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广元市
现阶段食物质量安全监管面临的主要问题
1
9
49
年
以来,我们的
饭碗
经历了从
“紧缺饥荒型”
—
“温饱数量型”
—
“小康质量型”
—
“富裕营养型”
的
历史性转变,经历了粮食和食物不足到粮食和食物充足的嬗变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现在讲粮食安全,实际上是食物安全”。
现阶段,
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使食物品种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人民群众对食物质量安全意识显著提升,
对食物质量安全的关注和期盼更加强烈,
食物质量安全监管面临
新的挑战。
(一)基层质检能力
难以
满足食物质量安全监测的需要
食物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在源头,我们长期推行食品质量安全监管
“属地办理”原则,而食物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
存在着头重脚轻、上强下弱状况,市、县(区)质检机构无论是检验检测装备还是检验检测技术力量都显得较为薄弱,食物质量监测参数
尚未
达到
保障食物质量安全的需要。
(二)基层食物质量安全监测体制机制
不够
完善
遵循食物质量安全监
测
“分段管理”体制,市、县(区)质检机构分属多个行政管理部门,单个独立质检机构
存在质量检测设备重复投入、先进检测设施设备配置不足,食物质量检测专业技术力量薄弱,同一地区质检机构职能交叉、重复检测,导致食物质量安全监管混乱和盲区。
(三)基层食物质量安全检测
难以
适应市场食物品种多样化需要
随着
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
食品安全领域有了更深更广的发展,为了提高粮油食品的检测准确度、安全度及广泛性,需要不断对检测技术进行完善
。
比如,酶联免疫试剂盒的应用能够大大提高检测效率
。
由于市、县(区)质检机构投入不足,
在一定
程度上限制了食物质量安全检测新技术推广和应用能力。
(四)推动实现食物质量安全源头社会共治基础还不牢固
广袤的农村大地是食物生产源,农民既是食物源的生产者,也是食物质量安全源头把关者和监督者。然而,
因为
对农民食物质量安全的宣传教育
不足
,
导致
食物质量安全意识淡薄,
存在绿色防控技术领悟推广能力不足,以及过度施用农药化肥、用化肥饲料包装袋储运粮食致污染等问题
,
削弱了食物质量安全社会共治基础。
二、广元市整合质检资源提升食物质量监管能力的实践路径
广元市位于川陕甘结合部,地处成都、重庆、西安、兰州四大省会城市几何中心,辖四县三区,幅员面积
1.63万平方公里,为
四川第二大交通枢纽,是国家规划建设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全国粮食现代物流关键节点城市。近年来,广元市委、市政府深化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推动构建以川北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为龙头,以县区食品药品质检机构为骨干,以
N家
食品药品生产企业质量检化室为基础
“1+
7
+N”
食品药品质量药品检验监测体系,创新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为确保食物质量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做大做强区域性食品药品质质检验检中心
广元市
投资
1.1亿元建成
的
1.9万平方米川北食品药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推动实现隶属
粮食、食药、卫健、农业农村、环保、海关等行政管理部门多个质量监测机构质检设备、专业技术力量有机整合,使之具备区域性全链型、综合型、研究型、复合型质检机构功能和质检专业技术培训中心能力,从而带动专业质检机构质量监测能力整体提升。
具体
表现在:一是单体质检机构质量检化室的配置标准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例如,分配给广元市粮油质量监测站粮油检化实验室
1700平方米,超过国家360个区域性粮油质量监测站1200平方米实验室配置标准。使该站配备了
离子色谱室、液相万元色谱室、
ICP-MS室、气质联用室、气相色谱室、原子荧光室、原子吸收室、转基因室、微生物室、重金属检测室,品尝评分室等较为齐全的粮油质量标准化检化室。
二是实现多家质检机构先进检测设备相互共用且避免重复购置。包括单个质检机构缺乏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气质质谱联用仪等食品药品质量检测先进设备实现共用共享,实现质量检测技术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例如,通过联动共用先进质检设备后,
广元市粮油质量监测站
粮油检测认证参数由
2020年
的
241项提升至284项,增长率17.8%,占粮食质量检测总参数(397项)71.5%,
实现政策性
收储
粮食
质量
必检参数全覆盖
,成为
省内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实验室。
三是高层次质检专业技术人才集中联用提升了质检工作质效。整合后的
川北食品药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集中了来自不同行业专业质检机构具有高级职称或高层次学历专业技术人才(硕士以上)
40余人,具备区域性食品药品质量检验检测培训中心能力,
通过建立专业技术人才调度中心和联席会议制度,高级检化专业技术力量得到充分利用。
(二)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共治体制机制
按照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负总责”的要求,以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村为重点,通过制定《广元市食物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清单》《广元市巩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成果持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二十二条措施》《广元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等制度,
完善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分级管理和
“分责全覆盖、知责全落实、履责全方位、问责全过程”食品药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共治体制机制。近
三年来
,
全市
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卫士行动
乡镇覆盖率达
100%
,
村(街道)覆盖率达
95%以上。
每个县区年度定量检测样品不少于
600个,每个乡镇定性检测样品高达7200余个,覆盖所有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
通过集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和综合执法监管,督促生产经营者按标生产、诚信守法,加强不合格产品核查处置,较好地防范和化解了食品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三)建立健全食物质量安全风险源头控制体系
将
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纳入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平台,严格落实域内生产食品和食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合格认证、市场准入制度。乡镇、村分别落实
3名、1名质量监管员,通过组织开展“食物质量检验检疫实验室公众开放日”
“食物质量安全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培养公众食物安全防范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建立健全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记录档案制度和质量安全举报奖励制度,督促生产经营者完整记录并在国家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公布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产地、质量标准、生产投入品、销售流向等信息。辖区内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等生产经营主体及产品入驻国家追溯平台率达100%,食品生产、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驻国家追溯平台率达80%以上,确保“广元造”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产地可查询、质量可追溯、流向可追踪,从源头构筑起食品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与保护网。
(四)推动
“三品一标”产业发展提升
食品
安全保障水平
近年来,综合食品药品专业质监机构反馈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面临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广元市各级政府坚持问题导向,集中开展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污染源、违禁食品添加剂和农业投入品等食品生产环境综合治理,市辖区内
19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优,市城区空气优良率保持97.3%。严格管控植物生长调节剂、保鲜剂和防腐剂、大力推广稻田太阳能吸顶杀虫、生物农药、有机肥、高效低毒低
残留等绿色防控技术和农业投入品,创新
“稻鱼稻鸭综合种养”模式获农业农村部农业种养模式创新“金奖”。通过综合治理,市辖区内19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优,市城区空气优良率保持97.3%。在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和净化基础上,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地理标志“三品一标”农业产业,构建“区域农业公用品牌+优质农产品+企业品牌”体系,全市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有效证书常年保持在400个以上,其中,有机食用农产品认证数量位居四川21市州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