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问题研究  2024年03期 34-39   出版日期:2024-05-31   ISSN:1003-2576   CN:51-1058/F
食用甘薯淀粉的微生物检测及电子束辐照杀菌效果研究



  食用甘薯淀粉作为从甘薯块根提取的可食用淀粉,其制备主要是利用淀粉不溶于冷水,密度比水大及淀粉与非淀粉成分密度不同等性质而进行的物理分离过程 。目前,我国规模化的食用甘薯淀粉加工企业的生产工艺主要为直线旋流法和清水旋流法 。直线旋流法的工艺流程包含除杂、清洗、粉碎磨浆、初级分离、多级分离、抽滤、气流干燥等工序,直线旋流法在 15min左右即可出粉。清洗旋流法的工艺流程包含清洗、粉碎磨浆、初级分离、第一次多级分离、淀粉乳浆贮存、第二次多级分离、抽滤、气流干燥等工序,其中淀粉乳浆贮存时间在1-4个月。

  2023年1 -8月,笔者选取川渝地区的11家食用甘薯淀粉的分装企业、12家以食用甘薯淀粉为原料生产糖果和糕点生产企业进行调查,发现23家企业的食用甘薯淀粉入厂验收标准中均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等微生物指标,其中食用甘薯淀粉分装企业和糕点生产企业入厂验收标准中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的限量在GB 31637-2016 基础上下降了一个数量级,即菌落总数限量(CFU/g)调整为“n=5,c=2,m=1000,M=10000”、大肠菌群限量(CFU/g)调整为“n=5,c=2,m=10,M=100”、霉菌和酵母(CFU/g)调整为“≤100”;糖果生产企业入厂验收标准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的限量按GB 31637-2016 规定执行。通过查核23家企业的食用甘薯淀粉入厂验收记录发现:有40%的样品霉菌和酵母不符合验收标准,其中15%样品霉菌和酵母不符合GB 31637-2016;20%的样品菌落总数不符合验收标准,其中2%样品的菌落总数不符合GB 31637-2016;1%的样品大肠菌群不符合验收标准,但样品的大肠菌群均符合GB 31637-2016。通过查阅近年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查的数据,发现食用甘薯淀粉存在微生物指标不符合GB 31637-2016的情况。

  电子束辐照是利用电子加速器产生电子束射线杀灭微生物,电子加速器可控性强、不存在放射性污染和核泄漏,对操作人员安全无害。电子束辐照作为新兴的辐照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保鲜及其品质改善 。电子束辐照对食用甘薯淀粉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试验对食用甘薯淀粉进行了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等微生物指标的检测,并对不同辐照剂量的杀菌效果及辐照后食用甘薯淀粉的品质变化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电子束辐照技术在食用甘薯淀粉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一、 材料与方法

  ( 材料 仪器

  食用甘薯淀粉购自河北省、山东省、安徽省、重庆市、云南省、四川省等区域的 21家食用甘薯淀粉生产企业,样品共计21个(每个样品购买同一生产批次5袋,规格为25kg/袋)。

  FX101-1型电热鼓风干燥箱、TC 4-10型陶瓷纤维炉、SHX 150IV型生化培养箱、MJP 150IV型霉菌培养箱,上海树立仪器仪表有限公司;PHS-3E型pH计,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YXQ-75G型立式压力蒸汽灭菌锅,上海博迅医疗生物仪器股份有限公司;WSB-2型台式白度仪,杭州齐威仪器有限公司;ESJ200-4B型电子天平,沈阳龙腾电子有限公司;SW-CJ-2D型超净工作台,苏州净化设备有限公司;Viscograph-E型布拉本德黏度仪,Brabender公司;UV765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 有限公司。

  (二) 试验方法

  样品辐照前进行微生物检测,根据样品微生物检测结果,分别选择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检测值最大的样品分别 在四川润祥辐照技术有限公司的辐照场进行 电子束 辐照处理 辐照装置为 VF-ProA-10/20型电子直线加速器,能量10MeV,脉冲次数260次/秒 采用 0(CK)、2、4、6和8kGy等5个辐照剂量处理,辐照剂量达到总剂量二分之一时,将样品进行180℃翻转处理(确保试验样品受照的均匀性)。 处理后的样品立即进行微生物指标 和理化指标 的测定。

  ( 测定方法

  按 GB 4789.2-20 22 测定菌落总数 GB 4789. 3 -2016 第二 测定大肠菌群,按 GB 4789.15-2016 第一 测定 霉菌 酵母, GB 5009.3-2016 第一 测定水分,按 GB 5009.4-2016 第一 测定灰分,按 GB/T 22427.6-2008测定白度,按GB/T 34321-2017测定pH值,按GB/T 22427.7-2023第二法测定 峰值黏度,参考曾凡逵等 的方法测定支链淀粉、直链淀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