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问题研究  2023年05期 48-51   出版日期:2023-09-30   ISSN:1003-2576   CN:51-1058/F
吉林省玉米产业发展浅析与展望



  吉林省松嫩平原位于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 我国农业大省、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资源禀赋优越,建好 “黑土粮仓”、努力让“中国饭碗”多装“吉林好粮”是吉林使命和担当。

近年来,吉林省积极做好农业特别是玉米产业这篇大文章,通过优化调整玉米种植面积,提升玉米品质,增加玉米单产,加强玉米加工转化力度,玉米产业发展趋于效率化、优质化,形成了玉米生产、加工、流通等比较全面的全产业链条。 本文 将从不同的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

  吉林省有着良好的玉米种植基础,省内三分之二以上农作物耕地用于种植玉米,玉米种植优势比较明显,不断总结推广 “梨树模式”,有效提高黑土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 ,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 4330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扩大到3283万亩

  1 . 从生产数据来看, 吉林省玉米播种面积、产量逐年稳步递增( 2018年由于极端天气等因素,玉米略有减产),2022年全省玉米播种面积6704.1万亩,比上年增加102.3万亩,总产量为3257.9万吨,比上年增加59.5万吨,其中榆树市、农安县、公主岭市、梨树县等七个县市均列入全国十大产量大县。

  2. 从种植情况来看, 吉林 省的基层农业生产情况不仅是播种面积,在产量方面都是以玉米为主,约占总产量的 80%左右,且长春、四平、松原等中、西部较多,白山、延边等东部相对较少,大部分以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种植为主 近几年,种植结构不断优化,以公主岭市为例,将 “三产融合” 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同时稳固农业种植基础,全面提升粮食的综合生产力,深入实施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打造更加完备的粮食产业

  3. 从机械化水平来看, 随着科技水平、现代化水平逐渐提高,从玉米春翻、播种、打药到收割的全过程机械化生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机械化生产较为普遍。截至 2022年,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400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50.7%,玉米等主要农产品的机械化率在90%以上,农村农机从业人员超过140万人,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达到9725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6694个

  二、玉米收储

  为了玉米市场的平稳运行,以及适应、顺从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2016年中央 一号文件 明确提出: “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吉林省认真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强化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统筹抓好粮食收购的主体责任 ,通过利用市场定价机制,平衡玉米供求市场,协调并引导玉米及相关产业健康发展,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加快市场化进程,保证农民种粮收益和国家粮食安全。 2022年,全省三等以上玉米占总量97.9%,容重平均值719g/L(二等),不完善粒含量平均值1.8%,截至5月9日,农民坐家出售玉米(标准水)平均价格为1.3元/斤。随着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推进,包含深加工企业在内的各类收购主体进入市场收购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收购意愿增强。2023年,全省入统企业累计收购2022年度玉米593亿斤(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104.5亿斤),同比增加30.2亿斤。总体看,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有利于释放粮食主产区的产地优势,逐步形成了多元玉米收购主体并存的市场格局,促进相关产业布局调整,增强了玉米的流通,有效缓解了陈库存消化压力,不断延伸玉米产业链,为玉米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充要条件。

  自 2017年, 吉林 省积极引导、培树一批农村合作社、粮食加工企业、收储企业等为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并以点带面、扩大影响。目前,全省共建设 173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以中粮贸易吉林有限公司、四平市四粮集团为代表的粮食产后服务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对接基层农民,为农民提供代清理、代烘干、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服务,越来越多的玉米实现了“入库上楼”,实现“存粮在家”到“存粮到库”转变,达到节粮减损、农民增收 2022年,全省超额完成“地趴粮”整治年度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