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问题研究  2024年04期 20-23   出版日期:2024-07-30   ISSN:1003-2576   CN:51-1058/F
构建数字化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的对策建议



  粮食安全是国家 安全 的重要基础,粮食质量安全是粮食安全的重要 组成部分 。新时期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对保障粮食质量安全、 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第三十三条 、第六十条 条款 ,对地方政府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 要求。近年来,随着 数字 技术的发展, 加快了物 联网、 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粮食领域 的普及 应用,成为了 粮食流通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 与此同时将新技术、新成果和常规技术嫁接 各种 应用上,构建数字化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体系 成为当前 粮食行政监管和服务产业发展的 基础性和先导性工程

  一、建设数字化 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体系 必要性

  (一) 加快粮食产业数字化转型 的重要支撑

  数字化技术正在对世界各行各业 产生变革,尤其 生产模式、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等 方面 产生颠覆性影响。粮食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的主体,要始终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努力适应数字化引领产业发展的时代趋势,以粮食质量为抓手,积极进行转型、变革和提升,加快实现粮食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筑牢粮食质量安全基石。

  (二) 提升 粮食 质量 监管 效能 有效途径

  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建立健全粮食质量数据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粮食质量监管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通过比对产购储加销各环节质量数据,及时发现问题线索,在线核查质量数据,达到不间断、可还原的远程监管,实现各环节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粮食质量监管效能,破解执法力量不足与监管任务繁重的现实矛盾。

  (三) 是促进粮食产业创新 发展 不竭 动力

  粮食质量安全是粮食安全的生命线。通过建设数字化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有效聚焦粮食产业发展难点堵点,统筹政策资源,为粮食质量工作提供全方位的工作保障。通过持续集中科研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积极完善国家粮食质量产品和标准体系,不断强化粮食发展动能,提升产业品质品牌,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现状分析

  (一) 优势分析

  1. 既有质监体系完备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深入实施 “优质粮食工程”,不断加强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已建成了1000个左右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机构,初步形成了以国家区域中心为龙头、省级中心为骨干、市级站所为支撑、县级站点为基础、企业化验室为补充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 进一步提升了各级检验监测机构的能力水平。

  2. 既定工作内容稳定 随着粮食质量监管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各级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 的工作内容逐渐清晰和 稳定,主要包括 夏秋两季 粮食质量调查与品质测报、新粮收购监测、出入库验收检验、库存粮食质量监测等内容,相关工作内容基本一致 ,为打造数字化的质监体系奠定了可行性 高、同步性 好的工作基础。

  3. 既往质量数据丰富 经过长时间监测检验工作的积累,各级机构已经储备了包括 本地的播种面积、种植品种、农药使用等大量历史 信息和质量指标、储藏指标、食品安全指标等 检验数据,这些数据信息不仅可以直接向系统内导入,而且可以作为质量数据库的基础内容进行比对分析,数据可靠性高、追溯性强,为发挥数字化质监体系的系统性作用打下了扎实的数据基础。

  (二) 劣势分析

  1. 建设基础相对薄弱 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机构总体偏小,人员、设备主体以检验需求为主,现有信息化建设工作大多由现有人员兼 缺乏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和专用设施 缺乏 。同时缺少系统的数字化建设培训教育,难以推动机构数字化工作的实质性开展。

  2. 项目建设相对滞后 当前各级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机构建设侧重于检验能力提高,在 数字化领域缺少项目建设。一般区块链、物联网等数字化建设项目,购买各类传感器、设备,包括线路安装、管理平台及机房建设等至少在 30万元以上。对大部分机构来说 支出 较大 网络应用软件及设备配置 更新换代较快 ,由于其投入成本大、维护强度高,使有意愿建设的机构望而却步。

  3. 扶持力度相对不足 当前受 资金压力和粮食部门行政职能转变 的影响 ,各级机构只能通过各自渠道争取可用资源,开展零星项目建设,短时间内 难以 产生整体效益, 后续扶持 缺乏 政府对基层质监机构在发展数字化应用上扶持力度 也相对 小,缺乏 相关 配套扶持政策,对于基层机构与企业化验室来说, 难以投入资金启动建设

  (三) 机遇分析

  1. 党和国家层面高度重视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粮食安全高度重视,先后启动了粮安工程、放心粮油、智慧粮食、优质粮食工程等项目,使我国的粮食质量安全体系正在加速完善。并加快了粮食安全法治化、制度化建设步伐,先后修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办法》等行政法规,制定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从法律制度根基上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2. 质量强国战略加快实施 在质量强国战略引领下,粮食标准质量工作正在不断加强。截至 2022年 ,全国粮食领域标准已累计发布达到 661项,组织制定了31项国际标准 ,为实现新时代粮食高质量安全发展水平创造了良好局面,引领粮食质量安全工不断迈上新台阶。

  3. 数字化革新浪潮加速演进 近年来 ,数字技术 加快推进消费侧和营销侧数字化的应用向生产段核心业务覆盖,重构供给侧与生产侧业务系统,构建了更具创造力的数字经济。 开展粮食生产 物联网 +区块链 质量体系建设,积极利用互联网农业相关平台,整合相关数据、完善服务平台、强化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粮食仓储智能化管理平台和质量数字化监测系统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快速传输作用和在线分析汇总能力,加快粮储机械智能化改造和装备配置数字化转型,促进了粮食生产、储藏、购销、加工、运输等环节的同步发展,提升了粮食集约化生产和智能化管理水平,共同推进粮食产业数字经济发展。

  4. 行政执法支撑作用不断强化 国家不断强化粮食监管和储备管理, 2023年,开展了“严监管强执法重处罚行动年”活动, 深化了 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 2024年, 组织开展粮食流通监管 “铁拳行动”,持续重拳出击惩治涉粮违法违规行为。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不仅 开展年度库存检查、季度巡查、交叉检查、视频抽查和专项检查等一系列例行监管任务,还 针对粮食流通重点环节、重点地区、重点行为等方面加大执法力度,粮食质量安全数据作为粮食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依据,其承担的作用正不断增大。

  (四) 挑战分析

  1. 机构改革不断深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粮食质量检验检测机构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一是整建制合并进入综合检验检测中心,主管部门转变为市场监管部门;二是继续保留事业单位建制成为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机构,主管部门仍为粮食行政部门;三是由相关国有公司注资成立市场化运作的检验检测公司 三种改革带来三种不同的管理模式, 如何最大 整合建设数字化体系并发挥其效用,给未来粮食质量监测系统数字化进程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2. 监管难度 在国家持续开展相关专项整治之后,涉粮违法违规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但 由于我国粮食市场的发展模式呈现国企私企并存、多种形式混合经营,点多、面广、线长等特点突出,相关制度尚未规范运行,而政府监管部门力量有限,导致行政监管与质量监测脱节问题仍不能及时有效解决

  3. 效果不理想现象较普遍 大型储备库点和一些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已经建立了企业网站、短信平台、财务管理系统等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及业务监管平台,但由于其业务系统的片段化改造以及 建后管理疏忽 ,或由于上下游用户终端不匹配造成数据更新缓慢 难以 达到预期的效果,导致建设项目未能实现应有效用,影响后续项目持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