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历届国家领导人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
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立足国情农情提出了
“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并进一步明确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党政同责”的政治责任,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依据。粮食安全可从宏观和微观
两个层面进行解析,宏观层面侧重国家或地区粮食供应总量能满足消费需求并保持供应稳定
,有能力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微观层面侧重所有个人在任何时候通过物质、社会和经济手段都能获得充足、营养和安全的粮食
。当前,由于人口增长、地缘冲突、极端气候、贸易壁垒等多重不可控环境影响下,如何确保粮食安全已成为全球热点问题。为此,
本文
结合贵州省自然条件、经济水平和科研条件等从粮食产能提升视角对粮食安全作出解析。
一、贵州省粮食产能发展现状
贵州省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境内山地丘陵占
92.5%,平均海拔1
100米左右。受高原山地立体气候影响,部分地区光照常年不足,旱灾、霜冻、雹灾、雨灾等自然灾害时
有
发生,
增加了贵州粮食生产的不确定性,给贵州粮食安全造成了较大压力。近年来,在系列政策举措下,贵州省粮食生产面积基本保持稳定,产量持续增加,结构不断优化,粮食供需由过去的
“紧平衡”转变为“输入性平衡”,贵州省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和粮食单产情况(1979-2023年)详见图1。
(一)
粮食播种面积
2023年,贵州省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
160.9万亩,超国家下达任务4.3万亩,粮食播种面积总体保持稳定,粮食稳定度达到1.1,较上年提高0.8。贵州省粮食播种面积总体呈波谷状态“先上升-后减少-趋平稳”的趋势,粮食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在4100万亩以上,其中2014年播种面积最大(4708万亩),1985年播种面积最少(3318万亩),1993年以后,贵州省粮食播种面积迈入4000万亩这一台阶。未来要提升贵州省粮食产能增长,必须严格控制耕地非粮化、非农化,让粮食作物种植在适宜生产的耕地上,始终抓紧耕地就是粮食生产的生命线。
(
二
)
粮食生产产量
2023年,贵州省粮食产量1
119.7万吨,超国家下达任务40.2万吨,产量连续4年增长,粮食产量基本保持稳定增长趋势。从1979-2023年的统计数据来看,自1996年以来,贵州省粮食产量基本能稳定在1
100万吨左右,其中2016年产量最大(1
264.25万吨),1981年产量最少(567万吨),粮食产量增幅逐步放缓(见图1)。在粮食播种面积略有减少、耕地资源缺乏和自然气候条件等影响下,贵州省粮食产量依旧保持一定的稳定增长趋势,其主要得益于科技进步和产业化发展。
(三)粮食单产情况。
2023年,贵州省粮食平均单产达到269.1公斤/亩,同比增加2.6公斤,增速1%,单产增速全国排名第12,西南地区排名第3,贵州省主要粮食作物平均单产基本保持上升趋势。从1979-2023年的统计数据来看,贵州省粮食单产自1991年迈入225公斤/亩的水平以来,往后年份基本能稳定在250公斤以上,粮食单产稳步提升的主要贡献是农业科技进步。但与全国和周边省份相比,贵州省粮食单产仍处于较低水平。如
2023
年全国平均粮食单产
38
9
.
7
公斤
/亩,贵州省仅26
9
.
1
公斤
/亩,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69.1
%
。
周边
四川、
重庆、
云南
三省(市)平均粮食单产分别为
374.1
公斤
/亩、
360.6
公斤
/亩、
310.2
公斤
/亩,也分别比贵州省高
105
公斤
/亩、
91.5
公斤
/亩和
41.1
公斤
/亩。
二、贵州省粮食产能提升面临问题
粮食产能提升的影响因素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科技等要素投入以及自然灾害等其他因素影响。总体看来,贵州省粮食产能提升难度不容小觑,除了与耕地质量较差、自然灾害频发、生产成本过高等有直接关系外,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也对粮食产能有一定影响。通过调研及查阅文献资料的情况看,贵州省粮食产能提升依旧面临以下问题:
(一)耕地资源限制粮食产能跃升
贵州省山地丘陵面积比重大,耕地资源分布不均衡且质量普遍偏低,全省有
58.07%裸岩石砾难以利用,后备耕地资源开发不足
。三调数据显示,贵州省耕地
5
208.93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35亩。耕地分布不均衡,全省耕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毕节市和东北部遵义市,面积2
139.17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41.72%。水田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州、黔南州和遵义市,面积799.42万亩,占全省水田总面积的61.01%。耕地质量普遍较差。呈现“陡
”
“
碎
”“
薄
”“
干
”
“
散
”的特点。陡主要是耕地坡度小于等于2°的平地只有218.15万亩(占4.19%);碎主要是耕地破碎化程度高,全省耕地共500.21万块,块均面积10.24亩,10亩以下面积的耕地数量占地块总数的75.97%;薄主要是耕地耕作层薄,土壤贫瘠,耕地质量差,耕地平均利用等别10.96等,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低于重庆、四川、湖南、云南等周边省份;干主要是工程性缺水严重,耕地灌溉保障率低;散主要是农户自有耕地不集中连片,较为分散,如1户人家耕地分布在十余个区域,难以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耕地资源条件极大程度限制了未来粮食产能跃升。
(二)科技支撑不足弱化产能提升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主要得益于科技进步和产业化发展,对于粮食产能提升亦是如此。尽管贵州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从
2015年的45.42%增长到2023年的57%,但与国家62.4%的平均水平
还
有
较
大差距,而且差距越来越明显。农业科技支撑不足主要
表现
为种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和农机装备不充足等方面。其中种业创新能力不强较为直接的表现是
“粮食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创新利用广度深度不够,缺乏突破性品种。”
据不完全统计贵州省自育水稻品种市场占有率约
20%,自育玉米品种市场占有率约50%,油菜自育品种市场占有率约70%。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表现为“良种良法不配套,新方法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较慢。”一线农技人员主责主业不清晰、队伍人员不稳定时有发生。农机装备不充足表现为“农业机械制造业基础薄弱,农机具普及度不高。”目前推广的产品多集中在旋耕机、微耕机、稻麦脱粒机等设备,适宜山地丘陵的小型化、多功能、组合式农机具缺乏。此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农业科技重大原创性前沿性成果不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和生产“两张皮”现象突出,很多粮食作物品种普遍存在品种单一、品质不足、更新换代缓慢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