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问题研究  2019年04期 48-50   出版日期:2019-07-31   ISSN:1003-2576   CN:51-1058/F
政策加大“降成本” “去库存”力度小麦品种品质赢取市场


  一、国内小麦年度内产大于需 结构性矛盾较为明显

  近几年国内小麦产量处于历史高位,小麦年度内产量大于需求量,小麦市场供需格局整体较为宽松。但依然存在严重的生产不能满足加工业和消费者需求的“品种、品质、品牌”问题,部分品种需要依赖进口。近几年夏收期间主产区小麦因遭受冻害、热干风、倒伏、持续降雨等不利天气影响,其质量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国家临储小麦虽库存数量高企,但能有效满足面粉加工企业质量要求的数量大打折扣。 需求端的明显变化导致多年来小麦生产因重产量及不利天气频发所带来的供给端结构性矛盾凸显,普通粮源供给过剩与质优粮源供给不足并存。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小麦产量13143万吨,比2017年减少290万吨;其中冬小麦产量为12455万吨,比2017年减少314万吨。与2017年相比,2018年国内小麦容重、稳定时间有所下降,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提高;各小麦主产省以中筋小麦品种为主,品种结构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状况。 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和专家实地调查分析,2019年夏粮实现恢复性增产,预计小麦平均亩穗数37.36万,比上年增加0.48万;平均穗粒数31.40粒,增加0.33粒;平均千粒重39.42克左右,增加0.32克,预计亩产提高10公斤。 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9-2028)》预计,未来10年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国内小麦种植结构将不断调整优化,预计2028年播种面积将稳定在3.6亿亩左右,小麦总产量将达到1.35亿吨左右。

  二、政策加大“降成本”、“去库存”力度 国家临储麦成交同比“量降价跌”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将小麦作为必保品种,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按照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取向,完善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2018年11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2019年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2019年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2元,比2018年下调3元。自2019年5月21日起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底价调整为2290元/吨,下调幅度60-120元/吨,且加大品质较好的2017年及2018年国家临储麦投放力度,凸显出国家“去库存”、“降成本”力度。据统计,截至6月中旬,2019年以来国家临储小麦累计投放量6889.7323万吨,实际成交量190.5431万吨,同比下降381.1521万吨,周度成交均价2326-2402元/吨。从国家临储小麦各年份成交情况来看,2014年产国家临储小麦累计投放量2558.8049万吨,成交量23.7313万吨;2015年产国家临储小麦累计投放量1178.786万吨,成交量26.5424万吨;2016年产国家临储小麦累计投放量1530.2025万吨,成交量73.4517万吨;2017年产国家临储小麦累计投放量1531.2005万吨,成交量52.1201万吨;2018年产国家临储小麦累计投放量90.6898万吨,成交量11.8474万吨。截至6月中旬, 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数量为7190万吨,同比下降253万吨。从国家临储小麦各年份库存分布情况来看, 2013年产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数量8万吨,2014年产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数量968万吨,2015年产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数量1223万吨,2016年产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数量2398万吨,2017年产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数量2308万吨,2018年产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数量224万吨。

  三、食品安全要求严格终端需求低迷 加工业整合中竞争激烈

  近年来国内面粉加工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持续加大,上游经营成本高企但下游同质化竞争激烈所带来的生存压力推进面企加快转型升级,在国内消费市场细分化及高质量化的趋势下,产品品质与品牌成为赢取市场的关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指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国内食品安全、环保、行业产能过剩所带来的激烈竞争使得面粉加工企业整体生存环境较为艰难,面企小麦采购数量、质量以及成本控制较为严格。2019年以来国内面粉加工企业开工率同比偏低,大型面企因其市场占有率高且品牌效应较强,其开工率相对稳定;小型面企则开工较为灵活。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宏观经济需求不足问题比较突出。 由于与贸易紧张局势有关的不确定性依然很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19年和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分别降到6.2%和6.0%。 国家粮油信心中心预计,2018/19年度国内小麦制粉消费量为9280万吨,较上年下降20万吨。《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9-2028)》预计,随着人口增加、消费升级和食品加工业发展,国内小麦消费呈现增长态势,未来10年年均增长1.0%,预计2028年国内小麦消费总量将达到1.40亿吨左右。

  四、中美贸易战制约美麦进口 国内进口麦数量同比增加

  美国农业部 6月全球小麦供需报告预计,全球2019/20年度6月小麦产量预估为7.8083亿吨,5月预估为7.7749亿吨,全球2019/20年度6月小麦期末库存预估为2.9434亿吨,5月预估为2.9301亿吨。国际谷物协会(IGC) 上调2019/20年度全球小麦产量预估400万吨,至7.66亿吨。澳大利亚农业和水资源部已批准从加拿大进口小麦,这是2007年以来澳大利亚首次进口境外种植的谷物。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将其对欧盟2019/20年度普通小麦产量预估上调至1.438亿吨,上月预估为1.413亿吨。欧洲软小麦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滑,促使作物咨询机构--战略谷物(Strategie Grains)将其对欧盟2019/20年度的软小麦出口量预估下调逾100万吨。据俄罗斯经济发展部称,俄罗斯小麦出口零关税政策将马上延长两年,直到2021年7月1日,为小麦出口创造良好的条件。俄罗斯动植物防疫检疫局Rosselkhoznadzor称,截至5月28日,俄罗斯2018/19年度小麦出口量达3430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1%。截至6月14日,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美软红冬小麦9月合约期价报收于542.75美分/蒲式耳,较上年同期的518美分/蒲式耳,上涨24.75美分/蒲式耳,涨幅4.78%。中国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国内进口小麦数量22万吨,同比减少41%;1-4月国内累计进口小麦数量125万吨,同比增长23%。加拿大谷物委员会(CGC)的数据显示,2018年8月到2019年4月期间,加拿大对中国出口150万吨小麦,同比几乎翻倍,也是2004/05年度以来的最高值。美国统计机构数据显示,截至4月份,今年美国对中国仅仅出口4.2万吨小麦,创下11年来的最低值。美国农业部全球小麦6月供需报告预计,中国2019/20年度小麦进口预估为350万吨,5月预估为350万吨。

  五、产量基础上求质量 小麦品种品质赢取市场

  近年来国内很多面粉加工企业不再简单追求销量的增加,转而关注面粉质量的提升、产品多样化的供给等;追随国内市场消费变化潮流,加大专用粉的生产量与营销。国内主产区新型生产经营主体规模化快速发展,有利于优化小麦品种结构。截至 2019年2月底,国内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到218.6万家,成立联合社1万多家,辐射带动全国近一半的农户。随着国内小麦生产和育种目标由过去的以产量为主向增产与品种并重转变,优质专用小麦育种取得较大进展,主产区小麦品质结构也发生较大改变。2017年11月江苏种植产业发展联盟成立,融合种子公司、化肥农资企业、科研院所、新型生产主体、粮库以及交易平台等小麦产业链各环节经营主体,构建小麦产业链利益共同体,旨在引导大户种植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品种,提升种粮大户经营水平,促进先进种植技术应用,生产产量高品质优的小麦,构建合作共享发展平台,推进优质小麦产业发展,实现“多产粮、产好粮、卖好价”。在国内小麦上下游产业主体挤压下,由于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底价与托市收购价之间的价差较为狭窄,这使得2019年夏粮收购期间新麦市场贸易空间不大,新麦市场贸易面临的市场风险较大,尤其是在收购、流通环节成本控制难度较大的情况下。粮食贸易商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择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质优品种,提高质量把控能力,压缩流通环节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研判能力,抢抓阶段性市场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