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问题研究  2023年03期 45-49   出版日期:2023-05-30   ISSN:1003-2576   CN:51-1058/F
以滨州市为例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路径研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设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建设高标准农田 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物质基础。 虽然, 近年来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制度设计不完善、农户参与度不足、部门权责不明确、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建设高标准农田任重道远。 本文以滨州市为 对目前建设高标准农田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进行全面系统性分析,进而提出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于进一步推进全面乡村振兴,进一步推动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 具有 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意义

undefined(一)undefined有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undefined(二)undefined习近平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只有保障农业稳定和粮食安全,才能保障国家和谐稳定。现阶段,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与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大。因此,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加粮食总产量,有助于提升农作物的抗灾防灾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确保人们口粮安全,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有助于实现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稳,天下安。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可以为绿色技术的普及创造条件,又能促进水、肥、药等农业投入品的减量增效,还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促进农业效益的全面提升。而通过以规模化的高标准农田替代碎片化的零散耕地,也有利于提升农业规模效益,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

(三)有助于提高农民收益

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通过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出效率,增加土地流转收益 。同时,高标准农田通过规范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大幅度提高了农作物的种植效率,大幅度的提高了农产品产量,而且有效的控制了农业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拓展农民收入渠道,提高了农民收益。

(四)有助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习近平强调,要 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 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创建美丽乡村的重要途径。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提升土地流转率,避免出现土地撂荒、杂草丛生问题,并大量建设农村柏油路,方便村民出行。而且在农田种植中,减少了地膜、农药的使用率, 优化农村土地环境, 加强了农业资源环境保护, 真正实现了休闲农业与观光农业的协调发展,有助于助推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农村居民的居住体验感。

二、滨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滨州市将高标准农田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深入实施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模式,统筹整合涉农资金项目要素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集聚,逐步增加了高标准农田地力培肥、土壤改良、农田灌排水网等建设内容,全市耕地质量稳步提升、农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截至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农田525.3万亩,实现亩均增加粮食产能10%—20%,2020和2021年滨州市连续两年被评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显著市。虽然滨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有待 进一步健全

undefined(一)undefined制度设计不完善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较为复杂,涉及到土地流转、资源整合、工程实施等,因此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确保制度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但是在现阶段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制度设计还不完善,不够细化,缺乏针对性。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不低于 15年,通常在建设项目运行5年左右后,灌溉、配电等工程设施开始陆续损坏, 但国家省市对于高标准农田的毁损修复政策还没有明确,即使对项目区的灌溉、配电等关键设施进行全面排查,针对存在的问题,也较难整改修复,亟需尽快出台相关政策。

(二)农户参与度不足

农民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最直接的受益者和见证者。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农民对项目规划、工程质量、后期管护等方面监督管理是最有优势的群体。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标准农田建设周期长、收益慢且具有不确定性,农民更关注自家承包地生产条件的改善,对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重视不够,有时甚至出现恶意阻挠施工的现象,为项目建设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问题。

(三)忽视后期管护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往往会忽视后期管护工作,事后评估工作不到位,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工作难以 执行,缺乏完善的纠偏机制。而且后期管护主体不明确,难以对具体的管护责任进行合理划分,再加上管护资金不到位等问题,严重限制了高标准农田的可持续发展。比如滨州市大部分乡镇经济基础薄弱,很多条件较好的工程因为后期管护工作不到位而受损,水利设施老化失修 ,许多渠道被破坏,灌排泵站带病运行,效率低下。

(四)部门权责不明确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涉及到多个部门,如国土、水利、财政等,但是由于各个部门的事权划分不明确,容易出现工作内容交叉、重叠等问题,管理职责混乱。 2019年机构改革后,农田建设相关职能划到农业农村部门,农业农村部要求各省对“十二五”以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清查评估,并建立了“全国农田建设综合监管平台”, 改变了以往的混乱模式。 但从 滨州 市情况看,个别县市区至今没有专门的农田建设机构,职责不明确,缺乏相关技术人员,导致项目 管理较为被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田建设职能的顺利发挥。

(五)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部分来源于涉农资金、银行贷款、社会资本等,这种现象导致投资主体较为单一,加大了财政部门的压力。 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当前农田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 (农建发〔2018〕1号)精神,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原则上要求平均每亩财政投入不低于1500元。参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14)的建设标准,按每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包括田、土、水、路、林、电、技术、管理八大工程计算,实际投入标准平原地区约3000元/亩,丘陵地区约5000元/亩,山区约7000元 [1] 。近年来,为保证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来源充足,滨州积极倡导广泛吸收社会各界富余资金,但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政府投资为主,资金来源较为单一。 2021年滨州市建设标准约为1500元/亩, 2022年 建设标准约为 1950元/亩。从实际情况看,现有1950元/亩的投资标准难以真正实现高标准农田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长期不足 ,导致田间工程不配套,部分项目建设质量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短期内还能继续发挥作用,达不到 15年的设计规定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