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2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一般来说,丰年粮食价格往往会走低,然而实际的情形是,在创记录连续 9年 增长的情况下,粮食价格却依然走高,这似乎不符合经济学的逻辑。这就要求我们应该从现代市场意识和复杂的市场关系出发,去认识粮食价格的升降。粮价上涨,是粮食供求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市场需求量大,供求减少,价格自然上涨 , 保持粮价稳定的科学性在于不是把价格管死,而是允许粮食价格随供求矛盾变化上下波动。 近来, 河南部分地区粮价上涨,表面上看主要是恶劣天气影响到粮食生产,深一步看,还是粮食流通渠道不畅, 粮食市场总供给不足。因此, 只有强化粮食流通能力建设,遵守市场经济规律,加强对粮食市场调节,才能有利市场真实价格的形成,有利解决人们对粮价变动的心理承受 。
一、市场粮价上涨情况
目前,在河南一些地区,农民 常谈论 小麦、玉米等粮食价格上涨,行动最快的是储存粮食,特别是 余粮不足的农户 更是 从 集市或 超市一袋一袋购买 囤积, 下游面粉厂 、 饲料厂家为保证生产 ,更是 提价大量收购增加库存 。调查中发现, 近来 小麦 (中级) 价格 由 去年同期 1 . 42 元 / 斤,上涨到 1 . 49 元 / 斤 (其中因收割时遭遇雨水天气,芽麦收购价仍达到 1 . 32 元 / 斤 ,用作饲料粮); 玉米 (中级)由 去年同期 1 . 22 元 / 斤,上涨到 1 . 31 元 / 斤 ; 其它还有 杂豆 、 花生 等农作物的价格都出现 不同程度的 上涨 。
本轮粮食价格的上涨始于玉米价格偏强,而玉米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除了产量减少外,更重要的是由于养殖行业对玉米存在较大刚需,导致了玉米价格的居高不下。相应地,玉米价格的上涨,带动了其它粮食价格的回升,小麦及其它粮食作物市场大涨小跌、涨多跌少,购销博弈加剧,阶段性供需凸显紧张,刺激价格全线上涨。
二、造成粮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粮食价格上涨 的因素有很多 ,有政策、 土地、 气候、 养殖复苏、 国际形势等多种不稳定因素,又有市场体系不健全、消费量快速增加、调控部门的预警和应急反应机制滞后,还有粮食生产的 基础设施薄弱、 农资用品及劳动力成本增加等,这些都将影响到粮食总产量,导致粮食供应受阻价格上涨。
(一) 粮食生产力度减弱
一是对粮食生产重视不够。一些地方政府 对粮食生产扶持力度 减弱, 耕地被工业建设而吞食, 造成 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 下降,粮价上涨 。二是种粮成本 居 高不下。 在种植成本中占据比重大的是 劳动力 价格出现大幅增长, 种子、化肥和农药价格略有上升,机耕、灌溉费用因柴油价格的上涨有所增加, 由于粮价上涨幅度 难以 弥补种粮成本的提高, 职业 种田农民 纷纷到城里打工 , 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由于 劳动力不足 ,文化水平较低,对新的优良品种、栽培技术等不能接受, 直接 影响到粮食的产量和创收。 三是 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力不强。一些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 受 资源限制、环境约束、土 地流转 费高 等因素影响,承包的耕地或 种上花卉、药材等经济作物 或任其荒芜 , 主粮种植面积 减少 ,粮食总量 下降。 四是 风险防范意识 缺乏 。有的粮农不了解主粮保险具体政策,不知道如何选择险种,即使选择了参保,一旦受灾因赔偿过低手续繁琐 而不愿意 理赔,有的 甚至 不愿参保,认为因灾粮食减产,外出多打工就能挣回,不在种粮上下功夫。
(二)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一是受 频发的自然灾害影响 。 2023 年,由于 部分地区 小麦在生 长的扬花、灌浆期 , 先后遭受严重 的 旱 灾, 收获 时节又遇 “烂场雨”,加上玉米生长期也遭到 病虫害的 侵袭, 造成减产和绝收, 从而 导致粮食价格 波动。二是农田 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由于水利设施存在着财政投入 少 等多种因素,工程不配套、建设标准低, 防洪、灌溉功能丧失,靠天吃饭 影响到粮食的增产增收。 三是耕地退化日趋加重。一方面因缺少投资放松管控,小流域治理不能进行,每年流失表土严重 。 另一方面, 由于 长期使用小功率机械耕地,导致土壤养分失衡、蓄水保墒能力、产出能力和抗逆性明显下降,阻碍到粮食生产的快速发展。
(三)粮食消费总量增加
一是粮食精深加工消费量增加。 随着居民食物结构的改善, 越来越多的人对饮食安全和健康有着更高的要求,为满足消费者对高端食品及多样化的需求, 粮食 加工 企业在缺粮的情况下,加大 优质 粮食收购 量 , 导致本地市场粮食价格上涨 。二是 畜禽饲料 量增加。 受政策引导以及养殖利润高的刺激,生猪 规模 和 存栏快速恢复, 加上原有的养 牛 场、养鸡场、养 羊 场 等 ,使得玉米、麸皮等作为饲料的主要原料用量 极速增 加, 带动了粮食价格上涨 。三是购粮农民群体扩大。过去为市场提供粮食的部分农民,由于不种植粮食,改种其它经济作物,不但不能提供粮食,而且也加入到购粮群体中,增加了粮食消费的总量。四是城镇化进程加快。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 对粮食的需求量迅速增加, 加之工业用粮比较旺盛, 粮食消费结构供需缺口显现,这种在总量平衡表象掩盖下的品种结构失衡, 助推粮食价格持续上涨 。
(四)市场体系发育不全
一是粮食交易活动受阻。区域性、专业性粮食批发市场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粮食交易活动总体还处于原始交易状态,市场效率低下。 二是 部分 农民市场意识淡薄 。 有的 农民 不 关注互联网上关于粮食价格上涨 及 粮食市场短缺等 信 息 ,种植粮食一成不变,往往是玉米收获后种植小麦,不能 根据市场 需求 进行 调种, 不能接受新品种带来的收益。三是 农民等价待售心理增加。 国家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的惠民政策,客观上增强了市场利多的预期, 粮价越是上涨,农民越是 捂粮 惜售 ,市场上由于缺少粮源,无形中增加了 粮 价的上行压力。四是市场监管不力。一般粮商都 有一定的资金, 市场信息来源广、路数多,粮价低迷时大量收购,一旦发现 粮食处在紧张状态 时 , 便 不断给粮食加价 出售,扰乱了粮食市场的正常运行 。
(五)粮食储备能力不足
一是政府不重视粮食储备。一些地方政府认为现在是太平年代不愁没米下锅,在储备粮品种结构、地域分配与产销结合上,仍然存在很多缺陷,储存能力不足。二是储备粮对市场的调节不强。一些储粮企业在粮价上涨时,本应抛出粮食平抑粮价,但舍不得卖出,期望为企业赚更多的钱,甚至推波助澜,清仓压库,完全失去了粮食库存的平推作用。三是农户存粮 减 少。随着肉禽蛋奶等副食品数量的不断增加,农民粮食安全意识 不强 ,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粮食紧张状况不去思考,多数农户不储存粮食,食用时直接到市场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