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问题研究  2025年04期 20-23   出版日期:2025-07-30   ISSN:1003-2576   CN:51-1058/F
关于粮食收购现状及工作建议的思考



  引言

  《 中华人民共和国 粮食安全保障法》提出 “国家建立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投入机制, 采取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加强粮食安全保障, 完善 粮食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工、销售协同保障机制,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 粮食生产应当与粮食购销相适应,粮食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一方面需要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的底线 ,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另一方面需要组合要素资源,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推动 “产-购-储-加-销”全链条机制顺畅。

  一 泸州市 基本情况

  (一)区位情况

  泸州位于四川盆地南部,是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中心城市,长江、沱江、赤水河在境内交汇,全市 辖区 面积 1.2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504万人,常住人口426万人,境内以丘陵、低山为主,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平均海拔约520米。

  (二)农业现状

  泸州市是粮食主产区,全市 7个区县中有6个是产粮大县,其中泸县粮食总产量位居全省第一。 农用地面积约 1500万亩 1亩≈0.067公顷 ,其中:耕地面积 481万亩,占农用地面积的32.1%。农业从业人口约127万人,其中:60岁以上农业从业人口约38.5万人,占农业从业人口的30.3%。全市 粮食种植主要以水稻、玉米为主,少量种植高粱、大豆、小麦等。

  (三)粮食生产情况

  泸州 市高度重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不断提升粮食保障能力,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202 4 年粮食播种面积 60 9 . 4 万亩, 同比 增长 0.2% ;粮食产量 235.3万吨, 同比增长 1.3 %,全年粮食产量保持稳中略升,增量居全省第 4 。其中:水稻(含再生稻)产量为 111.4 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 46.7 %;玉米产量 67.9 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 2 8.5 %;高粱产量11. 4 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 4.8 % 小麦产量 0.7 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 0.8 %。

  二 泸州市 粮食收购情况

  根据统计数据 泸州 市粮油市场供给充足、购销两旺,粮食收购总量保持稳定,全社会粮食库存基本保持稳定,对外交易总量有所增加,外购粮食(含进口)快速增长,粮食加工企业和粮食从业人员逐年增长,粮食行业逐步繁荣。从生产者购进(粮食收购)数量呈 下降趋势,从企业购进(粮食采购)数量逐年递增。如: 202 4 泸州 市涉粮企业商品粮收购数量 9,7 ,比上年增加 1.2万 吨。 202 4 地方政策性储备企业共购进粮食 9.49万 ,其中:从生产者购进 比不到 2% ;通过四川粮网采购 占比 98 %。

  三 、影响 泸州市 粮食收购的原因分析

  (一)粮食生产方面

  一是自然条件限制。 泸州 市地处四川盆地边缘,境内多为浅丘、中丘、低山地带,难以实现集约化生产。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高标准农田 占比不高 ,全市 481万亩耕地上累计建成高标准 农田 255万亩,占比53.01%;381万亩永久 基本农田上建成高标准农田 217万亩,占56 .96% 二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人口向城市 流动,农村 部分 壮劳力选择外出打工,留下来从事农业的多为老人、妇女,种粮劳动力稀缺 。此外,部分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 缺乏科学种植和管理的知识,导致农作物产量不高。如:上马镇团山村 ,常住人口约 1450人, 种粮农民仅 占常住人口 38% 左右 ,且种粮农民中青壮年人数不足 20%。 三是 结构不优。 泸州 市粮食主要以中晚籼稻和玉米为主,其余种类数量不多。 此外, 根据对 泸州 市粮食加工企业调查, 有大米加工企业 3 1 家、面条加工企业 40 家,酒类、饲料、酿造等转化用粮企业 40 家,无小麦(面粉)加工企业。 2023年上述企业使用小麦和面粉 68.07 万吨,而 小麦产量仅 0.7 万吨,只有 5家企业从本地农户收购少量小麦,其余均从河南、湖北、山东等外地购入,购入价格在1.6—2元/斤。

  (二)粮食流通方面

  一是惜售心理强 近年来由于 疫情及国际环境对粮食市场的影响, 种粮农户的风险意识不断增强,更愿意将自有的余粮留存起来,以便抵御未知风险,粮食多用于自食(含馈赠亲友)、自存、自销、自用(主要是饲养家禽), 市场上的粮食供给逐渐下降 。如:根据区县种粮大户反馈,其种植粮食多数自用或出售给周边群众用于自食、饲用,流通到市场上的仅占 20%左右 二是产业发展单一。 泸州 市粮食产业链条较短、加工粗放、附加值低。涉粮企业种类以大米加工厂和酿酒厂为主,对粮食的需求存在种类单一、数量有限的特点 。同时,主要大米加工企业的业务往来也具有季节性,由于成品大米主要供应周边学校、工厂食堂,供货春秋多、夏冬少, 对原粮的需求也存在季节分布不均的特点。大批量采购比散户收购更具效率,同样影响了企业在购粮途径上的选择。 三是收购价格 低。 2024 年生产的三等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为 1.29元/斤,市场收购价在1.35—1.53元/斤, 价格低于农民心理预期 。如农户自行拿到农贸市场销售或私下交易,价格可达到 2 /斤左右。 再加上 农资价格上涨,出现种植成本与收入倒挂现象, 部分 小规模种植农户更不愿交售粮食。 四是收购主体减少。 近年 泸州 市粮食加工企业由 52家减少至40家,直接面向农民收 购的粮食经纪人也存在老龄化 和数量减少趋势,粮食收购主体数量减少。且粮食经纪人收购粮食大多为上门收购,增加了运输成本,支付给农户的收购价格一般不高。

  (三)粮食质量方面

  一是气候环境不佳影响产量和品质。 近年来 泸州 市极端天气 事件频发,干旱等灾害性天气 增加 ,对粮食作物尤其是水稻的播种和生长造成不利影响。据走访了解, 2024年由于春季过于干燥,播种面积略有增长,粮食单产产量有所降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市场的供应。且连续高温天气影响了产出粮食尤其是稻谷的质量, 出现较多整精米率或其他指标不符合三等标准的稻谷, 对粮食市场 带来不利影响。 二是政策性储备粮食质量要求 高。 部分农户缺乏科学种植和管理的知识,使粮食质量不稳定, 难以 到政策性储备粮食收购标准。部分农户担心粮食无法顺利交售,更加倾向于通过其他渠道进行销售或转化,以 实现 快速变现 三是粮食企业更倾向于批量采购。 近年来粮食市场不断规范,对粮食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对粮食质量问题的处罚力度 增加 。粮食收购需要收购企业 严把 粮食质量,为了更加稳妥规范,降低经营风险,同时减少收购粮食人力物力成本,粮食企业更倾向于批量采购附有质量检验报告的粮食。

  四 、各因素对粮食收购量的影响程度评估

  (一)供求双方心态因素

  需方(粮食收购企业)和供方(种粮农户)心态的变化是影响粮食收购量最为直接的因素,其中供方心态影响程度更高,很多时候企业敞开收粮,价格一再提高,农户也不愿卖粮,惜售情绪浓厚。 部分 企业均反馈近几年前来售粮的种粮农户或粮食经纪人 减少,以泸县国有粮食企业为例, 2024 年秋粮收购期间共收粮 660 吨,平均收购量为 22 /天,而2021年秋粮收购期间共收粮3080吨,平均收购量为61.6吨/天,收购数量及强度 下降 趋势

  (二)价格收益因素

  近年来粮食生产成本持续提高,如肥料、种子、人工价格上涨,而粮食销售价格相对未发生较大变化 。以水稻种植为例,一般农户生产水稻只作为口粮,生产作业基本上是自己干,不计人工投劳和农家肥等可替代支出,亩支出 1470元,收入约1960元(预计亩产700公斤,单价2.8元/公斤),每亩只增收490元,效益不高。如果在耕作、移栽、收割、晾晒等环节雇工或租用机械设备,甚至可能面临亏损风险。

  (三)粮食质量因素

  近几年 存在 粮食重金属超标和整精米率不达标 ,符合交售要求的粮食减少,部分农户有交售意愿但粮食质量 难以 达到要求,又不愿意以最低收购价进行处置,导致收购量减少。

  (四)其他因素

  气候环境的变化、 产业结构的局限等因素, 间接 影响 粮食收购量 就影响范围而言,气候环境 主要影响供方,产业局限主要影响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