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问题研究  2024年03期 24-28   出版日期:2024-05-31   ISSN:1003-2576   CN:51-1058/F
对粮食价格上涨的调查与思考



  引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2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一般来说,丰年粮食价格往往会走低,然而实际的情形是,在创记录连续 9年 增长的情况下,粮食价格却依然走高,这似乎不符合经济学的逻辑。这就要求我们应该从现代市场意识和复杂的市场关系出发,去认识粮食价格的升降。粮价上涨,是粮食供求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市场需求量大,供求减少,价格自然上涨 保持粮价稳定的科学性在于不是把价格管死,而是允许粮食价格随供求矛盾变化上下波动。 近来, 河南部分地区粮价上涨,表面上看主要是恶劣天气影响到粮食生产,深一步看,还是粮食流通渠道不畅, 粮食市场总供给不足。因此, 只有强化粮食流通能力建设,遵守市场经济规律,加强对粮食市场调节,才能有利市场真实价格的形成,有利解决人们对粮价变动的心理承受

  一、市场粮价上涨情况

  目前,在河南一些地区,农民 常谈论 小麦、玉米等粮食价格上涨,行动最快的是储存粮食,特别是 余粮不足的农户 更是 集市或 超市一袋一袋购买 囤积, 下游面粉厂 饲料厂家为保证生产 ,更是 提价大量收购增加库存 。调查中发现, 近来 小麦 (中级) 价格 去年同期 1 . 42 / 斤,上涨到 1 . 49 / (其中因收割时遭遇雨水天气,芽麦收购价仍达到 1 . 32 / ,用作饲料粮); 玉米 (中级)由 去年同期 1 . 22 / 斤,上涨到 1 . 31 / 其它还有 杂豆 花生 等农作物的价格都出现 不同程度的 上涨

本轮粮食价格的上涨始于玉米价格偏强,而玉米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除了产量减少外,更重要的是由于养殖行业对玉米存在较大刚需,导致了玉米价格的居高不下。相应地,玉米价格的上涨,带动了其它粮食价格的回升,小麦及其它粮食作物市场大涨小跌、涨多跌少,购销博弈加剧,阶段性供需凸显紧张,刺激价格全线上涨。

  二、造成粮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粮食价格上涨 的因素有很多 ,有政策、 土地、 气候、 养殖复苏、 国际形势等多种不稳定因素,又有市场体系不健全、消费量快速增加、调控部门的预警和应急反应机制滞后,还有粮食生产的 基础设施薄弱、 农资用品及劳动力成本增加等,这些都将影响到粮食总产量,导致粮食供应受阻价格上涨。

  (一) 粮食生产力度减弱

  一是对粮食生产重视不够。一些地方政府 对粮食生产扶持力度 减弱, 耕地被工业建设而吞食, 造成 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 下降,粮价上涨 。二是种粮成本 高不下。 在种植成本中占据比重大的是 劳动力 价格出现大幅增长, 种子、化肥和农药价格略有上升,机耕、灌溉费用因柴油价格的上涨有所增加, 由于粮价上涨幅度 难以 弥补种粮成本的提高, 职业 种田农民 纷纷到城里打工 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由于 劳动力不足 ,文化水平较低,对新的优良品种、栽培技术等不能接受, 直接 影响到粮食的产量和创收。 三是 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力不强。一些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 资源限制、环境约束、土 地流转 费高 等因素影响,承包的耕地或 种上花卉、药材等经济作物 或任其荒芜 主粮种植面积 减少 ,粮食总量 下降。 四是 风险防范意识 缺乏 。有的粮农不了解主粮保险具体政策,不知道如何选择险种,即使选择了参保,一旦受灾因赔偿过低手续繁琐 而不愿意 理赔,有的 甚至 不愿参保,认为因灾粮食减产,外出多打工就能挣回,不在种粮上下功夫。

  (二)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一是受 频发的自然灾害影响 2023 年,由于 部分地区 小麦在生 长的扬花、灌浆期 先后遭受严重 灾, 收获 时节又遇 “烂场雨”,加上玉米生长期也遭到 病虫害的 侵袭, 造成减产和绝收, 从而 导致粮食价格 波动。二是农田 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由于水利设施存在着财政投入 等多种因素,工程不配套、建设标准低, 防洪、灌溉功能丧失,靠天吃饭 影响到粮食的增产增收。 三是耕地退化日趋加重。一方面因缺少投资放松管控,小流域治理不能进行,每年流失表土严重 另一方面, 由于 长期使用小功率机械耕地,导致土壤养分失衡、蓄水保墒能力、产出能力和抗逆性明显下降,阻碍到粮食生产的快速发展。

  (三)粮食消费总量增加

  一是粮食精深加工消费量增加。 随着居民食物结构的改善, 越来越多的人对饮食安全和健康有着更高的要求,为满足消费者对高端食品及多样化的需求, 粮食 加工 企业在缺粮的情况下,加大 优质 粮食收购 导致本地市场粮食价格上涨 。二是 畜禽饲料 量增加。 受政策引导以及养殖利润高的刺激,生猪 规模 存栏快速恢复, 加上原有的养 场、养鸡场、养 ,使得玉米、麸皮等作为饲料的主要原料用量 极速增 加, 带动了粮食价格上涨 。三是购粮农民群体扩大。过去为市场提供粮食的部分农民,由于不种植粮食,改种其它经济作物,不但不能提供粮食,而且也加入到购粮群体中,增加了粮食消费的总量。四是城镇化进程加快。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 对粮食的需求量迅速增加, 加之工业用粮比较旺盛, 粮食消费结构供需缺口显现,这种在总量平衡表象掩盖下的品种结构失衡, 助推粮食价格持续上涨

  (四)市场体系发育不全

  一是粮食交易活动受阻。区域性、专业性粮食批发市场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粮食交易活动总体还处于原始交易状态,市场效率低下。 二是 部分 农民市场意识淡薄 有的 农民 关注互联网上关于粮食价格上涨 粮食市场短缺等 ,种植粮食一成不变,往往是玉米收获后种植小麦,不能 根据市场 需求 进行 调种, 不能接受新品种带来的收益。三是 农民等价待售心理增加。 国家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的惠民政策,客观上增强了市场利多的预期, 粮价越是上涨,农民越是 捂粮 惜售 ,市场上由于缺少粮源,无形中增加了 价的上行压力。四是市场监管不力。一般粮商都 有一定的资金, 市场信息来源广、路数多,粮价低迷时大量收购,一旦发现 粮食处在紧张状态 便 不断给粮食加价 出售,扰乱了粮食市场的正常运行

  (五)粮食储备能力不足

  一是政府不重视粮食储备。一些地方政府认为现在是太平年代不愁没米下锅,在储备粮品种结构、地域分配与产销结合上,仍然存在很多缺陷,储存能力不足。二是储备粮对市场的调节不强。一些储粮企业在粮价上涨时,本应抛出粮食平抑粮价,但舍不得卖出,期望为企业赚更多的钱,甚至推波助澜,清仓压库,完全失去了粮食库存的平推作用。三是农户存粮 少。随着肉禽蛋奶等副食品数量的不断增加,农民粮食安全意识 不强 ,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粮食紧张状况不去思考,多数农户不储存粮食,食用时直接到市场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