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 人类的精神食粮,是 一个 行业 感召力、 凝聚力 、创造力 、引领力 的源泉, 也是粮食行业 永续 发展和做大做强的重要支撑 。 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 , 特别是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 等 新任务 的 到来 ,积极培育新型粮食行业文化业态,提升粮食行业文化软实力,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 十分 重要的意义。
一、行 业精神是粮食行业文化的集中体现
行业精神是行业文化的旗帜。 粮食行业文化,是粮食部门在长期生产、 经营、 管理和服务等 具体实践 中所 培育 形成 的,是与企业组织行为密切联系的,是企业员工共享的价值观念,并被广大干部职工认同而又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粮食行业作为一个古老的职业,在传承、弘扬、发展、创新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 自 建国 以来 ,粮食行业从粮食统购统销 到合同订购、从 计划经济 到市场经济、 从今天 的 数字粮库建设到粮食 收储制度改革的不断变迁中, 筑牢行业文化基础, 秉承老一辈粮食人“爱岗敬业、诚信经营”的 优良传统 , 弘扬一心为民的“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行业宗旨, 充分发挥行业文化在推动粮食流通中的积极功效, 甘于清贫、勇于吃苦、乐于奉献,用心血和汗水铸就了 “优质服务、务实肯干、崇 尚 科学、和谐奋进”的企业精神 ,“ 坚韧不拔、开拓进取、专注精益、追求卓越” 的敬业精神,“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创业精神,“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科学储藏”和“ 宁流千滴汗 、 不 坏 一粒粮 ”的保粮精神, “创业、创新、节俭、奉献”的 “ 四无粮仓 ” 精神 ,“精打细算和厉行节约”的勤俭精神,“廉洁从政和诚实守信”的操守精神, “天下粮食是一家”的互助协作精神 ,正是这些自强不息的精神,推动了粮食行业不断向前发展,形成了 粮食行业特色文化。 这些特色文化成为粮食人共同的行为准则,成为行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成为增强粮食行业凝聚力和提高粮食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它们以 相互 约束、唤起激励等不同形式,不断 引领 着 粮食人 的活动 ,使粮食人把“政府放心、社会认可、群众满意”作为粮食工作好坏的标准,把 “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 作为一种社会责任, 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履行好了为国家宏观调控、保障军需民食、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职责。 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 效果显著 , 经营体制机制得到创新,内部管理 不断完善 ,行业实力不断壮大, 市场 活力不断增强,有效地促进了粮食 经济的平稳发展 和和 谐社会的建立。
二、粮食行业文化建设面临的冲击
如今, 随着粮食 收储制度 改革 的不断 推进和 企业的转型升级 , 粮食行业文化建设受到一定的冲击,一些基层干部职工的职业荣誉感,却随着物质需求的多元化逐渐淡化,不再为自己是职业粮食人而 感到 自豪,要么整天无所事事、 拨 拨 转转、支支动动,要么找些理由停职,要么跳槽高就,纷纷逃离粮食行业“苦、累、脏”之地。
(一)文化传承缺乏行业特色
粮食行业文化建设 是 一项振兴行业发展的系统工程 ,需要持久的投入和锤炼,是一个 循序 渐进、不断完善、不断丰富、不断提升的过程。 从目前情况看,一些粮食企业对已有的粮食文化挖掘的不够深,传承的不够多,行业文化建设还停留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停留在组织员工活动中,停留在说得多、做得少、宣传弱的层面,没有得到升华和推广应用, 在文化理念上混同于一般社会企业, 死水一潭, 缺乏行业个性, 缺乏活动载体,缺乏激励机制,缺乏应有特色,没有形成独特的行业文化氛围 。
(二) 效益优先弱化文化建设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过分侧重于生存和效益,没有形 成真正的文化塑造意识,考虑较多的是如何保持企业稳定,如何获取利益最大化。一些收储企业在粮食经营中为了增加市场份额或贬低同行“趋利经营”,或为一丝之利丢掉传统美德 变得 “为利是图”;一些加工企业片面追求面粉外观和口感,在生产过程中或添加化工原料,或不切实际地夸大产品 的 效果“卖贴牌”,过度加工导致“有量无质”;特别是一些企业在改革改制中,为了改得彻底改得到位,想方设法“丢包袱、甩累赘”,不同程度地损害到职工的切身利益。这些虽然是极少数,却在很深程度、很大范围中损害到粮食系统的整体形象,动摇了广大群众对企业的信任,动摇了企业发展的根基,也严重挫伤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三)价值曲化遗忘行业文化
在社会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一些干部职工观念落后,危机意识淡化,个人价值观曲化,普遍存在 “ 等靠要 ” 思想,表现突出的是指望主管部门增加粮食储备数量,仅满足于搞好粮食储备,将粮食经营当作副业;有的领导认为粮食行业是清水衙门,没有什么特权,领导不重视,社会不关注,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的职工认为现在是承包经营,上一天班得一天工资,企业好坏与自己无关,加之工资福利待遇偏低,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全局意识、协作意识和争先创优意识下降,没有形成稳定的价值理念, 传统 优秀 的 粮食行业文化 正 慢慢 地 被遗忘。
(四)文化缺失降低了荣誉感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 水平 的不断提高,一些人对粮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淡化和模糊,认为现在的粮食部门存在已没有意义;一些农民因受农资价格增大及粮价偏低影响,种粮与外出打工收益差距拉大,农民从种粮为主向多元经营转变,与粮食企业打交道越来越少;一些居民因物资的极大丰富,消费层次不断升级,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加丰富的需求,吃得更讲究,唤醒文化舌尖,打动生活心田,粮油产品的直接消费量不断减少,这最终导致粮食工作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低,曾经红红火火的粮食行业逐渐被人们遗忘,特别是前几年粮食企业改革,多数基层粮管所被“改”掉,这看似很正常的现象,因为文化缺失,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干部职工的荣誉感。
(五)文化虚化经济效益下滑
一些粮食企业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 在 文化建设理解上见仁见智,做法上五花八门,一直以来“为文化而文化”,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脱节,结果是文化的抽象化与虚化,浮在空中,难以落地,加之, 干部职工的培训教育 弱化 , 导致 知识更新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企业依然沿用旧的经营模式,新型营销形式滞后,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下滑, 部分 懂 得 现代经营管理及储粮的专业技术人才另寻他路。
三、 培育新型 粮食行业 文化 业态要紧跟时代步伐
行业文化是 行业得以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现在是文化管理、文化制胜的时期,粮食行业要不断筑牢和培育新型行业文化与精神,以积极有效的方式,引领文化的创新发展,切实增强文化的领导力、推动力、竞争力和服务力, 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一) 培育新型 粮食 文化 业态要 构建企业观念文化
观念文化是粮食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灵魂。 在粮食经济业态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 粮食市场的辉煌时代已经过去,要 紧紧咬住 发展这一中心 , 破除旧的传统观念和旧的经营模式,以及那种就管理论管理、就文化论文化的定式, 完善传统的粮食 行 业文化 ,加强新型行业文化建设, 主动适应新 业 态, 真正使新型文化成为粮食干部职工的思想之魂、远行之帆。破除抱住 政策 性粮食不放的禁锢,克服怨天尤人、伸手讨要的依赖思想,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做到粮食储备与粮食经营两不误两促进,提高应对市场风险 的 能力。 破除依靠行政手段推动工作的方法 , 牢固树立依法管粮的意识,建立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综合协同运用机制,不断增强履职力 、 执行力、公信力 。破除 不想为、不敢为、不善为的消极状态 ,积极转变经营方式,坚持吹糠见米, 凝聚思想共识, 以更大视野、更高境界, 勇挑最重担子,不遗余力地 做好粮食流通。破除“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思维定势,充分利用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粮食网站、文化园地和新型的互联网、公众号、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和载体,大力宣传粮食工作的好经验、好典型,宣传粮食战线中涌现出的先进模范,宣传粮食职工的“工匠”精神,树立好榜样,传播正能量,唱响粮食赞歌,塑好粮食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 培育新型 粮食 文化 业态 要构建企业 创新 文化
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在 当前时期,改革 创新 时代精神的核心 是 粮食行 业文化发展的必然 ,在 培育新型 粮食行业 文化 业态时, 要 坚持“创”字引领,“新”字发力, 创新 文化 内容和载体 ,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尽快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粮食业务深度融合, 利用已经形成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 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等新动能, 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按照产业联合、要素共享、利益联接、风险分担的方式, 整合粮食加工企业, 增强产业链上下游各类新型主体辐射能力, 抱团 增品种提品质创 名 牌 , 利用品 牌 进行 推广 和延伸,打造出 一批 在 全国 范围内 都 叫得响的好粮油。全面发挥旅游和粮食融合发展的综合效应,立足粮食自然禀赋,挖掘以粮食为主的田园、农耕、特产、饮食、绿色、科普等乡村韵味,选好体验、观光、休闲、购物等适宜的旅游发展模式,拓宽粮食产业经济维度。鼓励大胆创新,宽容失败,打消他们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顾虑,不因工作失误而吓倒退缩,不因非议所动摇,不因压力所屈服, 形成一种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大胆创新的工作氛围 ,把 大家的工作热情和智慧凝聚到加快发展上来。
(三) 培育新型 粮食 文化 业态 要构建企业竞争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内要有一定的凝聚力、向心力,对外要有一定的感召力、吸引力。如今的企业管理已从科学管理、行为管理进入到文化管理上来,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为文化 的 竞争,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要构建企业竞争文化新路径, 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谋划, 通过股权投资、土地置换等形式 投入新兴产业 , 通过资本运作的形式介入新兴产业,通过资产重组的形式渗透到新兴产业,通过团队的形式发展新兴产业,以此促进企业 转型升级 。突出拉弱补强,根据短板强弱、潜力空间,因企施策,充分利用自身的仓储、资金、市场、人才和储粮技术,多渠道吸收资金,组建粮食集团,拉动弱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效创收,同时,优化资源配置, 大力扶持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粮 食 企业, 补强优势企业,在做大做强中 实现借势发展 。打破所有制界限, 多渠道开发现有国有粮食企业仓储设施用途,整合现有粮食生产、加工、物流、仓储、销售以及科技等资源 ,大力开展跨行业、跨地区的联合, 打造一批优势粮食产业集群 ,发挥叠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