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问题研究  2020年01期 41-46   出版日期:2020-01-31   ISSN:1003-2576   CN:51-1058/F
如何做好新安县粮食质量安全监管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粮以安为先。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 ”粮食安全 不仅 是数量安全, 包括质量安全 ,而 粮食质量安全 直接 关系人民 群众的 生命健康,也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是我们必须要完成好的新时代使命答卷。

一、 主要做法

新安县 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主要 粮食作物 有小麦、玉米、豆类、谷 、薯 等, 全县 粮食种植面积基本保持73万多亩 ,其中夏粮约 35万亩,秋粮 38万亩,年产粮食23万吨左右。近年来, 新安 县将 粮食质量安全 入县 政府考核各级各部门的主要指标,通过行政推动、 责任落实 政策引导、 模范带动、 科技进步等有效措施,持续扛 粮食 质量 安全责任,有力 保障 了县域 粮食 质量安全

(一) 坚持科技兴粮

建设了一批旱涝保收、耕作先进、 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 科技覆盖率高的高产稳产标准农田, 积极实施和加强配方施肥、 优质 良种 地膜覆盖、节水灌溉、精准施药等技术及现代农技体系建设, 提高 粮食 质量。

(二) 兑现粮农补贴

拓宽资金投入渠道,重点加强上级财政支农资金、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等一批建设项目实行资金配套, 及时兑现 各种粮农 补贴, 除了国家支持的财税政策外,建立了利益补偿机制, 对达到一定规模的种粮大户给予优惠政策 和资金奖励。 年来,累计发放粮食综合补贴资金 4.3亿元,受益农户104367户。

(三) 发展集约种植

创新土地规模经营载体, 通过抓好土地整理、主体培育、形式创新、机制建设等工作, 责任田 流转 到种粮大户、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手中 201 8 年,土地流转面积达28.7万亩,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农民合作社达210个, 年种粮 8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100余户 20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面积达65%。

(四) 加强检验把关

严格 实行粮食收购许可, 认真执行入库、出库检验 审核 制度,健全质量档案,切实 做好 储存环节和购销活动中粮食质量 安全 监管, 定期开展粮食品质测报和调查,及时发布测报信息,杜绝 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确保 消费 者的 粮食 质量 安全

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恶劣气候的增多和环境污染的加剧,粮食质量安全隐患日益凸显,面对农民,政府鞭长莫及,管理失灵;面对企业,市场退缩,竞争不畅;面对商品,消费者无所适从,选择迷茫。

(一) 耕地质量退化

粮食种植过程中, 农户为了片面追求粮食产量,大量施用 杀虫剂、除草剂等农药, 防治病虫害、去除杂草,导致了严重的农药残留, 益虫基本绝迹,害虫抗药能力增强, 危害 粮食质量安全 大量甚至过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耕地质量下降, 土壤中的有机物、有益菌、生物链不断减少, 粮食数量虽然增加而质量 却明显下降。 特别是随着含有大量重金属、真菌毒素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水灌溉农田,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越来越低,对粮食质量安全构成较大威胁,不仅引起土壤质量和生产能力下降,还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畜健康。

(二) 抗灾能力不强

新安 属浅山丘陵区 71.8%的耕地处于丘陵地带,由于耕作条件差,土壤质地瘠薄,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化 不能保持粮食质量安全 同时, 受制于田间管理等人为因素,优质粮食品质难以把控,同一品种,其品质差异也很大,加之,农业生产所需水、电、路等配套建设相对滞后, 不仅影响到 粮食 数量,也影响到粮食质量 2019年, 新安 县小麦播种面积34万亩,由于成熟期遭遇阴雨天,导致芽麦、赤霉病发生,小麦不完善粒增加、真霉毒素严重超标,更有部分出现腥黑穗病,已失去食用价值。

(三) 基础设施薄弱

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粮食质量安全意识缺乏,重数量而忽视质量, 为了眼前利益,把位置好、产量高的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把偏僻贫瘠的土地变成农田用地,虽保持了土地数量,但实际耕地质量已经下降。农业投入缺乏财政和金融的支持,没有引进多元化投资,在财政配套、招商引资等方面存在困难,导致农业基础建设水平和投入要素水平普遍偏低,农业设施和科技投入相对薄弱,生产资料供给能力不足。

(四) 耕作方式粗放

受国家对粮食去库存和产区最低收购价调减的影响,粮食价格持续走低,农民种粮两季一般收购小麦、玉米均为1000斤左右,刨去种子、化肥、农药、浇灌、机收等费用,亩只能收入400多元, 无法与外出务工或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相比,如遇天旱水涝,种粮甚至亏本,“种粮不如买粮划算”,多数农户纷纷放弃粮食生产。由于土地分散到户, 农民受传统思想影响,不愿流转土地 规模化种植数量不高, 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方面缺乏相应政策扶持,实际管理和先进生产技术指导无法推进,出现了以老人为生产力的局面,导致农业生产由传统的精耕细作趋于粗放,依然坚守的是老套种植方法,往往一个品种种好几年,只是等到产量降低了才知道品种已经退化,有的虽然使用了优育品种,但收储时与其它品种混收、混储,没有享受到优质优价。[1] 同时, 优质粮食布局分散、品牌影响力小,还没有形成“专种、专收、专加、专储、专销”完整产业链,直接影响到粮食质量安全。

(五) 管理模式陈旧

粮食质量安全管理涉及到农业、粮食、市场监督管理(工商、质检、卫生)等多个部门,这种多部门以不同渠道参与粮食质量安全的监督和管理模式,无法形成粮食从播种、收获到储存、运输、加工、销售整个粮食流通产业链质量监管衔接,特别是 随着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普通粮食供大于求,优质粮食供给不足,消费者往往由于不能确定粮食品质优劣,想买又不敢买,影响到优质粮食供给。

(六) 检验设备缺乏

粮食质量检 验,是粮食部门对社会粮食经营者实施粮食质量监督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无论是每年的储备粮轮换、军粮供应等政策性粮食购销,还是政府放心粮油推进,都需要当地的粮食质量监管机构发挥作用。目前, 新安 县这项工作 还缺少 专门的质检机构 编制、人员、场地、配套资金等 问题 没有 落实 检化验设备缺少,技术含量低且精准度不高,检测项目也仅限于容重、水分、杂质、不完善粒等一些等级质量指标和色泽、气味等一些初级卫生指标,而对于一些粮食质量安全影响较大的重金属、药剂残留、黄曲霉素等指标,因没有 这方面 检验设备,影响到粮食质量安全监管。

(七) 仓储设施陈旧

目前,该县粮食企业拥有的5.8万吨粮食仓容中,除上世纪50至70年代建造的仓房年久失修不能正常使用外,其余的3.91万吨均为80年代建造,且为边维修边勉强 使用,而为了保障农民的利益 做到应收尽收,结果形成仓满、库满、储存难、去库存难,危及到粮食质量安全。

三、对策 建议

保障粮食安全,既要保数量,更要保质量,需要各有关部门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贯穿从生产到流通到消费的全过程, 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题中的应有之义, 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的必要条件

(一) 落实监管责任

围绕推动粮食安全首长负责制的全面落实,成立粮食质量安全委员会,变单线条部门行为为从上而下全面考核,明确乡镇、农业农村、粮食、发改、财政等部门职责分工,理顺各部门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夯实监管责任,层层加压,确保监管工作“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使其由目前杂乱型分散型多头监管向集中统一监管。建立严格制止农田撂荒、抛荒制度和目标工作制度,在稳定土地原则的基础上,遵循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信的原则, 支持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走合作化、集约化种植模式。加大对规模种植户的奖励力度,从土地平整、基础设施改造、种子农药、机械购置、技术培训、销售管理等方面给予支持, 规模化生产高品质粮食。[5] 健全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衔接协作机制, 实行定期和日常监管相结合, 严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或用于食品加工 。落实粮食执法专项经费,提升执法力度, 切实提高粮食质量安全执法水平, 确保粮食流通市场稳定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