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问题研究  2020年03期 34-40   出版日期:2020-05-29   ISSN:1003-2576   CN:51-1058/F
遏制农地无农 确保粮食安全


人勤春来早,百事农为先。惊蛰过后,万物勃发, 而在新安县磁涧镇张 59岁的 对着 开花的桃 进行 “种果树比种粮收益高,可没有粮食吃那是要人命的。”问起 由,张 了烦 事。今年春节在外务工、工作的儿女携家带口大大小小1 4 口人回来团圆,本是高兴事, 却被突如其来的新 冠肺炎疫情 限制在家里, 一时间 家中 粮食 短缺 只好 求助于村干部从别人家借 这场 突如其来的 疫情 让他 认识到了 粮食 重要性 于是狠着心 砍下为他带来好收益的桃树去 种粮。

一、 基本情况

新安县地处豫西属浅山丘陵区,是一个传统 农业大县,总特点 “山陡、岭多、沟谷碎,七岭、二山、一分川”, 耕地面积 58万亩,总人口54.02万人, 所属 11个乡镇,297个行政村,10.89万农户,34.5万农业人口。 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豆类、红薯、油料等,71.8%的耕地处于丘陵地带,间有少量沟谷地,多实行一年两熟,种植方式有单作、间作 混作。由于耕作条件差,土壤质地瘠薄,地力不肥,水源奇缺, 加上 干旱、洪涝、风雹、冻害、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多发,农业生产配套设施不完善, 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制约

为了搞好土地流转, 2012年 新安县 成立了县乡(镇)两级农村土地承包流转服务中心,具体承担土地流转规划制定、信息平台搭建、主体资格审核等, 一批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出现, 他们手中的耕地少则上百亩、多则数 投资 少则 十万 ,多则 几百万 ,不仅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 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而且还 拉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解决 农民就业难题。 2019年底,全县土地流转面积28.8万亩,有农业专业合作250个,家庭农场15个,新型经营主体297个,涵盖了种植、养殖、采摘、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已形成了“东区樱桃、南岭辣椒、西部烤烟、北陵药材、川间蔬菜”的特色区域农业产业格局。

从流转对象看 : 农户 农户流转的土地基本还是用来种 粮食作物, 农户与企业、农户与专业合作社、农户与专业大户之间的流转 基本不 粮食 新安县 仅有 14 家的流转土地在种植粮食和油料作物 ,其余 全部利用流转 的耕地从事非粮食产业

从粮经比例 : 粮食播种面积从 71.5万亩,下降到68.9万亩,与粮食播种面积不增反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经济作物增长持续加快。其中果园、朝天椒、药材、烤烟的增幅分别是150.2%、248.3%、180.6%和569.3%。

养殖 规模看 : 受利益驱使,流转到土地的新型经济主体或农民,大力开展养殖业,搞特种养殖,养羊、养鸡、养牛等专业养殖户几乎每个村庄都有。据统计, 光生猪产业集群就涉及63个企业,年出栏种猪、商品猪70万头,实现销售收入14.7亿元,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

从土地确权看:为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工作,完成调整土地面积54万亩,完善合同10万户,占应确权农户97%。

土地流转 农业种植比较效益的正常反应, 是农民为了追求 好生活而主动自愿的理性选择 ,但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加快 农地无农问题也愈来愈严重 ,长期下去 , 必将导致耕地面积大量减少、耕地质量大幅 降低, 从而 影响 粮食安全 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造成 农地 原因及存在问题

造成 过度农地无农 的最主要 原因 是种粮效益远远低于种植经济作物 养殖的效益 ,这样 不仅占用了大量优质耕地,也严重破坏了粮食生产能力,给未来耕地回归粮田埋下了隐患。

(一)耕地资源不断减少

1.重工轻农。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一些地方政府放松了对耕地的保护,认为抓粮食生产不如搞工业项目效益高见效快,不同层次的产业园区雨后春笋般涌现,用于城镇建设、工业用地、道路扩修的耕地更是遭到严重蚕食,特别是乡镇政府附近、国道、省道沿线,曾为粮食生产扛大头的肥沃农田、旱能浇涝能排的水浇地都被占用,现在很难见到庄稼。

2.重经轻粮。不少地方流传“要想发,种西瓜”“多栽杨,不种粮”,有的地方甚至提出“无粮村”的口号,大量农民选择兼业种粮+外出打工,原本种粮的耕地用于种植水果、苗木等经济作物。如涉及6个乡镇、77个行政村的沟域经济示范区,流转土地13万亩,栽植大粒樱桃、软籽石榴、油用牡丹、葡萄、蔬菜、花卉、药材等,多数农户基本没有土地种植粮食。

3.制度不健全由于法律和政策规定对土地流转的用途没有明确划分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片面认为耕地、林地、养殖、农田水利用地等都属于农业生产用地,只要是“农用地”没有变成“建设用地”就不违规,从而使“耕地必须种植粮食作物”的概念,在广大农民心中越来越淡薄不少规模农业主体大量发展农家乐、乡村游、采摘游等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据统计,目前新安具有特色、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320个、农家乐326个、生态园10个、特色小镇2个、康乐基地3个、田园综合体5个。

4.复耕指数降低。由于干旱缺水,造成大量耕地荒芜,加上宜农荒地开垦投入大、周期长,以及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导致可以开发利用的后备耕地资源极其有限。

(二)“三农”政策实施遭遇难题

1. 惠民政策不惠民。粮食收购保护价政策的初衷是解决种粮农民卖粮难,但真正好处 在中间环节,结果是国家财政承担大额补贴,种粮农民得到 利益有限,对粮食生产的保护和推动作用逐渐减弱。

2 . 配套资金高。国家为发展粮食生产,对高中产田改造、水土保持、土地整治、 大型机械 购置等都给以不同程度的补贴, 激发了 农民的生产 积极性, 但由于配套资金数额 较大 ,农民无法承受。如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到手的土地基本上都达 100亩以上,需要使用 大型机械 耕作, 国家 虽然给予了 补贴, 但因 大型机械 售价较高,农户 不愿去购置

3. 融资难。长期以来,由于种粮投资大、效益低,种粮大户 资金筹集困 要降低成本就要大量使用农业机械,而购置 农业 机械 需要资金,这些组织大多没有 贷款抵押物, 筹集 资金支持需支付高额利息, 影响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

4 . 条块分割致成本上升。目前,由于农村劳动力紧张,人工费用高,农户便低价将土地进行流转,一家一户的方式流转小块土地,看似流转租金低,而流转到手的经营者,因连不成片操作起来不仅费事增加成本,还严重制约了规模经营效果,使土地经营权人丢了钱伤了心。

(三) 种粮积极性不高

1. 种粮成本上升。近年来, 随着 粮食 生产的 化肥农药以及 排灌费、农资费、 油料费、 人工费 机械作业费用 不断 增加, 种植大户及种田农民不愿投资农业。如小麦种植成本 一亩地投入1000元(化肥150元、犁地播种100元、种子50元、农药75元、浇灌两次100元、一喷三防两次60元、收割40元、运输40元、管护费65元、地租320元),按平均产量900斤算,价格1.20元/斤,利润每亩只有80多元;玉米地投入成本840元(化肥100元、犁地播种90元、种子40元、病虫害防治55、浇灌两次100元、机收50元、脱粒晾晒40元、管护费65元、地租300元),亩产1000斤,价格0.91元/斤,利润每亩70元,两季下来收入不到200元。因而, 农民 有的把粮食两季种植改为单季种植,有的从精耕细作退变到 粗放型耕作 有的干脆放弃粮食生产把耕地撂荒, 大量的 地块 长期闲置任荒草疯长

2. 年轻人大多 不愿意 选择 种地。随着城 快速 发展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速度加快, 几乎所有的初中、高中生毕业后都选择外出务工, 20—35岁的青年 会种地 很少 ,一半以上的人不知小麦、玉米、花生何时播种和收获,更 说种田技能了 形成了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劳动力质量退化等问题

3.土地流转成本上升受物价等因素影响,土地流转价格上涨,给经营带来了成本压力,影响到种植粮食的积极性。“良农”种植专业合作社,2010年流转到土地1500亩,租费为750元/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由于粮食生产已进入高成本、高风险阶段,如果流转的土地继续种,不但不能赚钱甚至还可能会陷入亏损境地为了保证投资收益,合作社只能选择种植花椒、烤烟、朝天椒等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

4.农田基础设施落后。一半以上农田基础设施破旧不堪,水利设施长年失修,防洪、灌溉功能丧失,由于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较少大规模建设难以开展另外,不同区域的粮田有效灌溉面积、农村用电量等差异也是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

(四)供需平衡步调不一

1 . 粮食储备规模不足。 新安县现有常住人口 49万人,储备粮 1 .1 吨,按照 “产区3个月,销区6个月,产销平衡区4.5个月”的市场供应需求, 新安县作为粮食销区需要 4 .41 吨,缺口 3.2 6 吨,如果按洛阳市下达的 3. 45 吨储备要求,仍缺口22957吨,这还不算2万多流动人口的用量,地方国有粮食储备的保障功能正在慢慢消退。

2 . 群众存粮户越来越少。当粮食增产直接带来增收的时候,农民会自然而然地加大投入,以期获得 更多的 经济效益 ,而当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的时候,投资者就会粗放经营,特别是随着粮食生产的连年丰收和物资的极大丰富,群众日需的大米、面粉品种多、分类细、口感好,加上膳食结构不断改善, 肉禽蛋油食品数量不断增长, 群众的思想深处已没有了粮食危机感,93%的农户已不留陈粮更并说存新粮,为了省事干脆在田头就将收获的粮食卖掉,消费时直接从市场购买成品粮。

3. 增产与粮食库存不协调。国有粮食企业的粮食库存基本上是自营,经营模式多为卖陈粮收新粮,加上仓储设施规模小,对政策性任务依赖明显,为了来年收购新粮,在年内就将陈粮早早销售,处于无库存状况。

4. 增产与粮食加工原料供应不足。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一批粮食加工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但随着粮食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竞争的加剧,这些粮食加工企业想方设法为争原料而煞费苦心,导致粮食收购市场混乱。

(五) 科学种 植的意识不强

1. 不能科学种植 。留守种地的 多是 老人, 由于他们 思想保守,接受新 事物能力不强,坚守的依然是老套种植方法, 有的 一个品种种好几年, 有的跟着感觉走别人说啥就种啥,根本不去考虑适销对路和地方特色,加上粮食储存不科学, 优普混杂、新陈混售现象十分突出,大大降低了 粮食 价格。

2. 农药使用缺乏技 指导 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农民买农药都是靠销售商的口语和老经验来定, 缺乏 农技人员 指导 在这种 情况下,往往出现“杀 杀不死”的 现象 只能 多次加强用量,成本的投入和用工费的增加,降低了种 的收益。

3. 户不再使用农家肥。 在生产过程中, 农民也知道使用 农家肥好 ,但没人 积农家肥料 ,如果雇拖拉机到养殖户拉 ,光 运费就 5 0元 左右 ,还得用土发酵, 农户 一般不愿意使用

4. 新型 经营 主体 发展 缓慢 。新型经营主体虽有数量,但找不到产区,看不到规模,一些种粮大户只热衷于品种是不是新、产量是不是高,没有形成一个品质产区,没有管理机制,所产粮食销路不广。

(六)土地 流转不规范

当前将土地流转到手不是本地村民, 更多的 外地工商业主,他们将资本转入农业,变成新型经营主体, 在流转 过程 抓住农民急需流转土地的心理, 存在流转手续不健全 流转形式单一 现象 ,特别是 因为 流转 没有组织 介入, 缺乏监督机制 造成的 纠纷不断 陈洞村刘 流转土地1900亩,涉及农户213户,栽上皂角树,本想大发一笔,后因时间周期长、投资大、市场销售不畅,为了不被租户追要租金,现一直在外躲避,面对长得 人多高满地被枝杈罩着的皂角树,租户无奈,因合同期限为40年,毁掉 约,上访到村、镇仍没有结果。

(七)粮食投保不足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推进,农业保险项目不断增加,在关键时刻发挥了“稳定器”作用。但在实际生产中,农业保险群体分散,且风险意识不强,加上现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原则是“低保障、广覆盖”,险种赔付标准较低,理赔时间较长,影响了农民的投保积极性。种植大户刘 2019年投资1.8万元为他的1000亩小麦买了保险,因受小麦赤霉病、黑穗病影响,减产了50%,加上收获时遭遇连续阴雨天气,使小麦发芽变质,而在理赔时,保险公司人员现场勘查及提供各种材料,一个月后才领到2.8万元赔偿,折算下来,每亩才赔付了1元多, 赔付 金额 很低 而且 如果没 遇到 1 . 8 元的 保险费 就算白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