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问题研究  2018年05期 29-32   出版日期:2018-09-27   ISSN:1003-2576   CN:51-1058/F
利州区走城乡结合型的粮油发展之路调研


  粮油是粮食谷物、豆类作物及其加工制品的统称 [1] 。我国人口总数居世界前列,粮油需求量巨大,每年对外出口的经济比重也十分显著 [2]

  利州区(旧称“市中区”) 国内具有代表意义的城乡结合型市辖区,隶属 广元市 ,全区幅员面积1492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2.1万亩,总人口48.744万,农业人口约占三分之一 [3] 。利州区 地处 秦岭沿线,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均气温17 ℃,全年雨量充足, 年均降雨量980毫米 ,适宜于粮油作物的生长 [4]

  十九大召开以来,利州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抓好全区粮油工作,取得一定的进展 [5]

  一、利州区粮油生产现状

  (一)播种面积和产量稳步上升

  2017 年,利州区粮食播面达到 23.4 万亩,粮食产量达到 8.59 万吨,比 2016 年增加约 7.9% 2018 年播面预计达到 25 万亩,粮食产量预计增加 6.8% 。全年油料产量稳定在 0.38 万吨左右,其中油菜产量约 0.21 万吨,油菜播种面积保持 2 万亩以上,始终保持 2 个百分点的增长形势。

  (二)规模性农业发展取得进一步突破

  2018 年,利州区积极探索适合全区山地农业发展的路子,狠抓规模性农业发展。全年在荣山镇、三堆镇、赤化镇、龙潭乡、金洞乡等地发展玉米、海椒 - 菜、玉米 - 食用菌、玉米 / 魔芋 - 小麦、菜 - - 菜等模式 5000 余亩,种植效益预计能达到“亩产千斤粮万元钱”的目标。

  (三)稻鱼共生产业进一步加强

  根据稻鱼共生生产要求,利州区共发展稻鱼共生产业面积 2000 余亩。水稻不减产,品质还提升,大米每公斤价格比原来增加 0.6 元以上,每亩增加收入 200 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病虫害防治全面推进

  全区实施绿色防控,建绿色防控点6个,防治面积3.4万亩,病虫害实际损失率约2.3%。全区主要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4%,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7%,农药使用量实现 增长。

  (五)粮油作物技术推广进一步加强

  全区粮油品种覆盖率达到98%,小麦 播面积达到85%以上,玉米粪团育苗移栽4万亩,粮食高产创建2万亩,其中水稻和小麦各创建1万亩,示范片 面积各0.5万亩。同时,全区推广平衡施肥,重点是秸秆综合利用,沼液沼渣利用,统测统配等,完成平衡施肥 35.4万亩。全区粮油作物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8.8%,占全区农户98.8%。

  (六)惠农政策全面落实

  全区认真贯彻落实惠农政策,严格按项目要求实施耕地保护补贴(粮食直补、综合补贴和农作物良种补贴)。通过项目的实施最大限度的稳定了粮油播种面积和粮油产量,确保广大农民粮增收,钱增效 2016年利州区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项目和2017年耕地保护补贴项目已基本实施完毕。

  二、存在的问题

  (一)气候导致虫害较多

  地处秦岭一带,南北气候交替,年降雨量多,夏季炎热,作物病虫害比较常见[6] 。如地下害虫、黑穗病、白粉病、稻瘟病等。其中油菜容易滋生真菌性病害,高温多雨季节发病严重,排水不良,氮肥过多,加重发病[7] 。全区内,往年发生过稻瘟病的田地如遇气候适宜和品种易感稻瘟病时,都很可能发生苗瘟、穗颈瘟。

  (二)土壤质量不高

  利州区自古以来属于广元市城市辖区,人口密集,交通发达,因此土地受到的污染比其他县区严重些。全区内种植粮油的田块难免经受汽车尾气、城镇生活烟尘、粉尘污染。pH值呈中性或微酸性,土壤钙含量偏高,不太利于作物代谢 [8]?。同时,一些农民未采用科学施肥手段,导致土质偏硬,一些地区土壤中的铅、镉、铜、六六六、滴滴滴等可能超过了国家限量 [9]

  (三)粮油生产和管理技术缺乏

  中国是农业大国,现代化农业的进程在逐渐加快。但诸如利州这类欠发达 城市的农业发展仍然较为缓慢。一些农民仍离不开传统农业生产习惯的弊病,种植和管理意识滞后,生产效果也就不理想 [10] 。具体体现在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壮苗、施肥、田间管理等方面没有选择科学的种植方式,导致粮油作物减产,质量下降。笔者认为,这是当前国内传统农业存在的普遍现象,提高和创新农民生产意识是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