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问题研究  2017年05期 52-54   出版日期:2017-09-29   ISSN:1003-2576   CN:51-1058/F
国有粮企参与“全托管”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粮食生产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源自于江苏省南通市首创的粮食生产“全托管”, 改变了前几年粮食种植规模小、机械化作业效率低,从业人员老化、农业生产技术到位率低等严重制约粮食生产的疑难, 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粮食生产“全托管”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就是“农民提供土地,服务组织全程经营,收益协商共享”,通俗地说就是 指由专业化的服务组织为种地农民提供从种到收乃至销售等贯穿生产和经营全过程的“保姆式”服务。 2012年到2015年,南通市产生“全托管”服务主体达1145家,服务面积50.9万亩、占水稻面积的1/5,服务农户14.26万户。 2012年以来,南通市通州区着力培育粮食 “全托管”主体 ,目前已建成运营的农业“全托管”经营主体 170 家,“全托管”村级覆盖率接近85%,2016年,通州区新培育农业“全托管”经营主体的 128家。面对新的粮食形势,承担国家粮食安全的国有粮企该如何面对和适应?对此,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一、通州国有粮企参与“全托管”的实践

  “全托管”不仅解决了“谁来种粮”的现实问题,也较好地解决了“怎样种粮”的深层难题;不仅解决了新形势下粮食种植的诸多疑难杂症,而且有力地促进了粮食丰产丰收。面对热火朝天的“全托管”,通州区国有粮企与时俱进,把如何服务好“全托管”,作为服务粮食安全和 践行“两学一做”的实际行动, 使粮食从生产到储备再到销售,形成全产业联盟,由过去的收购、储备、销售“半条龙”,转型升级到现在的生产、储备、销售一条龙。仅2015年,通州区3家国有粮库完成自营式产业联盟合同(参与土地流转,以及粮食种植、收割、收购)3244亩,订单式联盟合同(与种粮大户、合作社签订收购合同)17327亩,入库小麦6000多吨,稻谷4000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2016年,自营式合同增加了2000亩,订单式合同增加了5000亩;2017年又前进了一步, 新增订单式联盟合同1万亩,实现了粮农增收、粮企增效的双赢。

  (一) 主动对接赢信任。 深入村、居和种粮大户,在介绍粮食托市收购和拥有仓容、场地、烘干设施、机械、市场信息及产收一条龙等优势的同时,宣传产业联盟的种植优点、提升粮食品质、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粮食种植效益等优点,并与百亩以上种粮大户沟通,听取他们意见、建议和要求。同时, 通州区粮食局 与农工办、农委、农机等部门勾通,听取他们对产业链联盟建设的建议和指导意见,加快了推进力度; 帮助国有粮库上门推介,并邀请村干部和家庭农场主到企业了解烘干房、化验室等各项服务设施,打消了各自合作的顾虑,赢得广大种粮大户的信任,愉快地签订了合同。江苏省刘桥粮食储备直属库所在辖区范围内“全托管”主体较少,在南通市粮食局的帮助下,主动出击,很快与就近的南通市幸福街道承包大户签订了合同。

  (二)靠前服务守诺言。合同签订后,在两季粮食收购前,根据合同约定,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动上门,靠前服务。一是提供烘干服务。除了为种粮大户高水分粮食提供烘干业务外,还帮助解决无场地整晒、提供保管知识等,2015年夏季,烘干高水分小麦1500多吨,秋季烘干高水分稻谷5800多吨,2016年夏季,烘干高水分小麦近5000吨,是上年的2.6倍;二是主动上门服务。对重点“全托管”实行走访预约售粮,开辟绿色通道,即送即收。通州区骑岸粮食储备库职工用企业自有的汽车,直接上门收粮,大家还延长收购时间,利用先进的粮食收储系统,减少排队等待时间。通州区粮食购销公司多次派人深入田头,化验员直接现场化验,收购符合条件的粮食,同时安排专人、专仓、专用设备负责接收订单联盟的粮食,不仅为大户解决卖粮难,也为他们节约大量费用。三是开展代销服务。2016年 ,长江中下游地区受持续降雨影响,全区小麦水分、不完善粒、赤霉病率较高,60%以上的小麦不完善率超标,是近10年来受灾最严重的一年,全区15万吨左右的小麦中,大多数销路出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