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化三个维度,唱响 “大粮食”主旋律
新时期,发挥融媒体作用打造粮食行业文化特色,对传承、发扬、创新中华优秀 “大粮食”观念,促进粮食流通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粮食文化传播的群众化、常态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从文化认同上看,有利于传承粮食行业文化
粮食行业文化,是粮食部门在长期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具体实践中培育形成的。自古以来,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信念、“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使命、“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理念、“四无粮仓”的传统,都是粮食行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增强粮食行业凝聚力和提高粮食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思想保障。粮食作为传统行业,任何时期 都应 注重 持续提升 文化 软实力,将行业文化传承下去。运用融媒体方式, 在更宽领域、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发挥优势,更好地增进粮食行业 的 文化认同。
(二)从价值赋能上看,有利于发扬粮食行业文化
粮食行业文化建设是振兴行业发展的系统工程,是循序渐进、不断完善 的过程,需打 “持久战”。近年来,随着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企业转型 的 逐步升级,各级粮食部门、企业虽注入不少新鲜血液, “粮食人”队伍不断扩大,但各年龄层次普遍对粮食行业文化兴趣 不高、重视程度不够。随着各类行业文化和物质需求的冲击,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了 部分粮食干部职工尤其是一线职工的价值观念,仍有少部分人认为粮食行业苦脏累,缺乏必要的职业荣誉感、归属感和价值感。运用融媒体方式,可在完善内部管理、壮大行业实力、激发工作热情上发挥优势,更大地增加粮食行业价值赋能。
(三)从发展融合上看,有利于创新粮食行业文化
融媒体实现了多种媒体形态(图形、文字、音视频等)在不同媒介(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书籍、网站、微信、 APP等)中的传播,相比传统媒体,融媒体具有资源利用充分,传播渠道广、速度快,社会影响力广而持久等优势。融媒体产品的多样化造就了传播方式与传播内容的多元化,粮食行业文化特色多方面内容不仅能在传统纸媒上完美呈现,更能通过客户端APP、现场云技术等大放异彩;H5技术不仅在视听上满足需要,还能兼顾交互性和趣味性;现场云技术革新了传统的采编发场景,虚拟现实技术更在场景重现中扮演重要角色……运用融媒体方式,可在创新方式、创新方法、创新内容上发挥优势,更快地推动粮食行业发展融合。
二、认清三个问题,找准 “大文化”关键词
我国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粮食机构改革、体制体系建设、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各项工作均取得较好成效。但在发挥粮食 “大文化”特色的软措施、软实力上还有潜力可挖,在打造粮食行业文化特色方面还有完善空间。
(一) “供给侧”动力不够,方式较单一
近年来,我国在弘扬粮食文化方面,指导各地做了 一 系列工作。比如: “爱粮节粮”主题征文,粮食科技活动周,“兴粮惠农进万家”主题宣传,“淮安大米杯·稻香千年”主题征文,水稻开耕文化节,泗洪稻米文化节,廉政文化进粮库等,均取得 了 一定成效。但在彰显粮食行业文化特色方面,还存在些许不足。措施仍以组织固定活动、标语宣传、书面交流等传统方式为主,传统纸媒对粮食行业文化关注度不够、曝光率不高。融媒体环境下作为粮食文化特别是粮食行业文化特色的 “供给侧”,各级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仍缺乏相应的融媒体意识和动力,方式较单一。
(二) “需求侧”观念不新,思想较局限
受传统观念、工作定式等因素影响,目前粮食行业文化特色的 “需求侧”,仍局限于以各级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干部职工为主。这部分受众又因年龄层次、受教育水平、工作年限、岗位设置、自身素质等条件限制,对参与打造粮食行业文化特色的主观能动性参差不齐。大部分干部职工习惯于被动接受,开展什么参加什么,叫干什么就做什么,对自主传承发扬创新粮食行业文化并不关心。也有部分中青年干部职工熟悉融媒体,但没有融合 到 粮食行业文化发展的意识 。更多的干部职工是老同志,认为工作职责就是保管好粮食和物资,只需干好本职工作即可, 行业文化的观念和概念 薄弱 。可见,打造粮食行业文化特色的 “供给侧”,除了做好系统内工作,还需潜移默化扩大到全国各行业的党员干部群众、各年龄层次多种群体。
(三) “补短板”愿望不强,举措较贫乏
少数部门和企业存在 “为文化而文化、为宣传而宣传”的抽象化、虚浮化举措 。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过于侧重生存,没有形成真正的行业文化特色塑造意识,考虑较多的是如何保证效益收益。一些部门和粮食企业对已有的粮食文化特色挖掘不够深、传承不够多,行业文化建设还停留在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活动中,停留在说得多、做得少、宣传弱的层面,粮食行业文化特色没有得到升华和推广应用。部分企业早已实现数字化、信息化,但在文化理念上仍混同于一般传统企业,缺乏行业个性和活动载体,明知短板而不补、既不融也不合,不仅缺乏相应的机制,更缺乏应有的特色,没有形成独特的行业文化氛围。
三、行好三个路径,擘画 “大特色”新蓝图
传播粮食行业文化、打造行业特色,不仅是粮食人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义务。融媒体时代,通过将传统媒体的严谨性、权威性同新媒体的时效性、互动性有效整合,可以为新时代粮食行业文化特色建设注入新的传播活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机制队伍建设
积极构建各级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广大干部职工和各类群体主动参与的工作格局。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要 充分 发挥粮食行业文化建设的主导作用,想点子、出对策,各主流媒体、宣传部门发挥优势、形成合力,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根据年龄层次、兴趣爱好、岗位工种,找准不同人群的兴趣点、敏感点,以省级平台为主线,各市(县区)为辅线;以整体粮食行业整体化 “大特色”为中心,各市(县区)多样化“小特色”为基本点,搭建涵盖各级行政机关、企事业、社区、学校、市场等机制联动、内容对接、人员互补的“矩阵式”粮食行业文化特色传播路径。培养素质上靠得住、能力上过得硬的研究和宣传人才专兼职队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探索粮食行业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扶持和奖励为粮食行业文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保持粮食行业文化建设的创新性和创造力。
(二)传统创新结合,丰富文化传播方式
积极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在成熟运用传统媒体的同时,不断加强微信、微博、短视频、客户端等新媒体阵地建设,整合粮食行业文化媒体资源,增强粮食行业文化阵地的渗透力,实现受众覆盖面的最大化。在传播形式上与时俱进,利用 H5、短视频、vlog、直播、VR/AR等公众青睐的新媒体内容体验方式,以其丰富多样的信息和灵活多元的方式,将粮食行业文化更加生动、广泛地传播给受众,增强公众参与度、互动性和体验性。可在传统纸媒上设立浪费粮食的“曝光台”,在电视媒体设立厉行节约的“表扬台”,在官网、微信公众号、APP设立征求意见的“意见箱”。也可将粮食行业文化通过融媒体进行建设,充分利用其“即时传播”“丰富内容”的特点,摆脱时空限制,通过对“粮食文化”进行包装,充分凸显特色,事半功倍进行传播。比如,李子柒《月儿圆圆,稻米飘香,正逢农家收谷忙》的短视频,展示了育秧、打田、插秧等全过程,以第一视角宣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风尚,在哔哩哔哩平台有251万播放量,3.3万个弹幕。在抖音短视频平台,关于“粮食”的话题标签共有7.7亿次播放量,“世界粮食日”话题标签共有9135万次播放量,“节约粮食”话题标签则共有20亿次播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