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贵州省水稻生产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组.贵州省水稻生产绿色发展战略研究调研报告[R].2018.3.[2]张合荣.贵州古代农业起源初探[J].农业考古,1996(3):51,53.
[3]国风.中国农业的历史源流[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0.
[4]汤因比.历史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5](丹麦)埃斯特?博塞拉普.农业增长的条件:人口压力下农业演变的经济学[M].法律出版社,2015.
[6]吕左.中国贵州人口研究[M].贵州教育出版社,1999:65-66.
[7]韦丹辉.清至民国时期贵州稻作生产与消费[J].贵州民族研究,2015年(3):190.
[8]张肖梅.贵州经济[R],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1939.
[9]杨昌达,贵州稻作[M].贵州科技出版社,2010(3).
[10]黄先群,黄团,刘子瑜等.1949-2008年贵州主要农作物生产概况及相关问题的探讨[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6):2107-2108.
[11]罗玉坤,朱智伟,金连登等.从普查结果看我国水稻品质的现状[J]中国稻米,2002(1).5-9.
[12]虞国平,朱鸿英.我国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6):123.
[13]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2017年中国水稻产业发展报告[R].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49).
[14]Serageldin I Biotechnology and food security in the 21st century.Scienc,1999,285:387-391.
[15]potrykus I.Golden rice and beyond.Plant Physiology,2011,125:1157-1161.】
[16]苏宁,万向元,翟虎渠等.功能型水稻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向[J].中国农业科学,2007(40)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