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问题研究  2024年01期 53-55   出版日期:2024-01-30   ISSN:1003-2576   CN:51-1058/F
浅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及对策



  现代农业技术飞速发展 ,推动 我国农业 现代化进程 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在我国农业农村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三农”问题 影响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全面迈向小康社会道路上的 牵绊 ,解决 “三农”问题成为新发展阶段的重中之重 “农业、农村、农民”一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但又从三个方面共同影响我国发展,所以必须一体化 考虑 。实现农村、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民的进步。现有的农业生产者在推动我国农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上 存在 一些 问题 ,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在原有农民的基础上应运而生。

  一、 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及社会看法

  新型职业农民是以现代化的方式从事农业生产,推动 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型职业群体,改变了人们总是将农民视为一种身份的普遍认知 [3] 。其隐含了三个前提条件:一是热爱农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具有较高职业素质;二是具有丰富的农业专业知识,并能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来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三是具有市场经营管理的能力,服务农业生产,能够洞察市场需求并根据市场经济变动做出生产经营调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和促进社会和谐美好发展的新型职业者,改善了社会对传统农业的看法, 受到社会各界的赞扬。

  二、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问题

  自 18世纪以来,世界各个发达国家逐渐开始重视对农民的教育与培训,根据自己的国情、土地、资源、社会现实等诸多现实领域展开对农民的教育改革培养工作。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在2012年被首次提出。明确指出新型职业农民是新时代农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综合性人才,需制定明确的培养体系,通过多元化的授课渠道来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生产技术、科学素质、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市场经营管理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即使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仍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 乡村人才流失严重,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不能满足人才的职业发展需求。人才的待遇和福利相对较低,乡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相对较差,缺乏吸引人才的条件。 在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 ,农民的 获得感 相对 不高,农 人才的社会地位也 相对 较低 。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发展,城镇社会发展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人们迫切追求经济来源。因此农村的大量青年劳动力离开农村,投身到城市以寻求新的发展,导致农村人口流失严重、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农业的发展 受阻 。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刻不容缓。

  ( 人才培养群体不明确,培育效果不明显

  新型职业农民的就业人员应具有多元性,但目前选择的人才培养群体不明确。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主要群体是现留在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对具有丰富传统农业生产经验的中老年群体、涉农专业的大学生、从事农业生产的专业户以及农村干部缺少针对性培养。导致具有丰富潜力的人才缺失了用武之地, 不利于新型职业农民在未来的发展 。农村实用人才缺口大,农技人员任务重, 难以 适应农村发展需求。同时行业和地区分布失衡,新型职业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学历以初中 为主,大学学历占比不足三成。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形势给农业战线的劳动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迫使农村人才进一步提高素质,以适应现代农业、农村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人才老龄化日益严重,人才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处于青黄不接状态,诸多问题使得人才培育问题举步维艰。

  ( 后续指导扶持跟进不足,培训体系不健全

  农业发展队伍不稳定。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我国农村 出现较多的农业生产技术人员,但缺乏政府后续的扶持,导致部分的年轻人员调走原有的工作岗位。同时,从事农业生产的专业技术人才较少,市镇人才断层问题较严重,导致后期农业人才培养的工作进展缓慢 。培育体系不完善。现阶段对农村 青年劳动力以实践培训为主,缺乏对农业生产专业知识以及农业经营管理的学习,而部分返乡人员缺少农业实践 , 难以 及时应对突发情况。更进一步的是培育体系存在部分漏洞,培育方案必须结合农村当地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同时保证后续实践辅导 “跟得上”。否则单一、僵硬的培训体系绝对不能适应新型农业发展紧跟时代的需要。

  ( 政府扶持力度不强,培养资源不足

  农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撑,但目前人们对新型职业农民的 认识 不足 ,导致农业发展的人才短缺,而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强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 重要 原因 之一 。政府对外的宣传力度和扶持政策、补贴政策大大影响着人们参与农业行业的积极性,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同时,农民参加培训需要支付一定的培训费用,但政府的补贴经费无法达到预期标准。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科学设备、实验材料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

  三、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策及建议

  ( 明确人才培养群体,培养高等人才

  在新型职业农民 培养过程中, 针对各类参与农业生产的工作者,拓宽选择培养的群体,使新型职业农民呈现多元化发展。农业的发展更需要具有丰富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各涉农高校中学习涉农专业的大学生成为人才选拔的重点目标。涉农大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操作培训,更适合参与新型职业农民这一农业工作群体。

  ( 完善培训体系,优化师资力量

  政府要加强与涉农高校合作,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生产技能强的教师参与到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之中,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养内容。在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的同时,传授植物保护、现代农业科技、生态保护、市场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培训内容。同时,加大与农业企业的合作,实现专业知识与实践培训的共同培养,在增加农业生产专业知识的同时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从容的解决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 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实效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区特色。一是服务地方特色发展。高职学院应根据本地产业实际状况,充分发扬资源优势,服务地方发展 二是构建精准服务平台。加大农村与涉农高等院校的合作,为农民及干部开设专门的培训课程,提供他们免费学习的机会,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对理论基础和现代化生产技能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