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是国家 安全 的重要基础,粮食质量安全是粮食安全的重要 组成部分 。新时期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对保障粮食质量安全、 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第三十三条 、第六十条 等 条款 ,对地方政府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 要求。近年来,随着 数字 技术的发展, 加快了物 联网、 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粮食领域 的普及 与 应用,成为了 粮食流通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 。 与此同时将新技术、新成果和常规技术嫁接 到 各种 应用上,构建数字化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体系 已 成为当前 粮食行政监管和服务产业发展的 基础性和先导性工程 。
一、建设数字化 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体系 必要性
(一) 是 加快粮食产业数字化转型 的重要支撑
数字化技术正在对世界各行各业 产生变革,尤其 对 生产模式、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等 方面 产生颠覆性影响。粮食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的主体,要始终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努力适应数字化引领产业发展的时代趋势,以粮食质量为抓手,积极进行转型、变革和提升,加快实现粮食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筑牢粮食质量安全基石。
(二) 是 提升 粮食 质量 监管 效能 的 有效途径
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建立健全粮食质量数据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粮食质量监管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通过比对产购储加销各环节质量数据,及时发现问题线索,在线核查质量数据,达到不间断、可还原的远程监管,实现各环节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粮食质量监管效能,破解执法力量不足与监管任务繁重的现实矛盾。
(三) 是促进粮食产业创新 发展 的 不竭 动力
粮食质量安全是粮食安全的生命线。通过建设数字化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有效聚焦粮食产业发展难点堵点,统筹政策资源,为粮食质量工作提供全方位的工作保障。通过持续集中科研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积极完善国家粮食质量产品和标准体系,不断强化粮食发展动能,提升产业品质品牌,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现状分析
(一) 优势分析
1. 既有质监体系完备 。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深入实施 “优质粮食工程”,不断加强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已建成了1000个左右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机构,初步形成了以国家区域中心为龙头、省级中心为骨干、市级站所为支撑、县级站点为基础、企业化验室为补充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 进一步提升了各级检验监测机构的能力水平。
2. 既定工作内容稳定 。 随着粮食质量监管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各级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 的工作内容逐渐清晰和 稳定,主要包括 夏秋两季 粮食质量调查与品质测报、新粮收购监测、出入库验收检验、库存粮食质量监测等内容,相关工作内容基本一致 ,为打造数字化的质监体系奠定了可行性 高、同步性 好的工作基础。
3. 既往质量数据丰富 。 经过长时间监测检验工作的积累,各级机构已经储备了包括 本地的播种面积、种植品种、农药使用等大量历史 信息和质量指标、储藏指标、食品安全指标等 检验数据,这些数据信息不仅可以直接向系统内导入,而且可以作为质量数据库的基础内容进行比对分析,数据可靠性高、追溯性强,为发挥数字化质监体系的系统性作用打下了扎实的数据基础。
(二) 劣势分析
1. 建设基础相对薄弱 。 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机构总体偏小,人员、设备主体以检验需求为主,现有信息化建设工作大多由现有人员兼 任 , 缺乏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和专用设施 缺乏 。同时缺少系统的数字化建设培训教育,难以推动机构数字化工作的实质性开展。
2. 项目建设相对滞后 。 当前各级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机构建设侧重于检验能力提高,在 数字化领域缺少项目建设。一般区块链、物联网等数字化建设项目,购买各类传感器、设备,包括线路安装、管理平台及机房建设等至少在 30万元以上。对大部分机构来说 支出 较大 , 且 网络应用软件及设备配置 更新换代较快 ,由于其投入成本大、维护强度高,使有意愿建设的机构望而却步。
3. 扶持力度相对不足 。 当前受 资金压力和粮食部门行政职能转变 的影响 ,各级机构只能通过各自渠道争取可用资源,开展零星项目建设,短时间内 难以 产生整体效益, 后续扶持 缺乏 。 政府对基层质监机构在发展数字化应用上扶持力度 也相对 较 小,缺乏 相关 配套扶持政策,对于基层机构与企业化验室来说, 难以投入资金启动建设 。
(三) 机遇分析
1. 党和国家层面高度重视 。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粮食安全高度重视,先后启动了粮安工程、放心粮油、智慧粮食、优质粮食工程等项目,使我国的粮食质量安全体系正在加速完善。并加快了粮食安全法治化、制度化建设步伐,先后修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办法》等行政法规,制定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从法律制度根基上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2. 质量强国战略加快实施 。 在质量强国战略引领下,粮食标准质量工作正在不断加强。截至 2022年 ,全国粮食领域标准已累计发布达到 661项,组织制定了31项国际标准 ,为实现新时代粮食高质量安全发展水平创造了良好局面,引领粮食质量安全工不断迈上新台阶。
3. 数字化革新浪潮加速演进 。 近年来 ,数字技术 加快推进消费侧和营销侧数字化的应用向生产段核心业务覆盖,重构供给侧与生产侧业务系统,构建了更具创造力的数字经济。 开展粮食生产 “ 物联网 +区块链 ” 质量体系建设,积极利用互联网农业相关平台,整合相关数据、完善服务平台、强化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粮食仓储智能化管理平台和质量数字化监测系统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快速传输作用和在线分析汇总能力,加快粮储机械智能化改造和装备配置数字化转型,促进了粮食生产、储藏、购销、加工、运输等环节的同步发展,提升了粮食集约化生产和智能化管理水平,共同推进粮食产业数字经济发展。
4. 行政执法支撑作用不断强化 。 国家不断强化粮食监管和储备管理, 2023年,开展了“严监管强执法重处罚行动年”活动, 深化了 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 2024年, 组织开展粮食流通监管 “铁拳行动”,持续重拳出击惩治涉粮违法违规行为。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不仅 开展年度库存检查、季度巡查、交叉检查、视频抽查和专项检查等一系列例行监管任务,还 针对粮食流通重点环节、重点地区、重点行为等方面加大执法力度,粮食质量安全数据作为粮食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依据,其承担的作用正不断增大。
(四) 挑战分析
1. 机构改革不断深化 。 党的十八大以来,粮食质量检验检测机构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一是整建制合并进入综合检验检测中心,主管部门转变为市场监管部门;二是继续保留事业单位建制成为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机构,主管部门仍为粮食行政部门;三是由相关国有公司注资成立市场化运作的检验检测公司 。 三种改革带来三种不同的管理模式, 如何最大 整合建设数字化体系并发挥其效用,给未来粮食质量监测系统数字化进程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2. 监管难度 较 大 。 在国家持续开展相关专项整治之后,涉粮违法违规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但 由于我国粮食市场的发展模式呈现国企私企并存、多种形式混合经营,点多、面广、线长等特点突出,相关制度尚未规范运行,而政府监管部门力量有限,导致行政监管与质量监测脱节问题仍不能及时有效解决 。
3. 效果不理想现象较普遍 。 大型储备库点和一些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已经建立了企业网站、短信平台、财务管理系统等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及业务监管平台,但由于其业务系统的片段化改造以及 建后管理疏忽 ,或由于上下游用户终端不匹配造成数据更新缓慢 , 难以 达到预期的效果,导致建设项目未能实现应有效用,影响后续项目持续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