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合作社是联结分散农户与大市场的桥梁纽带
,
是加快推进粮食产业化
经营、
增强规模效应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组织形式
,
在促进
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粮食产业
发展和农村经济中起到了
积极
作用
,
有效解决了生产、加工、销售相脱节
,以及
进入市场“
种地
不划算
、
怎么种好地”的难题
,能够
实现粮食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
,
推动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打造产业链,共享价值链,
蹄疾步稳地
促进
粮食产业
化
发展。
一、主要问题
如何加快推进粮食产业化,事关粮食企业能否做大做强和一个地方粮食生产安全大局。虽然国家
出台了
鼓励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创新其经营管理模式的有效
政策
措施
,
但多数农民合作社
在
发展上依旧速度较慢
,
有效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不断降低
。
(一)
利益联结不紧密
近年来,粮食种植类农民合作社联合组织发展迅速,但生产规模偏小、运行不规范
、
竞争能力不强,
使其发展缓慢,加上
扶持政策精准性不
够,
没有在实际工作中
贯彻落实,企业与合作社之间利益联结
不紧密
,产销联系不稳定
,
市场
行情
好
时,合作社
舍不得把粮食卖给企业
,
行情不好
时,
企业也不愿多掏钱收购订单粮食,承担市场波动风险
。
(
二
)
创新能力不足
科技创新体系中
的一
些环节、要素过于闭塞,缺少与外界人员、资源、信息交流,
特别是合作社的粮食加工
企业普遍
存在着
科技水平低,运用体系不
完善
,
市场反应慢、组织松散、计划性不强、投入规模较小、结构层次和产品附加值低
、
产业整体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影响力不强等问题,需要更多先进设备和技术来填充。
(
三
)
管理相对
滞后
企业与
合作社
地位不平衡,
粮食
企
业
处于相对
优
势地位,具有支配利益分割的主导权,
认为农民合作社本身的经营
业
绩与企业关系不大,不能积极
主动
地将全新的市场信息和技术支持提供给合作社。而合作社
具有投入大、周期长的特性,处于市场的最末端,相对缺乏市场经济意识,各类信息不畅通,掌握市场资源、市场手段
和
适应市场的能力
滞后,导致
参与度低、反应能力弱。
(
四
)
融资
渠道不畅
农民合作社无法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缺乏
资金
,由于
国家对其的资金资助还有所欠缺,资金短缺、信贷政策瓶颈难以突破,
加之缺少
抵押
物
,
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存在,严重
影响
和制约着农民合作社
的
规模化经营
。
(
五
)
服务体系不健全
推动产业发展的资金、电力、运输保障等环境条件
和
运作机制
不
够完善
,
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
以及
技能人才短缺
,
不能适应新技术、新工艺
的
推广应用
,导致
农民合作社
发展停滞不前
。
二、对策建议
发展
农民
合作社
是推动粮食
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提高种粮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措施,也是粮食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根本出路。
把农民合作社办得更加红火,就要围绕规范发展和质量提升,不断增强合作社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
(一)
提升
农民
合作社规范管理水平
坚持合作原则,把
农民
作为合作社主要服务对象,深入开展各级示范社创建,培育一批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带动力强的
粮食
合作社
,
让农民在参加合作社的过程中得到更大实惠。
不断
丰富联合方式
,
鼓励农民合作社与其他主体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联合,合作社成员可以带资入社
、
资产入股
、
土地托管
、
实物
作价,也可以
通过兼并、合并等方式
对
“小、弱、散”的农民合作社进行组织重构和资源整合
,
增强市场竞争力。
积极组建粮食
联合社,通过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把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联结成一体化农业经营组织联盟,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实现分工协作、利益共享
,提高
抗风险能力。
(二)
培育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在粮食产业化经营中起着
联结市场
、
企业和广大农户
的纽带作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主动争当龙头,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现有仓储设施为依托
,
通过收购、参股、
合资、
承包
、联营
等多种形式,壮大一批骨干带动
的
龙头企业
,提高
企业规模和实力
。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打破行业、地域和所有制限制,吸纳多种所有制粮食经营主体入驻
,
实现强强联合、以强带弱,推进粮食上下游产品加工的联合与合作
。
围绕“产购储加销”粮食全产业链,重点扶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创新升级,形成在规模、技术、市场等多方面的竞争优势,全面带动粮食产业化的发展。
(三)
加快实施“五优联动”
实施“五优联动”,
是
解决
好
当前粮食产业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矛盾的迫切要求,也是不断提高
农民合作社发展质量
、实现粮食安全的根本任务。
1、
积极推进优质粮基地建设
,促进
“优粮优产”
优质粮源是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完善和创新农企联结机制
,
按照“协会+农户+农民合作社+基地+龙头企业”的产业化模式,通过定向投入、专项服务、优种培育、订单收购等方式,组织农
民合作社
发展优质粮食种植基地,为粮食加工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质粮源。
大
力推动由增产向提质导向转变,
以
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为主线
,
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的标准,扩大优质
粮食
的
规模化
种植面积
。充分发挥激励机制作用,
建立龙头企业、
农民
合作
社
与种粮农户形成紧密联结的利益共同体,
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原粮,就同农民
合作社
签定什么样的订单,提高订单粮食的优质品率。
2、发挥政府与市场协同作用
,促进
“优粮优购”
健全粮食价格市场形成机制
和
优粮优价导向
,
适当拉开不同品种粮食之间的差价,
做到
优质粮食卖得
处
好价钱,切实保护
农民合作社的
利益。优化粮食收购保护价调整机制,执行预案和具体操作办法,搞好信息发布、产销对接、信贷协调等服务,将质量导向体现到政策性收购和市场化收购中,促进粮食供求平衡和结构优化。充分利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规范订单收购合同,明确订单双方的权利义务、履约方式、违约责任等,粮食购销企业应把订单履约的成效与员工的薪酬收入挂钩,确保订单任务落到实处。坚持农民
合作社
和
粮食
企业互利的原则,
通过构建专业化服务、社会化组织、信心化建网和全程覆盖、全链延伸、全面提质、全程服务,实现“优粮优购”。
3、
强化技术与管理创新
,促进
“优粮优储”
大力推广绿色储粮技术,
着力强化仓储环节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持续推进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加强库存粮情、粮食质量、安全防护等动态监测,提高绿色储粮技术应用比例
。
积极创造条件,推动质量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在收储、加工企业中推行分品种、分类、分仓储存,提高精细管理水平。完善操作规程,实施绿色低温储粮工作,逐步构建低温储粮技术规范、标准体系,实现储粮的高质量、高品质、高效益和低损耗、低污染、低成本。
4
、提高科技创新
能力,促进
“优粮优加”
面对新时代消费升级的新特点,
尽快淘汰落后产能,在产品创新和提高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实施粮油精深加工的设备换代升级,不断提高粮食加工深度、加工层次和技术装备水平,
通过
企业投资、市场融资、吸引外资等多种途径吸引更多资金,新上一批起点高、效益好的骨干粮食加工项目,为粮食产业化发展积蓄力量。综合应用现代生物技术
,提高粮食产品技术成果转化,
积极推进粮油加工向深层次延伸
,
开发适合不同营养口感、绿色健康的粮油产品
,
以特色满足多元化膳食消费需求。 鼓励支持农业科技推广单位与
粮食
龙头企业、农民合作
社
的横向联合,
加快
科技创新项目
,
立足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向“名优特新”方向发展
。完善品
牌
标准体系,增品种、提品质、创品
牌
,
精心打造区域品牌
,
以质量创品牌
,
以市场闯品牌
,
以信誉保品牌,提升品牌社会影响力。
5、
合理布局粮食物流节点
,促进
“优粮优销”
提高对市场信息的拥有量和更新速度,扩大视野和信息来源渠道,利用大数据发展粮食电子商务
,或
运用快递寄送
、
专项推介
、
私人订制等方式发展个性化营销新模式
,
强化“
放心
粮油”
供应
专项营销。充分利用已经形成
的
产业优势、资源秉赋
和
遍布城乡的经营网络优势
,大力
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
的
进城
入
乡活动,确保城乡居民消费质量安全。
突破区域市场的增长瓶颈,实现销售从简单布点到全面布局的转变,以“进卖场、入商超、占连锁、拓街市”为主攻方向和阵地,推进销售渠道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