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问题研究  2017年05期 37-40   出版日期:2017-09-29   ISSN:1003-2576   CN:51-1058/F
经济新常态下加快发展农业经济的思考


  经济新常态下加快发展农业经济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为总抓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农业提质增效

  (一)深入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要因地制宜发展布局,打造优质粮油蔬菜、经济作物和水果、茶叶和中药材的格局,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区域种植结构。做大专用品牌粮食生产,扩大水稻、小麦专用品牌粮食生产试点和水稻专用品牌粮食绿色生产技术推广与服务。建设富硒稻种植基地,抓好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和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工作,抓好稻田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模式攻关,实现每亩节本增收1000元以上。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改造低产茶园,大力建设标准化示范园和茶树良种繁殖苗圃。新增蔬菜设施大棚,在蔬菜主产乡镇建设百亩以上集中连片蔬菜基地,新建净菜加工生产线和1000吨保鲜库。促进蔬菜产业融入都市圈

  (二)发展绿色循环养殖业。加快品种改良,稳定生猪生产,大力发展牛羊鹅等草食畜牧业。继续开展省、市标准化畜禽养殖场示范创建,新增省级标准化示范场。认真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建立有机肥生产厂,培育基地对接模式和养殖场自我消纳模式的示范点。开展畜禽禁养区养殖场拆迁工作,推动畜禽禁养区治理,统筹规划养殖布局,消除养殖场对水环境构成的不利影响。加快稻渔综合种养“双千示范工程”建设,推广增殖友好型大水面渔业开发模式。

  (三)培育壮大农业特色产业。做强茶叶品牌,力争在大中城市建立营销网点,开设当地特色产品专卖店。加强当地特色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地域证明商标的使用许可管理,争创当地特色产品中国驰名商标。扶持发展山野菜、山芋粉、葛根粉、橡栗粉及制品的生产和开发。大力发展肉鸽、黄牛、土鸡、白鹅等特色产业。发展肉鸡深加工,延长肉鸡产业链条。扶持和指导羽绒加工企业和羽毛加工群体向规范化的现代工业企业方向迈进,以羽绒、羽毛产业集聚区为基础,全力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羽绒、羽毛产业大市场 [2]

  (四)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分工合作,鼓励支持种养企业加强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能力建设。继续开展龙头企业的评选和监督管理工作,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成长性强、效益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争创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积极组织申报省级龙头企业“甲级队”,发展壮大多种类型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五)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的商品化而逐渐形成的。早在18世纪中叶,法国重农主义经济学家F.魁奈已应用投入产出对照表方法研究农业经济,提出只有土地和农业,才是一切超过生产费用的“纯产品”或剩余的唯一源泉,宣扬自由竞争和重农经济学说。经济学家刘劲哲据此提出:要开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继续落实土地流转财政奖补扶持政策。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完善县乡村三级管理服务网络,探索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程序,做好专兼职仲裁员培训。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