012年成为了粮食净进口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