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言
现代化粮食收储运技术是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改善粮食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我国粮食收储运作业可分为田间收获/割、收购整理、入库储藏/流通加工等环节
,
其中在粮食入库前收获/购整理环节存在着经营主体/模式多样、机械化水平低
等问题。当前,民间储粮行为很大程度上分担了国储企业的压力,但农户储粮行为受存储技术和
储存
条件的限制,粮食在存储
过程
中极易发生霉变、鼠害
。
相比较,新型经营主体在收储技术、规模经营及市场信息等方面优势明显,且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是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的核心与基础
,
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不容忽视
。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玉米主产区,其玉米市场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随着玉米收储制度的不断深化
完善
,尤其是从2016年开始取消玉米临储和实施玉米深加工补贴后,东北地区玉米逐渐市场化。粮食经纪人、农业合作社及深加工企业等多元主体积极入市,并依据市场及政策变化不断优化自身收储行为
。农业合作社
受地区玉米生产者补贴、运输新政及粮食产后服务
等因素影响,其收储行为应政而变、应市而变。
二、
玉米收储政策的演变
玉米作为重要的口粮、饲料和加工作物,在中国和世界粮食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先后出台了多项国家和地方层面的政策来扶持、指导玉米产业的发展,保障农民收益,并先后经历了临储收购
;
市场定价、价补分离
;
及后临储三个阶段。
(一)
临储收购
(
二
)
市场定价,价补分离
玉米供求结构性矛盾逐步凸显,为调节玉米市场平衡,国家开始逐渐取消玉米临储政策。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在使玉米价格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同时,综合考虑农民
收益、财政承受能力、产业链协调发展等因素,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
,
主要执行地区为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在此阶段,玉米价格由市场决定,生产者随行就市出售玉米,政府按照实际种植面积对玉米生产者给予统一补贴。从此玉米市场正式进入了“后临储时代”,玉米存储从“政府存储”转变为“渠道存储”,国内玉米价格大幅回落,国内外价差有所缩小但并未完全消除
。总体上该阶段玉米市场呈现出:市场定价、政府调控;去库存、后求平衡;内外一体、抵住进口
三大特征
。
(
三
)
后临储时代配套政策
1.
实施优质粮食工程
。
2017年,财政部、
国家
粮食
和
物资
储备局
(
原
国家粮食
)
共同发文《财政部粮食局关于在流通领域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的通知》(财建〔2017〕290号),提出通过建设一批为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粮食产后服务体系,为粮食收获后提供良好的品质保障,提高粮食的市场议价能力
。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3.
支持玉米深加工转化
。
2017年9月,国家发改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增加玉米的工业消费,促进玉米生产
。
2018年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出台《关于开展饲料加工企业和大豆加工企业补贴申报及资质审核工作的通知》(吉粮科[2018]24号),对饲料及深加工企业收购玉米给予补贴,促进饲料及深加工企业的玉米收购。
4.
“临储拍卖”主导的“政策市”玉米市场
。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通过完善拍卖机制、定向销售、包干销售等
方式
,加快消化政策性粮食库存,国家通过拍卖减少政策玉米库存,增加玉米市场供给,
降低
国内玉米市场价格
。
随着玉米收储政策的不断深化改革,玉米收购已转向市场化收购常态,粮食经纪人、合作社、粮食贸易商、深加工企业、饲料商等多元主体的积极入市,市场活力明显增强,为适应政策制度的改革,各主体根据市场价格及其对未来的预期不断调整自身收储行为。
三、
公主岭市万欣农业合作社收储行为的演变
随着粮食收购和销售市场逐渐全面放开,我国粮食生产商品化、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凸显。在粮食收储制度不断深化
、农民需直接面对市场的
环境下,合作社不仅可以改变单个农户在市场谈判中的弱势地位,还可通过向农户提供专业化的粮食产后服务来实现农民增产增收、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农业综合效益的提升
[
,
]
。
(一)
合作社基本情况
万欣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松辽平原深处、地处我国玉米种植黄金带的吉林省公主岭市,成立于2007年8月(成立之初为万欣农机合作社);2013年9月成立农民自己的银行
——
农民资金互助社;2015年联合28家合作社成立了万欣众合合作社联社;2016年在合作社联社基础上成立公主岭欣正农业有限公司;2018年正式挂牌为吉林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目前合作社已建5万吨的粮食烘储中心,可实现玉米收割机直收脱粒烘干入库;引进日产60吨玉米加工设备,可加工各种玉米初加工产品,并注册“欣地粮园”商标;建有牧业小区6栋,饲养德国宝牛等百余头;同时不断拓展秸秆利用领域,除还田和做生物质燃料外,合作社新建青黄储窖2100立方米用于发展秸秆发酵饲料。总体而言,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万欣农民专业合作已逐步形成“农机―土地―种植―粮食收储―秸秆利用―养殖―有机肥―资金互助”的完整产业链模式。
(二)
合作社收储行为变化历程
万欣
合作社
的发展贯穿了整个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过程,其经营模式的不断修正完善与国家相关政策制度的变化息息相关,具体表现为:
从
2000年
至今,我国已形成以中央粮食储备为骨干、地方粮食储备为支柱、社会粮食储备(包括企业、农民存粮)为基础的粮食储备体系。玉米临储政策实行期间,中储粮总公司、中粮集团和各省区自身的储备粮企业为国家指定的玉米收购主体
,
玉米收储价格总体呈现逐年上涨的态势
。
万欣合作社以农机服务起家,起初只涉及玉米的种、收、卖环节,经营模式单一。在玉米托市收购、临储价格逐年攀升的
政策
背景
下,
提
升
农户参与
度
、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玉米产量是合作社突破发展瓶颈的首要任务,而土地是制约合作社发展的关键因素。2014年初始,合作社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
土地粮食银行,即以土地托管为平台、粮食银行为载体,让农民把土地存进来,土地经营权和秸秆所有权归合作社,所产粮食所有权归农民,若农民有意出售,合作社可以
以
高于市场价1分钱
的
价格
收购;同时每垧地农民需支付合作社约5000元/年的基础服务费(
含
种子、农药、肥料、农机服务等),由合作社提供统一的全程化保姆式作业服务,合作社依托农业保险对农民进行6500元/垧的收益托底保障
。
在该模式下,每垧地
农民可节约
经营费用
2500-3000元,且
有助于
合作社
实现“产得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