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迅速发展,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粮食储藏量也与日俱增。目前,我国储粮受霉变、虫蚀、鼠害污染的问题比较严重,其中,储粮害虫不仅会使粮食重量损失、品质下降、发热霉变,其虫粪和排泄物还会降低储粮的加工品质、种用品质以及工艺品质,甚至会引起疾病的传播,危害人们的健康。因此,如何减少因感染储粮害虫而造成的储粮损失,是我国储粮工作者当前值得研究的重点课题。
一、我国储粮虫害现状
(一)储粮害虫的抗药性增强。由于化学药剂具有高效、低残留、低成本以及施用简单等优点,是我国主要的储粮害虫防治手段。虽然化学药剂可有效防治储粮害虫,但是也使储粮害虫的抗性不断增强。据调查发现,一些基层粮库为了达到防治储粮害虫的目的,过度依赖磷化铝药剂 ,这样就会导致害虫抗性的不断增强,一方面让药物失去了药性效力,另一方面降低了储粮的安全与品质,严重危害了我国储粮的品质安全。 [1]
(二)农户储粮虫害损失严重。目前,我国的粮食储备包括国家粮食储备和农户储备两种形式,其中农户家中储备粮食约占每年粮食总产量的3/4。由于农村储粮技术落后,仓储防护措施较少,导致我国农村储粮的虫、鼠、霉害较为严重,造成产后粮食损失、 浪费大,产后及储粮损失率高达8%~10%。根据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因农户储存粮食不当造成的粮食损失数量惊人。 [2] 由此可见,粮食储藏期间的损失十分严重。
二、储粮害虫防治存在的问题
(一)粮食仓储设备设施落后。虽然自1988年我国就 开始大规模地建仓,以不断满足仓储粮食数量不断增多的要求,但我国整体的粮食仓储设备设施仍比较落后,其储粮条件和技术水平难以满足中央储备粮安全储存、品质良好的要求,仅能保证粮食不受到日晒、雨淋、防潮、隔热等基本需求,因此,促进我国绝大部分粮库进行科学储粮新技术的研发应用,是摆在粮食工作者面前的首要工作。
(二)农民缺乏科学储粮意识。长期以来,我国农民一直按传统习惯进行储粮,对于科学储粮、提高粮食质量的观念认识较差。首先,多数农户对粮食的质量意识淡薄,认为水分高低、杂质多少无关紧要,粮食收获后不及时进行整晒;其次,许多农户缺少防虫的储粮设备,当粮食收获以后,农户贪图省事,把收获的粮食混合装在一起。这些简易的储粮器具不通风、不透气,给储粮害虫创造了滋生的有利条件;此外,许多农户没有形成储粮防虫意识,在储粮过程中,只是凭经验存放粮食,由于长时间不检查、不翻晒,导致储粮害虫滋生。
(三)缺少储粮的标准化体系制度的创建。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储粮的标准化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国家原先出台的储粮规章制度条例,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粮食行业发展所需要的储粮要求。因此,国家粮食部门应该及时修订新的储粮标准化制度条例,以满足现代储粮向着规范化、智能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
(四)绿色防治技术推广进程较慢。目前,我国基层粮库仍以化学防治为主,而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为主的绿色防治技术进程较慢。究其原因,主要是绿色防治技术的应用成本偏高,让一些基层粮库难以接受;此外,因为绿色防治的效果和时效性没有化学防治那样明显,这也是一些基层粮库仍旧选择化学防治的原因。因此,必须加强绿色防治工作的宣传推广工作,经常对基层粮库的工作人员进行一些绿色防治的培训。
三、提高储粮害虫防治工作水平的有效对策
(一)建设储粮害虫防治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储粮害虫防治技术服务体系是提高我国农户粮食储藏质量的重要手段。相关工作人员可充分借助中国“十五”“十一五”重大科技研究成果,加大力度开发并推广适合广大农户使用的储粮设备,农民是最讲实用效果的群体,只要防虫效果好、价格便宜,广大农户就会乐意接受。为了促进农户购买储粮设备储粮,政府可以采用购机补贴的方式,来鼓励农户购买科学实用的储粮设备。此外,政府要加大对农户形成科学储粮的知识宣传,让广大农户意识到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同时,要建设并完善储粮害虫防治技术的服务体系,形成技术宣传——咨询——推广——服务一条龙。[3]
(二)重视储粮害虫防治的基础理论研究。对粮食储藏害虫防治进行基本理论研究,是提高储粮害虫防治工作效率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储藏害虫防治是一门很深奥的科学,为了达到防治储粮害虫的目的,我们要加强储粮害虫的基础性理论研究。研究人员要深入实践去观察并记录储粮的最佳环境、仓库储粮的基本条件、科学储粮的方法,要加强对粮食的生理研究,探究粮堆内有益和有害生物的发展规律。只有掌握了储粮害虫的发生规律,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达到储粮害虫的防治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