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电子商务
“
十
四
五
”
发展规划》
中展望多年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健康稳步发展
“
农村电商畅通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渠道,农业数字化加速推进,
2020
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
1.79
万亿元,是
2015
年的
5.1
倍
”
。
其过程在
运营及学术研究上被概括为
“
农产品上行
”
及
“
农资消费品下行
”
两个部分
[1-2]
。针对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农资消费品下行工作反馈来看政府
,
企业针对此方面做了大量优惠部署,且因该部分所关注的经济结构需求侧方向发展不断健全,此部分已
无突出问题需要解决
[3]
。结合《电子商务
“
十
四
五
”
发展规划》分析,农产品上行定义较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不同,其是通过利于电商平台,依托各级部门推出的
“
互联网
+
农业
”
政策进行的新型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中暴露出的物流效率低
、
流通成本高
等缺点
[4]
,其流通过程如图
1
所示
。但就目前而言,我国部分偏远地区的农产品上行发展因地区自身原因及农产品市场宏观因素
而略显缓慢
[5]
,进而造成了不同地区农民增收差异明显及部分特色农产品无法有效进入市场。
我国地域辽阔且地貌复杂,沼泽、冻土、高原等分布广泛,
四川省几乎囊括了我国全部地貌特点
[6]
,位于四川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下文简称
“
凉山州
”
)以大小相岭和黄茅梗为界,具有南干北湿、东润西燥、低热高冷的特点
[7]
,
全州经济构成以第一产业为主。
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和少数民族耕种方式使凉山州涌现出一大批诸如:金阳白魔芋、马湖莼菜、布拖乌洋芋、甘洛黑苦荞等优质特色农产品。目前凉山州已全面脱贫,但因地理因素导致部分地区居民收入较其它地区仍有明显差距。本文将结合凉山州县域偏远乡镇环境及部分农产品自身特性,
在通过大量实地调研及文献检索
,
对当地特色农产品上行上中下游各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以求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凉山州县域乡镇特色农产品上行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上行上游环节
存在的
问题
1.
农户小而散不利于农产品收购
。
据相关统计显示,全州
2020
全年度实现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增长
5.5%
,总产值到达
698.7
亿元。其中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增长
0.44%
,总计
53.05
万公顷,实现总产量
246.96
万吨,增长
0.7%
[8]
。绝大部分农户及所在耕地分布范围广泛,且种植作物品类复杂,品质差异较大
;另外部分偏远乡镇农户间距离过于分散,因而企业
下乡
收购工作中难以把控农产品质量,同时工作量较大。目前当地相关企业已建立部分农产品收购中心,农户可自行前往中心贩卖农产品,但部分偏远山区因交通及
成本等因素影响,农户自发前往收购中心
的
积极性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优质特色农产品
难以
进入市场
,
在产地造成了农产品的浪费;
另
一
外部分
因自身特性
在农户运输过程中
损坏
较大
,且小而散的生产模式不利于该部分农产品的集中处理。
2.
部分地区商品积极意识低
,
农产品产量不足
。
商品经济意识淡薄是我国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
[9]
,
部分偏远地区农户
从事
农业生产的目的仍然是为了满足自给自足,
同时部分珍品野生山货因农民对品类的经济价值不了解鲜少采集
,
从而导致了多年的贫困问题。另外因基础建设的不发达及当地农民线上交易意识的缺乏
,
导致部分特色农产品仅在产地流通,无法进入深一级的市场
,
进而
导致
农户收入不充分,
种植积极性
降低
。
3.
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
,
制约
了
后续相关服务工作
。
农产品标准化问题影响到流通过程中的加工、储运及品质分类工作,是我国目前农产品流通领域的难题及重点攻关部分。因凉山州复杂的地理气象环境,农户
间
耕种方式不同,同一种类农产品所展现出的性状
,
诸如
大小、营养成分、外观等具有一定
的
差异。在企业收购过程中因当地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影响了后续包装、定级、
销售
等环节的工作效率
,
且在储运过程中,因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
,
做集中统一管理可能导致部分特异性个体变质,
导致
一定损失
,
进而造成流通过程成本增加。
4.
供应链上游网络覆盖不足
,
流通数量低
。
供应链上游覆盖
面积
关系到当地农户参与农产品上行活动的户数及特色农产品流入市场的多少
,
健全当地供应链上游网络是保障整条供应链顺利运行的前提。农产品供应链上游网络覆盖面由多个可变与不可变因素造成。就凉山州部分县域农村地区而言,因相对落后的基建及统计准确性的不足作为制约本地农产品供应链上游网络覆盖面的搭建;同时因本地农户在整条供应链的参与度不足和下游市场信息反馈不及时的内因造成了上游供应链最终流入产品数量缺乏。
(二)农产品上行中游环节
存在的
问题
1.
缺乏专业人才
,
相关劳动力不足
。
凉山州整体较我国其它地区教育资源匮乏,且全州优质师资力量集中在州府西昌市,
人才培养工作上与其它地区有一定差距
,
其中
农业从业人员
的教育工作上最为明显。全州农村整体
较发达地区综合素质低,有高等教育背景的相关技术人员数量少
[10]
,同时随着农村人口的流失造成了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劳动力
不足。近年来全州各级相关部门大力建设农村电商平台
,
帮扶农民脱贫且取得了重大进展,“直播带货”同样在凉山州四处开花,但目前仍存在线上销售人员普遍
职业素养
不高
,
无法更清楚的介绍相关特色农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营销效率;且就全
州
范围而言,部分偏远乡镇在特色农产品线上营销过程中存在缺乏相关工作人员的情况。充实农业从业人员,提高人员综合素质是解决凉山州部分县域农产品上行问题的重要环节。
2.
部分地区交通基建不足
,
运输工作效率
较低
。
自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以来,凉山州整体焕然一新,全州乡镇均已完成了配套公路建设。但部分地区因地理环境复杂及成本等因素,交通网络仍不发达,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地区物流网络覆盖不完全,“最先一公里”及“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因交通基建原因可能造成部分特色农产品在上行过程中出现运力浪费,在
物流
成本控制上也会出现高成本、低效率的情况。解决上述问题的传统方法是加大地区交通网络建设工作
,
既多修路拓宽陆路运输交通网
,但因部分地区各方产业不发达、人口分散
,
结合当地未来战略部署,就长远来看进行大量交通建设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且对当地整体利益无法产生显著
影响
。
因此解决部分偏远地区交通优化问题需跳出传统思维,探索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3.
硬件平台建设程度低
,
供应链运行缓慢
。
目前凉山州政府及有关企业推出了部分特色农产品电商平台,同时联合京东、阿里等国内电商产业巨头开展了大量电商扶贫工作。但从整体看,
自建平台建设
简单,后续维护工作缺失且在对外宣传上略显不足,不能有效的推广相关特色农产品;同时州内部分农业龙头企业仍未进行网络建设,上行农产品仅在州域内流通,产生经济效益有限。在全州特色农产品信息平台建设工作中仍存在一定问题:无法有效接受到市场下游反馈信息及缺乏与下游渠道间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使流通市场模糊,
出现了部分农产品在本地滞销
,
较近一级市场售价略高的情况
[11]
。
在这一问题的改良过程中应重点加强相关企业人员管理,让做好的平台活起来。
(三)农产品上行下游环节
存在的
问题
1.
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力度不足
,
影响
了
营销效果
。
就部分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上,凉山州采用民族风情与优质产品融合的方式进行推广,部分产品
,
诸如
大凉山苦荞茶、大凉山原根菜等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知名度。但就目前品牌化整体建设上均利用大凉山标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特色农产品营销过程中消费者接受宣传的疲劳;同时在品牌建设上仅做出本土化效果营销,针对当地民族文化、民族食用风俗上对外输出工作效果不明显
,
使得利用民族特色吸引外地消费者的工作上打了折扣。另外部分初级特色农产品因成本因素无法像名贵产品一样做精美包装,往往运输到二级市场、三级市场后出现农产品产地意识淡化,消费者无法了解农产品产地信息
,
仅当作一般农产品购买,可能造成部分初级特色农产品在与销售地本土及其它异地同类一般农产品竞争上
,
掌握不了市场主动权。
2.
流通成本过高造成高市场定价
,
使消费者购买欲减弱
。
部分优质农产品因加工、物流
等
环节导致产品的成本上升,使得其在异地的售价偏高
。在大量调研过程中,发现部分凉山特色农产品在最终市场销售上价格与同类产品相比
较
高,影响普通消费者购买欲望。
经项目调研
发现:产地售价仅每斤几元人民币的布托乌洋芋在四川省成都市家乐福、沃尔玛等超市经一定包装后最终售价近
50
元一斤;产地售价同样仅每斤几元人民币的凉山原根
菜
在成都超市内售价已达
20
元每斤。另外在淘宝等电商平台上搜索相关产品时也出现价格较产地高出不少的情况。高售价一部分原因是由宣传推广及精美包装引起的,但针对凉山州部分偏远地区特色农产品在上行全过程中高昂的流通成本导致了最终售价上涨。部分特色农产品因高昂的售价使得低消费人群选择替代产品,降低成本
,
减少售价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部分人群消费欲。
3.
供应链下游销售渠道匮乏
,
买方市场有限
。
就目前来看,凉山州特色农产品线下销售集中在各大超市、专营店等,在全国范围内分布较广,但诸如超市等
存在种类稀缺情况,不利于产品多样化建设。在线上销售中主要通过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采取散户销售的方式,这类销售方式特色农产品品质差异化明显且销售量有限;同时散户在产品宣传成本上投入较低,难以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另外
本土自建电商平台数量匮乏,宣传力度不足,外地消费者对此鲜少了解,且自建平台在后续发货过程中效率低下阻碍了这一销售途径的推进工作。除此之外
,
因下游销售宣传出现的部分缺位,有意愿购买凉山特色农产品的消费者不清楚全州拥有的特色农产品品类,某些偏远乡镇出产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容易因市场拓展力度不足而被雪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