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问题研究  2018年04期 39-42   出版日期:2018-07-30   ISSN:1003-2576   CN:51-1058/F
国有粮食储备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对策


  一、国有粮食储备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有利于建立现代化的国有粮食储备企业

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规范可以结合所在行业要求和自身特点,参照《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规定开展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工作。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使国有粮食储备企业的全体员工自觉遵守内控制度,凡事按照内控制度的办事流程操作,从而可以减少人为因素,达到控制财务舞弊现象发生的目标。

  (二)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有利于国有粮食储备企业实现自身的发展战略

  国有粮食储备企业的发展战略就是运用科学技术管好粮食,并尽可能的降低费用。内部控制的建设让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和荣誉感,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科学管粮,减缓粮食的陈化。

  (三)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有利于提高国有粮食储备企业经济效益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有利于各部门及员工明确职责及工作目标,有效地将内部的各个部门进行连接,使其形成合力,保证企业有序运行。企业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达到提升工作效率,进而能提高营运活动的盈利能力和管理效率。

  二、目前国有粮食储备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环境不完善

  从表面上看,国有粮食储备企业是一个独立的企业,是一个法律实体。但是一般地方国有粮食储备企业是由各级地方粮食局直接领导,因此各级地方粮食局和国有粮食储备企业更像是总公司和分公司的关系。由于干部和职工的调配,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都是由粮食局统一管理的,所以国有粮食储备企业虽然在形式上实行的是公司制法人,实际上企业内部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改革,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与制衡机制。 [1]

  由于国有粮食储备企业在计划经济年代执行的是政策性、指令性业务计划,形成了依赖上级领导和管理的惰性,缺乏内部控制的意识。现在国家机关简政放权,实行企业自主管理,国有粮食储备企业在转型中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内涵还不十分清楚,没有建立起规范化的操作程序,由于书记和法人由一人担任,许多工作程序是先实施再审议,事后再补审议程序,使得许多内部控制制度成为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

  国有粮食储备企业大都属于政策性的亏损企业,储备粮食保管费用和轮换价差全部依靠财政补贴,因此经济效益不高,导致国有粮食储备企业职工的薪金待遇普遍低于国有企业的平均水平,普遍存在人员老化、知识层次偏低现象,加上企业管理者的内控意识比较薄弱,管理水平陈旧,也就没有设置具有内部控制知识的专职人员,致使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难以起到真正的监督作用。

  (二)缺乏风险评估意识

  一直以来国有粮食储备企业都是在各级粮食局的直接领导之下,缺乏对风险的识别、 应对意识,企业抗风险能力比较低。国有粮食储备企业的风险主要包括储备粮数量和质量的风险、贷款风险、储备粮轮换风险和企业业务流程管理风险等等。对储备粮企业上述风险目前基本上难以做到全面的防范和控制。

  (三)控制活动不健全

  虽然国有粮食储备企业根据上级要求也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控制活动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没有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组织机构,以至于既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失控 。比如2017年发现的中储粮南阳向东直属库光武分库自2010年9月底开始拖欠新野金硕粮油公司的仓储费用,致使万吨小麦“被忘”7年后变质的事件。

  (四)缺乏信息与沟通

  由于国有粮食储备企业基本上都是老企业,一般是领导掌握信息,而一般员工对信息是一无所知。人员老年化,没有吸收高新技术人才,因此也没有建立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信息与沟通完全依靠人员传递,效率差,从而影响了信息的高效沟通与反馈。比如 2017年发现的中储粮襄阳库涉嫌挪用上千万元粮款,数百名农民追讨四年无果的事件。

  (五)内部监督薄弱

  虽然国有粮食储备企业也有建立了监督评审机制。由于内审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而国有粮食储备企业缺乏人才,因此只能由财务人员来兼任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在形式上就失去了应有的独立性。这种内部控制的局限性其实早已经成为国有粮食储备企业的诟病,该企业基本上实行的是“内部控制外部化”,即借助于企业外部力量,如政府审计、会计师事务所等,实施对企业的内部监督。但是,企业内部的监督与通过“外部力量”实行的内部监督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政府审计是暂时的、短时间的,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实行的是抽样审计,具有片面性,而且有可能被收买、被“同化”。 [2] 所以,内外部监督还没有形成内部控制的监督合力。