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问题研究  2019年02期 42-46   出版日期:2019-03-29   ISSN:1003-2576   CN:51-1058/F
改革开放40年四川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回顾与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成功地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 “十一连增”,粮食流通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应急体系逐步建立,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逐步健全,为国家的粮食安全打下良好基础,对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四川也紧跟全国步伐, 四川 立足于“保供应、稳市场、强产业、守底线” 全面强化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特别是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经受住了“5.12汶川大地震” “4.20芦山强烈地震”等重特大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在全国隆重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在汶川地震10周年之时,我们有必要回顾和反思,四川粮食应急体系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面对既要保障军需民食,又要应对频繁自然灾害的特殊省情,全省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取得了哪些长足的进步?要提升我省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还有哪些短板亟待弥补?以利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有针对性的强化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更有力地推动粮食经济大省向粮食经济强省跨越,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粮食安全保障。

  一、四川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发展历程回顾:从建机制到成体系、从事后应急到事前预警

  (一) 保障 建机制

  1986 200 5 年,四川省粮食部 门通过建立粮食应急机制,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粮价异常波动等突发性事件,逐渐完善粮食应急保障系统,由事后应急处理为主向事前预警和应急响应相结合转变。

  1987年,南充地区升钟水库西充灌区工程因占地造成部分农民缺粮引发群体性事件。4月,经省政府同意,省粮食局一次性增加西充县农村生活用粮840吨。

  1991年4月, 四川 省政府根据国务院决定,从5月起提高粮油销售价格。为应对调价前的抢购风,全省各级粮食部门迅速制订应急方案,紧急组织粮油加工、调运,保证不断档脱销。4月22―25日3天,全省粮油的日均销量为平时的几倍,个别地方达到几十倍。全省4月份粮食销量70.40万吨,比1990年同期多销44.20万吨;平价食油销量1.07万吨,比上年同期多销0.74万吨;议价食油销量2.18万吨,比上年同期多销1.49万吨。7月,长江中下游遭受特大洪灾,为减少粮食损失,中央决定由四川接收从灾区抢运、疏散出来的部分粮食。为此,在省内国营粮食企业仓容已很紧张的情况下,采取在沿江港口“集、腾、并、转”粮食腾空仓库、利用仓房空地临时搭盖简易货棚等办法,完成了此次紧急接收任务。 当年 全国 粮食 工作 会议 国务院李鹏总理 接见 部分代表 并对 全国国营粮食部门在应对救灾、保粮、调价等突发事件时的工作成绩予以肯定。

  1993年,为迅速平抑市场粮价,省政府成立了由副省长刁金祥为组长的平抑粮油价格领导小组。全省所有国有粮食企业和基层粮店,按国务院决定,从12月30日开始挂牌降价,敞开销售 1994年6月,为确保国务院粮价改革方案的平稳出台,省粮食局制定了“不准卖大号、不准乱涨价、不准有价无货”等应急规定,并紧急安排了20多万吨粮源投放市场。成都市粮食局职工不顾辛劳,不讲条件送货上门,工作到深夜;攀枝花市粮食局于9日组织货车40余辆通宵运粮进城;自贡市粮食局组织全局85名干部到一线粮店协助备货。

  1998年,四川省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省内国有粮食企业受灾点593个,受灾仓库1 265栋,囤、垛190个,水毁仓容7.24万吨。为抗洪救灾,省、市、县粮食局迅速成立了“抗洪救灾”应急指挥部,各地粮站、所、库、厂职工,昼夜奋战,转移粮食26.10万吨,整、晒粮食5.33万吨。全省先后三批安排8 450吨救灾粮保证灾区粮食供应。省粮食局还紧急下拨洪水重灾区古蔺县救灾款30万元,安排救灾粮500吨。

  2001年,四川省各地相继遭受特大干旱等自然灾害。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借出省储备粮6.50万吨、地方商品周转粮2万吨,安排灾区群众生活。2003年,省粮食局和部分市、县粮食局分别制定了《粮食紧急状态处置方案》,建立了监控报告制度和粮食危机防范机制。省粮食局确定了粮食供应紧急状态下100户定点粮食加工企业。2004年5月,省政府出台《四川省粮食安全应急处理办法》,确定全省定点粮食储备库142个,定点粮油加工厂99户,定点粮油供应网点358个,全省粮食应急网络体系 雏形初现

  (二)成体系

  2006年以来,四川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经过雨雪冰冻、汶川大地震等 恶劣 天气 重大突发事件的推动,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完成了从建立应急机制制度到建成应急和预警体系的实践探索,从初步建立到日臻完善,经受住了多次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严峻检验,抵御了冰雪凝冻灾害引发的粮食供应危机,平抑了2008年初的食用油抢购风潮,确保了“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700多万受灾群众和救援大军的口粮供应,同时也为近年来接连发生的地震、雪灾、特大洪灾泥石流受灾群众的粮油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1.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 200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颁布了《四川省粮食应急预案》,成立了由分管粮食的副省长任总指挥,省粮食局、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15个部门组成的四川省粮食应急指挥部,负责全省粮食应急指挥、管理、建设工作。各市、县人民政府在《四川省粮食应急预案》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分别于2007年底前制定了本级粮食应急预案, 由此,全省 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 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得到细化和完善。 目前, 省制定并实施的省、市、县三级《粮食应急预案》203个,到全省建立省级粮食应急网点 4720 个,应急网点覆盖了全省所有 乡镇全覆盖

  2.粮食应急监测预警机制基本建立。 目前,已 建立了粮油信息日常监测制度、异情报告制度、粮油市场行情分析与预测制度等信息监测制度。全省设立 国家 粮油信息监测 直报点132个, 实行监测信息周报、旬报、月报 ;结合社会粮油供需平衡调查,建立了13000个 基层粮油信息监测网点,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动态,准确研判市场行情,提高粮油市场应急调控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同时,加强粮油信息监测资金投入,确保了粮油信息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3.地方粮油储备体系基本到位。 目前, 国家下达的57亿斤省、市、县三级地方储备全部落实到位。 2008年 ,立足于四川自然灾害频发的实际,省政府在市州 建立小包装成品粮油储备57960吨, 针对近年来粮油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保供稳价任务较重的 形势, 逐年增加了 小包装成品粮油储备 数量,目前,全省21个 市州 建立 小包装成品粮油储备 10万吨,可保证 大中城市 10-15 天成品粮食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